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半产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半产 凡妇人半产,俗呼曰小产。或三四月,或五六个月,皆为半产,以男女成形故也。或因忧恐暴怒、悲哀太甚,或因劳力扑打损伤及触冒暑热。慎勿用黑神散,以其犯热药,恐转生他疾。止宜用玉烛散、和经汤之类。凡妇人天生无乳者,不治。或因啼泣、暴怒、郁结,气血闭塞,以致乳脉不通,用精猪肉清汤,调和美味,于食后调益元散五七钱,连服三五服;更用木梳梳乳房周回,则乳汁自下也。 又一法:猪蹄调下益元散,连服之。 又一法:针肩井二穴,长验。 半产病名。出 《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即小产,详该条。 半产即小产、流产。 半产bàn chǎn《本草纲目》主治第4卷胎前(安胎)(艾叶)(5)。病名。即小产。出《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怀孕三月以上,由于气血虚弱,肾虚,血热,以及外伤等损伤冲任,不能摄血养胎,以致未足月而产,故称小产。 半产半産bàn chǎn小产,流产。《王氏医案续编·卷五》:“金畹香令媳,半产后营分不摄,淋漓数月,治之弗瘳。” 半产bànchǎn出《金匮要略》。即小产,详该条。 半产 半产妊娠日月未足,胎气未全而产者,谓“半产”。首见于《金匮要略》。半产、小产、堕胎,只因发生时间的迟早不一,故病名各异。《叶氏女科证治》云:“妊娠三月未成形而胎下者,为堕胎;五月而堕者为小产;七月而堕者、为半产”。但其发病机理则一,以气血虚弱为本。或因忧恐暴怒,悲伤太甚,或因劳力跌仆,触冒温疟热病,皆可导致。故善保胎者,以养血补气或祛淤生新为法。治同堕胎、小产,半产后尤应注重产后摄生调护,将养过于正产十倍。若半产后下血过多,证见头眩目花,心悸体颤,舌淡苔薄,脉虚细者,治宜益气养血,方用人参汤(《普济方》)。若半产恶露不尽,证见小腹疼痛,气攻胸胁,血下成块,舌黯苔薄,脉沉弦者,治宜活血行淤。方用没药丸(《证治准绳》),或生化汤(《傅青主女科》)加减。 ☚ 妊娠胎不长 胞阻 ☛ 半产 半产半产,又名小产。是指妊娠早期中绝,即三个月以上胎儿堕下的一种病证。若三个月以内胎儿堕下者,称为堕胎。若堕胎或小产之后,下次受孕,如期堕,屡孕屡堕,达三次以上者,称为滑胎。多因天禀素弱,肾气亏损,或色欲不慎,耗损精血,或脾胃有病,气血虚损,不能养胎;或热病血热,胎受火热,或外伤跌仆,损伤胎气,或四情所伤,饮食不慎,或过服暖补药,反为药害等均导致气血失调,损伤胎系引起半产。症见腹痛或无痛,流血;继而未满足月而堕下。治宜补肾,补气养血,清热和络安胎。太阴人寒用保胎饮,热用文武保胎饮。少阴人用加味八物汤,补中益气汤。少阳人用保胎地黄汤。 ☚ 胎漏、胎动不安 催产 ☛ 半产bàn chǎnabortion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