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笛卡尔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笛卡尔1596—1650Rene Descartes

17世纪法国唯理论哲学家、伦理学家。出生于一个贵族家庭。父亲是布列塔尼法院法官。16岁进入波埃顿大学攻读法律,获得法学博上学位。毕业后曾到欧洲各国游历,也在军队中任过职。1629年迁到荷兰定居。由于他的科学思想和自由主义的处世态度,不断受到地方反动教会势力的敌视和攻击,便于1648年离荷兰回法国,遭到教会的阻挠,故在1649年迁居斯德哥尔摩。主要著作有《方法论》、 《形而上学的沉思》、《哲学原理》、《论心灵的各种情感》、《论人性》等。笛卡尔运用他的二元论哲学说明人的本性,认为人是由心灵和形体组成的,既包含精神实体,又是物质实体。人的身体作为物质实体服从机械运动规律,所以人的身体及其欲望是不能作为人的本性的。人区别于动物的地方,人之所以是人,就在于有思想。人的本性在于人的思想或理性。这一思想奠定了资产阶级理性主义人性论的基础。笛卡尔还把他的理性主义方法用于对人的心灵的分析,认为心灵有多种能力,既能够主动地思想,表现为意志活动;又能感受外部事物,引起一定的知觉;同时还能产生心灵的感情。心灵的基本感情是惊恐、爱悦、憎恨、欲望、快乐和痛苦等六种。所有的感情在本性上都是好的,应当避免的只是对它们的误用或滥用。人的一生祸福依感情为转移,所以要用理性智慧巧妙地支配感情。做感情的主人,就能忍受痛苦,求得快乐和走向幸福。笛卡尔还提出两条控制情感和决定行为的方法,一是“豁达”。就是明智地权衡或计算行为的利弊,有效地保存自己,忍受由不正当的情感所引起的灾祸,甚至能够从情感中取得快乐;二是“经常回想神圣的天意”。天意即“宿命”,听从天意就是听从命运的安排。经常回想天意,就不会带着虚幻的欲望和情感去企求不可能实现的事情。笛卡尔还制定了四条道德准则:1.服从国家的法律和笃守宗教信仰。在一切事情上恪守中道,不走极端;2.在行为上要尽可能做到坚决、果断,坚定不移,一旦采取某种意见就要坚持下去。始终朝着一个方向前进,不因小故而改变既定的方向;3.只求克制自己,不求克服命运。宁可改变自己的欲望,也不去改变世界的秩序;4.人生要选择最善的职业,尽力去促进人类的公共利益。笛卡尔虽然没有建立起他所理想的伦理学体系,但他的理性主义方法和所阐发的伦理观点,却对后来伦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第三者 (见“第三者插足”条。)

笛卡尔

笛卡尔1596—1650Dikaer,R,Descartes

在近代史上尽管笛卡尔被誉为第一流的物理学家,近代生物学的奠基人和近代数学的开创者,但他首先是以近代杰出的哲学家而著称的.1637年,他出版了一部关于一般科学的哲学论著:《更好地指导推理和寻求科学真理的方法论》,在这本书的第三个附录《几何学》中,他创立了解析几何.他考虑到欧氏几何与代数学的缺陷,希望寻找一种对科学研究普遍适用的数学方法.
1628年,在《思想的指导法则》一书中他意识到为使“数、形结合”,必须引入单位数,从而突破了几何直观的限制,为几何学的代数化铺平了道路.1637年,他通过对著名的帕普斯轨迹问题的处理而揭示了解析几何的核心思想:通过引进坐标和变量把几何曲线表示成代数方程,然后通过对方程的研究来揭示曲线的性质.于是曲线与方程,几何与代数,就通过坐标与变量统一起来了.这是数学史上一项划时代的变革.标志着近代数学的开端,并为微积分的创立做了准备.在《几何学》中,笛卡尔还论述了曲线的分类,作曲线切线的方法,在论述高次方程解法时给出了著名的笛卡尔符号法则,并改进了韦达的数学符号.

