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三)完善提高阶段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三)完善提高阶段

(三)完善提高阶段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计划生育被提到“基本国策”的高度。安徽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对中共中央《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的宣传,开展“基本国策宣传月”活动,使广大干部和群众树立“计划生育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的观念。在农村,大力推广了滁县地区总结的社员生产、生育双包合同制和干部岗位责任制,狠抓了15个后进县的转化工作。1983—1985年,全省狠抓了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建设。到1985年底,全省大部分地、市、县都建立了计划生育服务站,50%的区、镇建立了计划生育办公室,50%的乡(镇)建立了计划生育服务所。各地还配备了村级计划生育专职干部,建立起育龄妇女档案、卡片和定期孕检制度,健全计划生育工作网络和信息网络。1990年9月,安徽省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在金寨县召开各县、市政府一把手参加的全省计划生育工作会议,提出了“全党动员、真抓实干、经过3~5年的努力,使出生率有较大幅度下降,赶上全国同类地区先进水平”的奋斗目标。要求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以后,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都把计划生育列为全年的工作重点之一。

☚ (二)全面开展阶段   二、措施与方法 ☛

(三)完善提高阶段

(三)完善提高阶段(1992—1995年)

1992年以来, 全省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把集贸市场建设和管理工作重点放在完善市场功能、提高市场效益上,在治理整顿中大力加强集贸市场监督管理, 全面整顿市场秩序, 完善市场设施, 改善场容场貌, 强化对经营者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 充分发挥集贸市场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集市贸易成交量大幅度增长。几年来, 成交额达到303亿元, 平均每年增加51.2亿元, 高于1983—1991年平均增长幅度。上市商品进一步扩大, 到1995年, 集贸市场上市农副产品400多种, 日用工业品和小商品1 200多种, 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商品几乎应有尽有。这一阶段, 集市建设朝现代化方向迈出了重要一步, 在许多代表集市发展方向的永久性、多功能的市场上, 先进的电视监控系统已用于市场监督管理, 集经营、生活、服务、娱乐于一体的服务设施更加完备。1991年下发的 《黑龙江省集贸市场管理规范》、1993年制定的 《黑龙江省城乡集市贸易条例》及1994年《黑龙江省商品交易市场登记管理办法》将市场管理工作全面纳入了规范化管理轨道。上市商品明码标价, 出售商品使用信誉卡以及使用符合卫生标准的器具和包装等, 已成为入市经营者的基本规范。这一时期市场种类也趋于健全, 农村市场由当初以农民出售自产农副产品为主的单一的农贸市场, 发展成为生活资料市场、生产资料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并存的比较健全的市场网络。截止到1995年末, 全省仅农村消费品市场发展到1 070处, 占全省消费品市场总数的50%, 在促进农村商品流通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生产资料市场发展到36处, 占全省生产资料市场总数的30%; 农村生产要素市场近年来也有一定的发展, 肇源县等地结合农村改革, 培育、发展劳动力、信息等生产要素市场, 推动了农村市场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 集贸市场已不是原来的日中为市, 交易而退的初级市场, 它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❶由农民、手工业者之间互通有无、调剂余缺的场所向着多种经济成分参与经营的交易市场发展。
❷市场交易由以零售为主向批发与零售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❸由地产地销型为主的区域性的市场向大跨度、远辐射、深购远销的市场发展。全省成交额超亿元的市场达49处, 这些市场都活跃着一支信息灵、周转快的贩运队伍, 商品一般来自或销往数省, 是黑龙江省与外省商品交流的一条重要渠道。
❹由沿街为市的原始型集市逐步向建筑形式多样化的永久性市场发展。一大批像绥芬河青云大市场、黑龙江龙粮油批发市场等新型市场相继兴建。各县市至少有一处建筑面积达3000~5000平方米的大型棚顶市场, 多的达四五处。总之, 全省集贸市场已基本形成多种形式组织兴建、工商部门监管、多种经济成分参与、机制健全的新型流通体系。

