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提高深化阶段
进入90年代, 为了适应市场变化和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福建省农业标准化从单纯制订标准转向制订与实施相结合,把科技成果转化为标准实施。
1.农业。制订了《杂交水稻栽培技术规范》、《杂交中稻、再生稻栽培技术规范》、《农情信息调查统计规范》等生产性、适用性很强的省地方标准。为加快作物品种的更新换代,1993年制订并发布了37项农作物新品种的省地方标准。同年,福建省农业厅标准化室获农业部“全国标准化工作先进集体”称号。1992—1993年,福建省农业厅标准化室与安溪县农业标准化委员会承担农业部下达的“乌龙茶系列标准实施示范”项目,茶苗成活率达80%—90%,比对照组提高15%左右;茶叶产量较1990年增加15.2%。其中,1—4等茶叶产量每等级提高2.2个百分点,5等以下降低8.8个百分点;当地优质茶园覆盖率从50%提高到80%。《杂交水稻栽培技术规范》标准,经生产验证,可在不同生态类型、栽培季节和不同杂交组合上应用。在福州、泉州、漳州、宁德、三明等地推广示范67 000多公顷。1994年该标准获省技术监督局科技进步一等奖。1994年发布《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规范》省地方标准,1995年实施面积53万多公顷。被抽检的福州市新店示范区甘兰、花椰菜、大白菜上的农药残留量均在标准之内或未检出。
2.林业。结合产品评优、企业升级等,重点开展了标准化和计量定级、产品采用国际标准和质量认证等工作。全省有27个林业企业通过了标准定级,51个企业通过了计量定级。脂松香、中密度纤维板等13类林产品的48个生产企业采用了国际标准。福州人造板厂等3个林业企业通过了质量认证。其中,武平县林产化工厂“脂松香”产品,成为全省林业第一家通过全国第一批认证的企业。
3.水产。制订了渔船标准化船型系列,共制订了9个派生系列共18种船型,覆盖14.9—74.6千瓦各种渔船。几年来,福建省按标准化船型系列建造渔船150艘,简化了生产技术标准工作,缩短造船总周期38%,降低总成本率16%—23%。1993年开展全省渔船动力机型的型号、使用情况以及国内主要动力机当前生产的机型与性能调查,取得300多份调查材料。通过整理并邀请使用单位、制造厂家、渔船检验、设计等单位专家、管理人员座谈,总结筛选出10个型号作为近期推荐机型,汇编成“福建渔船动力机型选用简明手册”,供广大用户选用,以便逐步把福建渔船动力机型的选用纳入标准化管理轨道。福建省水产厅标准化室重视抓产品和重要生产资料的质量监测。据调查了解目前在福建市场上销售的鳗鱼饲料有23种,在养鳗成本中饲料费用占15%,其质量至关重要。省水产厅标准化室在生产资料监测中,重点抓鱼粉、鱼用饲料、人造冰等质量监测,在报刊上公布检测合格厂家及其产品名单,促使企业重视产品质量。由此,对虾饲料合格率从7.2%上升到1994年的100%;鳗鱼饲料从60%上升到96.6%,产品质量居国内领先地位,骨干企业的产品接近国际水平。在全国第二届农业博览会上,5个被授予鱼用饲料金奖中,福建省占3个。1992—1993年,重点抓直接进食的食物的卫生监测和苗种病毒监测,邀请卫生、环保等部门对沿海虾苗病毒、水质等进行监测,监测结果对外公布,减少了病害造成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