☚ 纳贝尔   费尔马 ☛

笛卡尔

笛卡尔1596—1650Dika'er,Rene Descartes

17世纪法国哲学家、科学家。1596年3月31日生于都仑省拉爱城一个贵族家庭。1604年入耶稣会的学校学习,但对学校传授的中世纪学说越来越不满,课外阅读了范围广泛的书籍,接触到一些新思想。1612年以优异成绩毕业。1618年起先后到荷兰、德国参加雇佣军团,充当文职人员。退伍后专心从事科学研究,考虑到在法国进行研究和著述易担受风险,故定居在环境比较自由的荷兰,他的大部分著作都是在那里完成的。1649年应瑞典女王克里斯丁娜邀请赴宫廷讲学,由于不适应北方的寒冷气候而患病,1650年2月11日在斯德哥尔摩逝世。主要著作有《方法谈》、《形而上学的沉思》、《哲学原理》、《论心灵的感情》等。他反对经院哲学,主张在接受观念之前要进行“系统的怀疑”,不要为因袭的偏见所主宰。怀疑就须思考,因而“我思故我在”的原则是从怀疑过程中确立起来的,是不能怀疑的。“我”只是一个思维着的精神实体(心灵),另外还有一个与之并行、互相独立的物质实体存在着,从而表现为二元论。但又认为上帝是心灵和物质这两个“有限实体”的创造者,因而是无限实体。在认识论上,是一个唯理论者,主张把几何学的方法应用到哲学上,认为作为演绎推理前提的观念应该是天赋的,真理的标准就在于观念是否清楚明白。他的“物理学”阐述了一种机械唯物主义的思想,认为物质不灭,运动守恒,世界是无限的,不可能有不存在任何物质的虚空,因为空间就是广延,而广延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它是不能离开物质而存在的。在运动形式上,把物质运动的多种形式都归结为机械的移动,提出“动物是机器”的命题。但他同时也猜测到了许多辩证法的思想。笛卡尔是近代理性主义的奠基人,对后世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

☚ 休谟   斯宾诺莎 ☛
笛卡尔

笛卡尔R. 1596—1650Dikaer,Descartes

法国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和生物学家。生于法国图赖讷,襁褓丧母, 自幼体弱。8岁进入教会学校学习了8年,
结识了梅森,结为挚友。后进巴黎的普瓦捷大学学习, 接触到当时最先进的数学思想。1628年, 笛卡尔移居荷兰,潜心研究哲学数理,埋头著述20多年。1649年应瑞典女王邀请, 到斯德哥尔摩作她的教师。过了数月,笛卡尔就患肺炎去世。笛卡尔的贡献丰厚,是近代哲学的奠基人,提出“我思故我在。”笛卡尔的数学贡献与他的哲学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他曾明确宣称,科学的本质是数学。在他唯一的数学著作《几何学》中,阐明了他的关于解析几何的思想,后人把它作为解析几何的起点。书中还研究了代数方程理论。他还给出了幂指数的简单表示法。笛卡尔在无穷小分析领域也作出了重要贡献, 对微积分的创立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现代数学文献中,有许多概念是以笛卡尔的名字命名的。
笛卡尔在青年时代兴趣很广泛。1618年,他在荷兰南部的布兰达镇的街道上散步。突然他发现街道边的布告牌前,有一群人在议论什么。他走过去询问,才知道这是一张列有数学难题的有奖征答布告。布告上写:如果有人解答了这些难题,除了物质奖外,还将荣获本城第一流数学家的称号。笛卡尔被这些难题所吸引,他决定试试。仅用了几个小时,就对所有题目做出了解答,当时笛卡尔的志向是当一名律师或军官,但这次对数学问题的解答成功对他今后的生活道路产生了重要影响,使他自信有数学才能,并决定今后要离开军队, 钻研数学。
关于笛卡尔如何产生解析几何思想的小故事有两个: 一个故事是说在笛卡尔随军队到德国后, 一天夜里,据他自己讲述他做了三个奇特的梦,而后“发现一种不可思议的科学基础”。指的便是构思出一种新的体系即解析几何体系。另一个故事是说他构思出解析几何的最初一闪念是, 由于看到一只苍蝇在天花板的一角爬行,产生联想,认为只要知道苍蝇与相邻两墙的距离间的关系,就能描述出苍蝇的路线。笛卡尔是一个勤于思考的人,他的发现的灵感首先应该归于他的勤奋。

