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朝贡贸易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朝贡贸易

朝贡贸易

明政府对海外某些国家和地区实行的贸易制度。明初,为了防范东南沿海残余反抗势力勾结外寇卷土重来,对沿海地区采取了海禁政策,严禁一般商民私自与外国通商往来。海外的远近邻邦,为了与中国维持贸易关系,派遣使臣携带各种珍贵特产来华,当时谓之“朝贡”,称使臣为“贡使”,称礼品为“贡品”,称商舶为“贡舶”。明政府在巩固国内统治的主旨下,对朝贡关系下的海外通商采取了严格控制的办法:一为继承前代制度,设立市舶司,初设于太仓黄渡,后改设于宁波、泉州(后移置福州)、广州,分别掌管日本、琉球和南洋诸国的入贡和通商。二为勘合,即明政府制定一定形式的信使凭证,一份发给有交往关系的外国或部族,一份留作底存;外使来华,先要在海港检验勘合,才能登岸。三为对外使的各种限制。明政府规定外使来华的期限(即“贡期”,有两年一次,三年一次或五年、八年甚至十年一次者)、来华路程、居留地点、来华的船只数目和随行人数。关于贸易,一般外使带来的特种礼物和珍奇产品,除贡品致送明政府外,其他商品在市舶司所在地或京师会同馆开市,交易日期限三至五日。贡品偿价特优。开市的商品免纳税款,有些产品由政府优先照价采购,有些听任华商或私人赴馆购买。外商通过牙行购买中国的丝绸、瓷器等产品带回本国。凡政府规定的违禁物品,如金、银、铜、铁、兵器等,一概不许买卖。明中叶后,因国内商品经济和海上私人贸易的发展,西方殖民主义者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相继东来,破坏了亚洲各国与中国之间原有的通商,朝贡贸易制度趋向衰落。

☚ 海禁   三保太监下西洋 ☛
朝贡贸易

朝贡贸易

明朝政府既要厉行禁海,又要与海外诸国进行政府间的航海贸易,而采取的一项排斥民间航海贸易的政策。洪武初年,朱元璋在争夺天下时,曾击败张士诚、方国珍两支东南地区的海上武装。这两股残余势力多数逃亡沿海岛屿和近海邻国,企图勾结海外势力卷土重来。同时明初倭寇之患比较严重,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地区屡遭抢劫。这些不安全因素迫使明初在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沿海修筑囤军城寨,加强海防工事。明朝廷深怕开展航海贸易可能导致“海疆不靖”,因此实行禁海政策。为了既达到巩固海防,又可以得到必须的海外货物,因此采取特殊的航海贸易政策,称“朝贡贸易”制度。规定: 海外来华贸易者必须是“贡舶”; 进港时必须有明朝廷事先发给的“勘合”和本国政府的“进贡”表文; 必须遵守明朝廷指定的航路、港口,并限定船数、限定日期、限量输入;只准双方政府间的交易,不准中外民间海商接触;凡未与中国明朝建立朝贡关系的国家,其船舶一概严禁来华,同时也严禁中国民间商船出航海外。朝贡贸易输入以香料为主,称“入贡”; 输出以丝织品为主,称“赏赐”。“朝贡贸易”是执行海禁政策的产物,是双方政府间以物易物的商业活动。原来设置的市舶司已无存在的意义。洪武三年,明朝撤消太仓,黄渡市舶司。洪武七年又将泉州、广州、明州三口市舶司全部裁撤。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明代中叶。

☚ 清代航海政策   温州古港 ☛
朝贡贸易

朝贡贸易

亦称“随贡贸易”、“贡舶贸易”。宋代以后中国政府准许外国使节在进贡的前提下,随所乘船舶、车马携带商货来中国进行的贸易。源于宋代市舶司的“抽买”、“抽解”和“进奉”。对海舶输入商货中的禁榷品,由中国政府全部收买; 对非禁榷品,除抽分一部分外,又收购一部分,其余许民间买卖。收购的部分,除供宫廷消费和赏赐外,也有再行出售的。元代行抽分。明代实行贡舶制度,在通商口岸设市舶提举司,管理朝贡和朝贡贸易。对贡品种类、数量、贡期、贡道,参加朝贡贸易人数,及有关手续有具体的规定。为辨别贡船真伪,明政府发给朝贡国家“勘合”文册,作为来华进贡和贸易的证明文件。贡期,自1年1次至10年1次不等。贡道,西方各国由嘉裕关进入,北方贡使由大同口进入,东方诸国由定辽进入,东南海外各国由广东南雄至安南等各口进入。不符合中国政府规定的,被“却贡”。对诸国朝贡贸易货物,一般不征或少征市舶课。明政府以“赏赐”名义,给予朝贡者的货物,其价值高于贡品。由政府抽分的部分商货,一般占随带商品总数的60%左右,政府从优给价,实即由明政府高价收买。剩余部分由官牙介绍,直接与民间交易。此种朝贡贸易,既无财政目的,又无互通货物的用意,唯以通好、怀柔和安定边疆为原则。明代的朝贡贸易,从洪武到宣德(1368—1435) 年间兴盛,从正统到嘉靖 (1436—1566) 年间走向衰落。清承明制,只在具体规定方面有所变更。康熙二十三年 (1684年) 开放海禁,朝贡贸易随之结束。

☚ 市舶贸易   台湾糖业联合会 ☛
0001069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0:0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