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三)整顿高级社和改善经营管理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三)整顿高级社和改善经营管理

(三)整顿高级社和改善经营管理

高级合作化实现以后, 遗留问题很多, 需要花费很大力气逐步解决。但是, 由于农业合作化实现过程中存在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加上粮食统购中存在的问题, 从1957年春季开始, 全省农村陆续出现了退社风潮。1~8月全省先后发生闹退社事件527起, 提出退社的农民2.2万多户, 已退社的2 494户。陕北神木县个别地方还发生退社社员与干部相互殴打的严重情况。当时认为, 这些都是“富裕中农在作怪”, 是“严重的阶级斗争”。所以, 在城市开展反右斗争的同时, 从1957年下半年到1958年上半年, 全省先后派出6万多名国家干部深入农村, 采取大鸣大放的形式, 普遍开展了以粮食统购统销和农业合作化有无优越性为中心内容的社会主义大辩论, 接着又转入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斗争的全面大辩论,在农村开展全民整风运动。各地在进行辩论和整风过程中, 都把主要锋芒指向“动摇的富裕中农”, “批判富裕中农的资本主义思想”。虽然口头上也讲“对群众的误解和错误意见, 都必须采取很好的态度加以解释和说服, 对于富裕中农的错误言论的态度也应这样”。但是, 在反右派斗争扩大化的形势下, 在必须进行政治战线上和思想战线上的彻底的社会主义革命口号下, 又同斗争有破坏活动的地主、富农、反革命分子结合在一起进行, 因而不少地方发生了过火斗争, 严重伤害了富裕中农, 造成了不良影响。尽管在这样强大的政治压力下, 成批退社的现象停止了, 许多退社的社员回到社内, 但造成的上述不良影响, 再加上其他因素的影响, 使农村中存在的一些本应能够得到合理解决的问题, 被掩盖起来, 成为难以解决的后遗症。
1957年, 在农村开展 “大辩论” 和整风运动的同时, 全省各地还根据中央和省委的有关指示精神, 对建立不久的高级社陆续开展了整顿工作。重点是整顿那些问题多而很不巩固的 “三类社”。整顿工作的内容主要是: 在向干部和社员深入进行社会主义教育的基础上, 加强社内组织建设, 贯彻勤俭办社方针, 开展民主办社大讨论, 整顿干部作风, 改善经营管理。经过整顿, 很多高级社根据初级社时期的实践经验, 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改善了经营管理:
(1) 生产管理。农业社实行统一经营, 其生产计划按政府下达的生产与收购计划进行安排。全年生产计划, 包括种植安排、增产指标、任务要求、投资概算等, 由农业社给生产队在 “四固定” (即划分固定耕作区、固定劳动力、固定耕畜和农具) 的基础上,实行季节包工、常年包工或包工包产。包工, 是由农业社将各生产队完成生产任务所需要投入的用工数,按季节或全年计算到队,包干使用; 包产, 是生产队完成上交社的产量、产值。后来, 又发展为包工、包产、包投资 (成本), 超产奖励, 减产赔偿的 “三包一奖”制度。这种制度, 把计划、生产、分配三者结合起来, 有利于提高生产队和社员的生产积极性。有些地方则实行了以产定工制度。据当时对榆林、汉中两个专区和泾阳、合阳等14个县的14 519个社的统计, 实行以产定工制度的就有2 060个社, 占到14.2%。
(2) 劳动管理。农业社的劳动力, 由社或生产队统一管理、调配和使用。社员在一年之中的绝大部分时间, 参加社里集体生产劳动; 耕种自留地和搞家庭副业, 一般不得影响集体生产。
在实行集体劳动的情况下, 为了出勤时间统一、便于记工, 一般是由生产队打铃打钟, 队长或组长带领下地干活和到时收工。实践证明, 这种办法并不能真正达到提高劳动效率和保证耕作质量的目的。因此, 有些地方在总结群众实践经验的基础上, 实行了“大活集体干、小活分散干”、“包工到组”、“田间零活包到户”等多种办法, 改变了 “下地等人齐, 干活一窝蜂” 的浪费现象。
农业社的劳动报酬计算方法, 当时大多实行 “定额管理”。劳动定额按不同工种、不同工序分别制订,以一个中等劳动力劳动一天所完成的数量和质量为标准, 以10分工为计量单位, 称为一个劳动日。社员干什么活, 按什么活的定额评工记分; 社向生产队、队向生产小组包工, 也按事先制订的定额计算总包工数。由于这种定额计工的方法比较繁琐, 尽管事先制订出成百上千条劳动定额标准, 也难以解决农业生产门类多、工序杂的问题, 况且遇有阴雨、夜间劳动等特殊情况, 还需要随时补充、调整定额。农业社和生产队干部的管理水平, 难以应付这种变化, 于是在不少地方便出现了按人头 (全半劳、男女劳) 计工分的简单办法。
(3) 财务管理。农业社设立会计股 (或组), 统一管理全社集体财务, 包括年初的收支计划和年终决算分配在内的全部财务活动。财务管理实行勤俭办社和民主办社原则。财务开支按数额大小, 规定分级审批权限, 分主任 (社长)、社管委会、社员大会 (或代表会) 等层次, 严格审批手续; 财会人员分为会计、出纳、保管各司其职; 会计、出纳不得互相兼职。集体财产, 粮棉油等产品, 化肥农药、机械等,设立保管室由保管员负责保管, 严禁公私不分。财务账目实行日清、旬结、月公布, 有些地方的农业社还实行了现金、工分、分配等几 “上墙”, 张贴公布账目,接受群众监督。
收益分配, 是对农业社生产经营效益的具体检验, 也是财务管理的一项很重要的内容, 干部社员都十分关心。分配按农事季节一年两次, 夏收后一次叫预分, 收秋后进行决分。预分以分配夏粮 (小麦) 为主, 一般不分或预付少量现金; 决分时进行全年分配结算。在分配中, 要求贯彻 “按劳取酬, 多劳多得”的原则, 执行国家、合作社和社员三方面统筹兼顾的政策, 正确地确定消费与积累的比例, 做到公平合理, 群众满意。

☚ (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第三节 农村人民公社 ☛
0002748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5:3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