☚ 纳皮尔   费尔马 ☛

笛卡尔1596—1650Rene Descartes

法国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生理学家、心理学家和天文学家。曾参加过日耳曼三十年战争,1629年定居荷兰,1649年应瑞典王后邀请赴瑞典讲学,次年卒于此。他是近代哲学创始人之一,反对经院哲学,认为必须对以往一切知识进行“普遍地怀疑”。提出“我思故我在”的原则,强调不能怀疑以思维为本质属性的、独立的精神实体的存在,并由此确立了上帝和物质实体的存在,认为能思想的心灵和具有广延的物体是相互独立的实体。他是古典的二元论者,但由于认为上帝是最后的实体,所以终归倒向唯心主义。在“物理学”中,他是机械唯物主义者,认为物质实体是唯一的存在,物质世界按自身的规律运动,运动就是位移,提出“动物是机器”的论断。重视方法论问题,是近代唯理论创始人,推崇理性直觉和演绎,否认感觉经验的可靠性,认为知识体系应从清楚明白的“天赋观念”和公理中推出,真理的标准就是观念的清楚明白。数学方面,把变数引入数学,从而将几何学和代数结合起来,创立了解析几何学。物理学方面,提出宇宙间运动量总和是一个常数,初步创立了“运动量守恒”定律,研究了惯性定律和光的折射定律。他是近代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首次提出“反射”观念,主张“身心交感”说。天文学方面,将发展观运用于宇宙学,认为太阳系起源于浑沌状态的物质微粒。主要著作有《方法谈》、《关于第一哲学的沉思》、《哲学原理》等。参见“数学”、“美学”中的“笛卡尔”。


笛卡尔

法国近代理性主义美学代表。认为艺术应是纯理性的产物,应以严格稳定的理性法规作准则。但又认为人对美和愉快难有一种确定的尺度。提出美只是判断和对象间的一种关系,美应在内容上难易适中、形式上谐和明晰。对新古典主义文艺深有影响。参见“哲学”中的“笛卡尔”。


笛卡尔

法国哲学家、物理学家和数学家。解析几何学创始人。其《方法谈》附录《几何学》中,推进了韦达的符号代数、导入点的坐标概念,并应用于轨迹等几何问题。参见“逻辑学”中的“笛卡尔”。

笛卡尔

笛卡尔

笛卡尔 (1596—1650),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生于都兰。1618—1625年先后到欧洲各国旅行,对当时科学的最新成果有所了解,回国后从事科学研究工作。1629年定居荷兰,开始研究哥白尼学说。1633年写成 《论世界》 一书,这是一部以哥白尼学说为基础的科学著作。为了避免教会的麻烦,只把该书的主要部分整理成三个单行本: 《屈光学》、《气象学》 和《几何学》,于1637年匿名出版。1649年应瑞典王后的邀请,赴瑞典讲学。1641—1644年,笛卡尔先后出版了 《形而上学的沉思》 和 《哲学原理》 两部重要著作,前者是关于物理学的全部基础,后者主要阐述在物理学和生物学方面的研究成果。但由于教会的迫害,这些书都被列为当时的禁书。
笛卡尔的最大贡献是创立了解析几何学,在分析了几何学和代数学各自的缺陷以后,找出了把两者结合起来的方法,这就是解析几何学。笛卡尔的基本思想是:在平面上建立点的坐标,而一条曲线就可以由一个含两个变数的代数方程来表示。这样把一个几何问题通过坐标系归结为代数方程。用代数方法研究这个方程的性质后,再翻译成几何语言,就得出几何问题的解法。笛卡尔用这种方法研究了具有两个变数的二次方程,指出这种方程一般表示椭圆、双曲线或抛物线。解析几何学的建立使变数进入了数学,引起了数学的深刻革命,有力地解决了生产和科学技术中的许多重大问题,大大促进了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笛卡尔强调科学的目的在于 “造福人类群”,使人成为自然界的 “主人和统治者”。反对经院哲学,认为必须抛弃所有世袭的见解。但在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上是二元论者,断言存在两种实体,即具有广延属性的肉体实际和具有思维属性的灵魂实体。而两者的存在是由第三种实体即神来决定的。在认识论上主张唯物理论,把几何学的推理方法或演绎法应用到哲学上,认为清晰明白的概念就是真理,提出“天赋观念” 的唯心主义学说。

