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三)实行“三结合、一体化”经营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三)实行“三结合、一体化”经营 (三)实行“三结合、一体化”经营“三结合”即城乡结合,科技与经济结合,开放与开发结合;“一体化”即实现农工商技贸一体化经营。思茅地区从1987年以来,由地、县所属的科研单位、经济部门、国有工商企业、农垦企业等,分别同农村的乡、村、社联合兴办经济实体,开发茶叶、橡胶、咖啡、香料、药材等,共投资2.7亿多元,办起了每片至少20公顷以上的129个商品生产基地,开发面积达2.07万公顷。这些基地形成专业化生产,运用新技术,实行集约化经营,农工商技贸一体化,经济效益都比较好。地处中老边境的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牛洛河村,1985年人均产粮260千克,人均纯收入只有120元,从1988年开始,由国有茶厂向世界银行和亚洲银行贷款,与行政村联合办茶场,并派出40多名技术人员当场长和技术骨干,到1991年已建成万亩密植高产茶园,建起了一座茶叶精制加工厂,到1992年,这个贫困村已实现人均产粮540千克,人均纯收入414元。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以县茶叶公司为依托,用城乡结合的办法开发和建设板山茶场,形成以板山茶场为原料基地,县精制茶厂为加工基地,县茶叶公司负责产品销售的农工商一体化,供产销一条龙的经营体制。从1986—1991年,建成了266.67公顷连片的密植速生高产茶园,已投产133.33公顷,产茶143.5吨,试制的名优茶“板山毫峰”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优质产品。1992年,板山茶场吸收的当地333户哈尼族、瑶族和傣族农民劳均收入800多元,大多数农户盖起新瓦房,买了自行车、手表、电视机,当年茶场还给所在勐先乡提供税金38万元,使这个贫困山区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三结合、一体化”的农村经济发展思路,符合民族边疆山区实际,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 (二)发展工业同建设农村原料基地紧密结合 (四)山坝结合,互补互济,联合开发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