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土壤环境
土壤污染主要来自污灌、农药和化肥使用,以及固体废弃物的侵入。其中以污灌对土壤造成污染最为严重。
1.污灌。污灌是指利用城市污水和工矿废水灌溉良田、菜地、果园等。据调查,全省现有引用污水灌溉农田面积约5万公顷,每年造成仅粮食一项损失达5.67万吨。就污染物种类分析,比较突出的是金属污染,它的污染已涉及到6个地市、23个县区。铅、锌、铜、镉、砷及其化合物也造成局部地区的污染。
2.农药、化肥残留。1953年福建开始供应农药防治病虫害。有机氯农药是50年代至80年代初期的主要使用品种,历年用药量约占农药总用量的80%。由于有机氯农药是一类性质稳定,持久难以分解的高残留性农药,已于80年代初淘汰,其农药污染源得以消除。新一类有机磷农药是当前替代有机氯农药的主要品种,它具有分解快,半衰期短,不易在土壤中残留等特点。然而有机磷农药毒性较大,过量使用其潜在残留危及人体健康的问题,令人关注。
新中国成立以来,福建化肥使用量成百倍增加。1995年全省化肥施用量达379万吨(按实物量),比1990年302.98万吨增加1/4。化肥施用以氮肥为主,化肥的大量施用,对农业环境污染是相当严重的。由于施肥技术水平低、化肥实际利用也低,大量的氮肥流失或在土壤中硝化后转入水体,引起地下水质污染。部分磷肥中含多种重金属元素,过量施用也增加了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
3.固体废弃物污染。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固体废弃物污染土壤和环境的问题日益突出。1995年,全省工业废弃物产生量为727.5万吨,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14.3万吨,其中排入江河的10万吨,工业固体废物累计堆存量4 214.8万吨,堆存占地269公顷。
据估算,目前全省城镇居民每年生活垃圾排放量在200万吨以上,无害化处理率约2%。这些垃圾成分复杂,有的含有多种重金属,且很大一部分施入农田用作肥料,全省约有1.75万公顷土地土质变劣,其中约1/4是靠近城镇地区的良田。
除上述两种土壤污染因素外,其它如固体放射性物质、塑料薄膜和生物污染物等都会对土壤造成污染,使农业生产和人畜健康受到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