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发展以生猪为主的畜牧业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曲靖市抓住人民生活不断提高,肉食需求日益增长和农村剩余劳力增多的机遇,充分发挥饲草饲料充足,农民重视养猪的优势,增加投入,依靠科技改良品种、改良饲养方法、全面开发饲料资源、综合防治疫病,从而加快了以生猪为主的畜牧业的发展,由过去的家庭副业发展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1995年全市畜牧业产值21.67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8.22%,按可比口径计算,比1978年增长2.62倍,年均增长7.87%,比1952年增长14.80倍,年均增长6.63%;在农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分别比1978年和1952年提高11.08和12.70个百分点。其发展正朝着四个方面转变:
(1)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养猪为过年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观念有了很大转变,为出售而养猪的观念逐渐树立起来。1995年全市肉猪、菜牛、菜羊的商品率,分别达到61.2%、85%、92.4%。出售的商品猪从1952年的3.78万头,上升到1978年的37.58万头,再上升到1995年的148.94万头。
(2)传统饲养向科学饲养转变。主要在种、料、防等配套技术方面加大科技含量。种,加大以瘦肉型猪为主的杂交改良力度。1995年杂交良种猪推广面达93.9%。料,全面开发饲料资源,大力推广配合饲料、青贮饲料、氨化饲料和人工种草。1995年用配合饲料、青贮饲料喂生猪329.3万头,占59.16%,用氨化饲料喂牛、羊4.37万头(只),人工种草5.3万公顷。防,改春秋两季防疫注射为按免疫程序防疫注射,全面实施“免、检、驱、治、改、监”综合防治,生猪死亡率由1978年的8%,下降到1995年的4%以下。科技含量的增加,促进了畜牧业生产水平的提高。1995年全市出栏肉猪243.40万头,出栏率70.91%,分别比1978年增长2.33倍和提高20.25个百分点。
(3)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通过贴息贷款和技术辅导等方式,培养发展了一批规模饲养生猪的专业户,带动规模饲养。1995年出栏肉猪10头以上的养猪重点户和专业户,已发展到1.18万户,占养猪总户数的1%,出栏肥猪数则占12%,且出现了一批年出栏肉猪百头、千头乃至万头的规模饲养户。
(4)向加工增值转变。加工增值转化以腌制为主,1995年腌制宣威火腿13 000吨,分别比1978年和1952年增长73.33%和9.83倍。宣威火腿驰名中外,1923年获广州名特食品赛会“优美奖章”,孙中山先生题写“饮和食德”予以褒奖,改革开放以后又获国家省部级“中国首届食品博览会金奖”等15项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