☚ 宋应星   梅文鼎 ☛
笛卡尔

笛卡尔1596—1650

近代法国哲学家,古典的二元论者。出身于贵族,早年不满于教会学校教育的虚伪,毕业后四处游历,以求得于人生有用的知识,后定居荷兰。和培根一起为近代哲学创始人,从理性主义立场反对经院哲学,主张首先凭个人内心清楚明白的直观确立几条不证自明的公理,为此必须对自己以往全部知识作一番彻底的怀疑,将有疑问的思想统统清除; 最后只有 “我在怀疑”这一点 (即 “我思”) 不容怀疑,得出第一条原理“我思故我在”; 然后由此推论其他东西,首先是上帝的存在,发展了安瑟伦的“本体论证明”; 再由上帝存在保证了物理世界的存在,认为逻辑、数学和自然科学的基本原理是由于上帝的天赋而具有清楚明白性的; 在这一前提下转向机械唯物论,认为物质实体的惟一属性是广延,世界由物质的漩涡运动而产生,一切物体的运动形式是位移。但这并不能解释心灵实体,精神和物质、思维和广延的二元对立在人的身心关系中构成了笛卡尔哲学最深刻的矛盾。著有《方法谈》、《形而上学的沉思》等。

☚ 霍布斯   斯宾诺莎 ☛

笛卡尔

笛卡尔

笛卡尔 (1596—1650),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生于都兰。1618—1625年先后到欧洲各国旅行,对当时科学的最新成果有所了解,回国后从事科学研究工作。1629年定居荷兰,开始研究哥白尼学说。1633年写成 《论世界》一书,这是一部以哥白尼学说为基础的科学著作。为了避免教会的麻烦,只把该书的主要部分整理成三个单行本: 《屈光学》、《气象学》和 《几何学》,于1637年匿名出版。1649年应瑞典王后的邀请,赴瑞典讲学。1641—1644年,笛卡尔先后出版了《形而上学的沉思》和 《哲学原理》两部重要著作,前者是关于物理学的全部基础,后者主要阐述在物理学和生物学方面的研究成果。但由于教会的迫害,这些书都被列为当时的禁书。
笛卡尔的最大贡献是创立了解析几何学。在分析了几何学和代数学各自的缺陷以后,找出了把两者结合起来的方法,这就是解析几何学。笛卡尔的基本思想是: 在平面上建立点的坐标,而一条曲线就可以由一个含两个变数的代数方程来表示,这样把一个几何问题通过坐标系归结为代数方程。用代数方法研究这个方程的性质后,再翻译成几何语言,就得出几何问题的解法。笛卡尔用这种方法研究了具有两个变数的二次方程,指出这种方程一般表示椭圆、双曲线或抛物线。解析几何学的建立使变数进入了数学,引起了数学的深刻革命,有力地解决了生产和科学技术中的许多重大问题,大大促进了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笛卡尔强调科学的目的在于 “造福人类群”,使人成为自然界的 “主人和统治者”。反对经院哲学,认为必须抛弃所有世袭的见解。但在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上是二元论者,断言存在两种实体,即具有广延属性的肉体实体和具有思维属性的灵魂实体。而两者的存在是由第三种实体即神来决定的。在认识论上主张唯物理论,把几何学的推理方法或演绎法应用到哲学上,认为清晰明白的概念就是真理,提出 “天赋观念”的唯心主义学说。

