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行无好步紧行:走得急。走得太急,步子就迈不稳。比喻过于匆忙,事情就做不好。不可急于求成之意。元末明初·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四回: “魏王有戒:关公智勇双全,他虽中箭,只恐有诈,故鸣金收军……,紧行无好步’,当缓图之。” 紧行无好步见“急行无好步”。 紧行无好步意为紧急赶路,步子便走不稳。比喻急急忙忙地办事情,往往考虑不周全,措施不得法。 也作:快行无好步 急行无好步 紧行无好步jǐnxíngwúhǎobù〔主谓〕 走路走得快,就没有好步态。比喻急于求成,就不一定能解决好问题。《三国演义》74回:“~,当缓图之。” △ 贬义。多用于写急于求成难成事。 【近义】远行无急步 紧行无好步走得太快就迈不好步子。比喻过于着急,事情就办不好。《三国演义》七四: 德曰:“若不收军,吾已斩了此人也。”禁曰:“~,当缓图之。” ◉【快行无好步】《何典》三: 也不顾~,乱跌乱撞的巴到坟上,跑得膀酸脚软,坐着喘息。 紧行无好步见【疾行无善迹】(2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