☚ (二)迅速发展阶段   二、集贸市场的作用 ☛

(三)完善提高阶段

(三)完善提高阶段1989—1990年

在此期间,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把工作重点放在完善市场功能、提高市场效益上,在治理整顿中大力加强集贸市场的监督管理,全面整顿市场秩序,完善市场设施,改善场容场貌,强化对经营者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充分发挥集贸市场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从而使集贸市场成交量继续大幅度增长。1990年全省集贸市场成交额达到289. 2亿元,平均每年增加22亿元,高于1984—1988年的平均增长幅度。这一阶段,集市建设朝现代化方向迈出了重要一步。1989年以来,全省先后投资3亿元,新建、改建市场672处,投资额相当于前5年的总和。1990年,全省达到规范化要求的五好(管理好、宣传好、服务好、卫生好、秩序好)集市已占市场总数的33%,其中208处达到省级文明集贸市场标准,34处被评为国家级文明集贸市场,数量居全国第二位。
随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化,集贸市场从形式到内容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❶交易主体由仅限于依附自然经济的农民、手工业者参加的初级市场,转向既有农民、手工业者,又有国营、集体、乡镇企业、私营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参加的商品性市场。1990年,全省集贸市场上出售的商品有67.5%是国营、集体、个体及其他经济成份提供的,农民自产自销的商品仅占32. 5%;
❷上市商品的品种由三类农副产品、简单手工业品为主,发展为既有农副产品,又有小商品、日用工业品、工艺品、乡镇工业产品以及国家允许的一般工农业生产资料;
❸市场类型由以零售市场为主向批发和批发与零售相结合的市场方向发展。到1990年底,全省已有农副产品批发市场216处,成交额9.4亿元,集贸市场批发量已占成交总量的17.5%; 在交易形式上,由以地产地销、产销直接见面的区域性市场朝着生产、贩运、消费相连接的跨地区、远辐射的大市场方向发展;
❹市场结构由设施简陋、就地摆摊为主的临时性市场向建筑形式多样化、多功能的永久性市场发展。1979年以来,全省集贸市场累计投资6. 2亿元,建成了一批规模较大、设施较好、功能较全、档次较高的大中型骨干市场,1990年全省每个县至少有1—2处大型大棚市场,全省还建起了30多处有一定建筑造型的楼房式市场。

☚ (二)发展阶段   (三)完善提高阶段 ☛

(三)完善提高阶段

(三)完善提高阶段1989—1990年

在此期间,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把工作重点放在完善市场功能、提高市场效益上,在治理整顿中大力加强集贸市场的监督管理,全面整顿市场秩序,完善市场设施,改善场容场貌,强化对经营者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充分发挥集贸市场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从而使集贸市场成交量继续大幅度增长。1990年全省集贸市场成交额达到289. 2亿元,平均每年增加22亿元,高于1984—1988年的平均增长幅度。这一阶段,集市建设朝现代化方向迈出了重要一步。1989年以来,全省先后投资3亿元,新建、改建市场672处,投资额相当于前5年的总和。1990年,全省达到规范化要求的五好(管理好、宣传好、服务好、卫生好、秩序好)集市已占市场总数的33%,其中208处达到省级文明集贸市场标准,34处被评为国家级文明集贸市场,数量居全国第二位。
随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化,集贸市场从形式到内容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❶交易主体由仅限于依附自然经济的农民、手工业者参加的初级市场,转向既有农民、手工业者,又有国营、集体、乡镇企业、私营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参加的商品性市场。1990年,全省集贸市场上出售的商品有67.5%是国营、集体、个体及其他经济成份提供的,农民自产自销的商品仅占32. 5%;
❷上市商品的品种由三类农副产品、简单手工业品为主,发展为既有农副产品,又有小商品、日用工业品、工艺品、乡镇工业产品以及国家允许的一般工农业生产资料;
❸市场类型由以零售市场为主向批发和批发与零售相结合的市场方向发展。到1990年底,全省已有农副产品批发市场216处,成交额9.4亿元,集贸市场批发量已占成交总量的17.5%; 在交易形式上,由以地产地销、产销直接见面的区域性市场朝着生产、贩运、消费相连接的跨地区、远辐射的大市场方向发展;
❹市场结构由设施简陋、就地摆摊为主的临时性市场向建筑形式多样化、多功能的永久性市场发展。1979年以来,全省集贸市场累计投资6. 2亿元,建成了一批规模较大、设施较好、功能较全、档次较高的大中型骨干市场,1990年全省每个县至少有1—2处大型大棚市场,全省还建起了30多处有一定建筑造型的楼房式市场。

☚ (三)完善提高阶段   三、集贸市场管理 ☛
0001817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2:2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