☚ 宋应星   梅文鼎 ☛
笛卡尔

笛卡尔1596——1650Descartes,Rene

17世纪法国哲学家,二元论者,近代唯理论哲学的创始人,唯心主义的唯理论的主要代表之一。出身于贵族家庭。1612年毕业于教会学院,对宗教经典不满,游历各国达九年之久,广泛研究各种科学。从1629年起定居荷兰二十年,在这里完成其主要著作。1649年不堪忍受教会迫害,迁居瑞典,翌年去逝。主要著作有《方法谈》、《形而上学的沉思》、《哲学原理》等。
笛卡尔批判经院哲学,指出它违反理性,损害理性,根本不能增进人的知识。
笛卡尔把哲学分为《形而上学》和《物理学》两部分。形而上学研究上帝、灵魂、物质等,是关于世界本原和根本原理的学说,物理学研究物体世界,是关于整个自然的学说。他把《形而上学》比作树根,《物理学》比作树干,其他科学比作树枝。
笛卡尔把怀疑当作寻求科学认识的一种手段,主张普遍怀疑,用理性审查以往的全部知识,正确的留下,其余的全部清除。
“我思故我在”是他的形而上学的第一原理。他认为,我可以怀疑一切,但“我在思想”这件事是无可怀疑的。既然我在思考,所以我作为一个在思考的东西就存在。所以,“我思故我在”。他声称自己这个第一原理是直观的、自明的,不是推理的。他由此出发断定上帝存在。他认为,我怀疑,就证明我是不完满的存在,还有更完满的东西存在。而这个想法是最完满的本性——上帝放在我的心灵中的。上帝具有一切完满性,是“我在”及一切东西存在的根据。上帝只是肯定性,不包含不完满的东西,因此关于上帝的观念中就必定包含上帝存在。这是重复本体论证明。
笛卡尔是一个二元论者。他认为,世界有两个彼此独立的实体:“心灵”和“物质”,它们是上帝创造的万物的本原。心灵没有广延,只有思想;物质没有思想,只有广延。二者互不影响,不是一个决定一个。“心”、“物”既然互相独立,人为什么可以认识自然规律呢?他认为,这是上帝的功劳。上帝一方面把这些规律建立在自然之中,一方面把它们的概念印在人的心灵中,所以经过充分反省,人们便会确认这些规律在世界上存在。“心”、“物”之上有一个唯一“绝对的实体”上帝,可见他最终还是倒向了唯心论。
笛卡尔坚持唯理论的认识论。他否定感觉经验的可靠,否定感性认识的作用,认为即便是形体,也不是凭感官,而是凭理性才了解的。他强调理性的作用,认为理性认识才反映事物本质。只有理性的直观和演绎推理才是获得知识的最可靠的途径。他主张演绎法是唯一适用的方法。所谓演绎法就是从几个不证自明的原理出发,推演出一系列原理,构成整个知识体系。他要求这种演绎法,前提要可靠,推理要严密,步步清楚明白。这样,结论自然确实可靠。他认为观念有三类:天赋的、外来的、虚构的。天赋的观念就是我们本性有能力清楚明白地设想到的东西,如几何公式、上帝观念等等;由我们之外的东西引起的观念是外来的,如:关于声音、太阳、存在等观念;关于美人鱼、飞马之类的怪物的观念是心灵虚构的。他认为认识的真理是由上帝保证的,判断真假的能力来源于上帝,错误是由我自己造成的,因为我并不完满,当我的意志超出我理智的范围时,就产生了错误。他认为,真的标准是“清楚”、“明白”。“凡是我们十分明白、十分清楚地设想到的东西,都是真的”。这里他实际上提出了一个唯心主义的真理标准。
笛卡尔的唯物主义思想主要表现在他的《物理学》中。他认为,物质是唯一的实体。天地是同一物质构成的,整个宇宙只有一种物质,物质世界是唯一的。宇宙没有界限;而这个在宇宙内部最小的有广延的分子也永远是可分的,这是它的本性。物质的本性是广延,充满整个空间,所以不会有绝对“虚空”。物质的多样性,是由物质各个部分的运动引起的。他认为,所谓运动就是一个物体由此地到彼地的动作。他认为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宇宙中并没有真正静止的点。他认为,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他说:“给我物质和运动,我将为你们构造出世界来”。
笛卡尔在自然科学方面也有卓著贡献:他是解析几何的创始人,首创天体演化论中的漩涡说,在物理学方面,他提出物质不灭,动量守恒原理,生理学方面做了大量解剖实验,指出“动物是机器”的论断。
笛卡尔的二元论哲学,对后世哲学的影响也是双重的;也受到来自两方面的批判。

☚ 霍布斯   伽桑狄 ☛
笛卡尔

笛卡尔

笛卡尔(Descartes,R 1596~1650)法国哲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生理学家。生于法国杜陵省(Touraine)拉海(La Haye)的一个贵族家庭。1604年就读于耶稣会学校,1612年毕业。1613~1616年在普瓦捷(Poitiers)大学读书,1616年毕业于法科。1618年去荷兰当过几年雇佣军官。1620~1628年间,曾在意大利和法国等地旅行。1629年后定居于当时学术思想较为自由的荷兰,他的大部分著作均完成于荷兰。1649年应瑞典女王邀请,赴斯德哥尔摩讲学,因受寒患肺炎病卒。
笛卡尔强调科学的目的在于征服自然,造福人类,使人成为自然界的“主人和统治者”。他为了反对经院哲学,认为必须清除因袭的偏见,主张怀疑一切,以理性的尺度审查以往的一切知识,提出“我思故我在”这一著名命题。在认识论上,主张唯理论,认为认识并不是起源于感觉,而是来自理性。在方法论上强调演绎法,认为一切知识都是从理性的“天赋”中演绎出来的。关于思维与存在的关系,笛卡尔是二元论者,他断言存在两种实体,即具有广延属性的肉体实体和具有思维属性的灵魂实体。在数学上笛卡尔创立解析几何学,将变数引入数学,导致数学的深刻变革,解决了生产和科学技术中的许多重大问题。在物理学上,笛卡尔为机械唯物论的代表,他肯定世界的物质性,物质具有运动、广延及无限分割的属性,物质在质和量上都是不可消灭的,而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他曾经提出太阳系起源的假说。在生理心理学上,笛卡尔坚持用力学、生理学的原则来说明心理现象,他用机械论来解释人体的结构与功能,首先接受哈维的血液循环学说。笛卡尔认为神经是感觉与运动的要素,神经能调节各部分的机能,使感觉与肌肉反应发生联系。笛卡尔首先提出“反射”一词,他以刺激角膜所引起的眨眼反射为例,提出以下概念:即是感觉器官受到刺激后,由神经轴索把振动传到脑,再由脑通过“动物生气”支配有关的肌肉运动。笛卡尔把反射看作是无意识的机械动作,反射的性质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决定的。他把生理过程看作是严格遵照因果律的机械表现。笛卡尔肯定脑是智慧的器官,假想神经鞘与轴索之间流动着一种“动物生气”,这是血液流入脑后形成的一种非常稀薄的气,它是精神与运动的根源。他认为知觉、观念都位于脑内一定的部位,这是近代脑的机能分区说或投射说的先驱。笛卡尔认为人是理性动物,能思维和言语,这是因为人类具有灵魂之故。灵魂是不占空间的、单一的、是自由的、特创的。灵魂又是怎样与身体发生联系?他假想松果腺是灵魂与肉体交感处。笛卡尔对眼的生理学也作过研究,他建立了研究眼睛的实验模型,将一只牛眼睛的视网膜剥离下来置于透明的薄板上,用一透镜投下的影象进行检查,并分析了虹膜、睫状肌和双眼视力功能,对于视幻觉、眼的调节活动均作过详尽的描述和说明。
笛卡尔生前发表的主要著作有:《方法论》(1637)、《形而上的学沉思》(1640)、《哲学原理》(1644)。他的《灵魂的情感论》(1650)、《地球或光的研究》(1664)、《人的研究》(1662)均在殁后出版。

☚ 巴托林   柯切尔 ☛
0001389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3:3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