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三都赋序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三都赋序》

《三都赋序》

散文篇名。西晋皇甫谧作。《六臣注文选》李善说:“臧荣绪《晋书》曰:左思作《三都赋》,世人未重,皇甫谧有高名于世,思乃造而示之,谧称善,为其赋序也。”刘良说:“左思《三都赋》成,谧见之,为之作序,以称其善也。”此序论述了辞赋的源流,称颂了《三都赋》的成就,对《三都赋》的广泛流传起了重要作用。


《三都赋》序 赏析和解读 - 序跋鉴赏 - 可可诗词网

《三都赋》序

盖诗有六义焉, 其二曰赋。扬雄曰:“诗人之赋丽以则。”②班固曰:“赋者, 古诗之流也。”先王采焉, 以观土风。见“绿竹猗猗”,则知卫地淇隩之产;见“在其版屋”, 则知秦野西戎之宅。故能居然而辨八方。然相如赋上林, 而引“卢橘夏熟”;扬雄赋甘泉, 而陈“玉树青葱”;班固赋两都, 而叹以出比目;张衡赋西京, 而述以游海若。假称珍怪,以为润色。若斯之类, 匪啻(11)于兹。考之果木, 则生非其壤。校之神物, 则出非其所。于辞则易为藻饰,于义则虚而无征。且夫玉卮无当(12), 虽宝非用;侈言无验, 虽丽非经(13)。而论者莫不诋讦(14)其研精,作者大氐举为宪章(15)。积习生常,有自来矣。

余既思摹二京而赋三都(16)。其山川城邑, 则稽(17)之地图;其鸟兽草木,则验之方志(18);风谣歌舞,各附其俗;魁梧长者(19),莫非其旧。何则?发言为诗者,咏其所志也;升高能赋者,颂其所见也。美物者,贵依其本;赞事者,宜本其实。匪本匪实, 览者奚信?且夫任土作贡(20),虞书(21)所著;辨物居方(22), 周易所慎。聊举其一隅,摄其体统(23), 归诸诂训(24)焉。

(“四部丛刊”影宋六臣注 《文选》)

注释 ①六义——《毛诗序》云: “故诗有六义焉: 一曰风,二曰赋, 三曰比, 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后来“赋”演变成为一种文体。②“扬雄”句——扬雄,字子云,汉代辞赋家。他在《法言·吾子》中说:“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丽,指语言华美。则,合乎《诗》的准则。③班固——字孟坚,东汉史学家、文学家,著有《两都赋》。“赋者”句见《两都赋序》。④土风——风土人情。⑤“见‘绿竹’”句——“绿竹猗猗”语出《诗经·卫风·淇澳》。猗猗(yi),茂美的样子。淇隩(yu),淇水深曲之处。⑥在其版屋——语出《诗经·秦风·小戎》。版屋,用两板相夹中间置土的方法造屋。西北地区有此习俗,如下句的“西戎”即用此法造屋。西戎,先秦时秦国西部的少数民族。⑦相如赋上林——司马相如作《上林赋》。⑧扬雄赋甘泉——扬雄作《甘泉赋》。⑨比目——比目鱼。⑩“张衡”句——张衡,东汉科学家、文学家。所作《西京赋》、《东京赋》合称《二京赋》。海若,海神。(11)匪啻(chi)——不止。(12)玉卮(zhi)无当——玉卮,玉制酒杯。无当,无底。(13)非经——不合常理。(14)诋讦 (jie)——指责、批评。(15)大氐举为宪章——大都奉为典范。(16)摹二京而赋三都——模拟张衡的《二京赋》而作《三都赋》。三都,指《三都赋》,即左思的《蜀都赋》、《吴都赋》、《魏都赋》。(17)稽——考核。(18)方志——地方志。(19)魁梧长者——指杰出的大人物。(20)任土作贡——根据土地所产而定贡赋的品种和数量。语出《尚书》。(21)虞书——《尚书》的一部分。(22)辨物居方——语出《周易》,意思是辨别物产所宜之地。(23)摄其体统——抓住纲要。(24)诂训——即故训,古人的言语。

赏析 左思在《文心雕龙》中被誉为“奇才”,但他生不逢时, 由于出身寒微,在森严的门阀制度下,备受压抑。政治抱负不得施展,他便用手中的笔来证明自己的价值。《三都赋》是左思倾注毕生精力,勤奋创作十年才得以完成的一篇力作。书成之后,名士推举,人竞传抄,一时间洛阳为之纸贵。《三都赋》包括《蜀都赋》、《吴都赋》、《魏都赋》三篇。内容是借西蜀公子、东吴王孙、魏国先生之口,夸说三都的疆域之广、历史人文之盛、典章礼仪之美。赋中抑吴、蜀二都而张扬魏都的倾向,表现了作者向往统一、为晋室灭蜀吞吴鼓与呼的热情。

京都大赋并非左思首创,在汉赋中它称得上是蔚为壮观的一支。《三都赋》明显是对班固、张衡之作的摹拟,但因袭前人又如何能征服当时,以至于洛阳纸贵呢?个中原因固然可以从社会审美心理、名人举荐等多方面分析,而原作之前的序言亦不应忽视,因为它直接反映着作者的创作意图与审美追求。

序言第一段借批评汉赋说明了自己对赋的文体特征的认识。左思认为,赋本为《诗》“六义”之一,后由诗的一种表现手法演变成为一种文体,因为赋与诗有这种渊源关系,所以它也应具备诗的某些特征与功能。孔夫子说过:“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左思列举《诗经》的两个例子: “见‘绿竹猗猗’则知卫地淇澳之产;见‘在其版屋’,则知秦野西戎之宅”,用意在强调诗的观风、博物功能。而汉赋状物,无论是司马相如抑或是扬雄、班固、张衡之作,都有“虚而无征”之弊。例如,司马相如的《上林赋》说“卢橘夏熟”,扬雄的《甘泉赋》中有“玉树青葱”之句;班固作《西都赋》为钓出比目鱼而惊叹;张衡的《西京赋》,说到与海神交游。凡此种种都是假借珍怪,进行夸饰,违背了生活常识,使赋的观风博物功能丧失殆尽,偏离了《诗经》的大方向。而其语言的侈丽,悖于常理,更是去《诗》甚远。汉赋及其作者俱往矣,这些流弊只得留待后人清除了。

序言第二段具体谈《三都赋》的创作。与汉代京都大赋的“托无于有”相反,左思则在创作中贯彻了求真征实的原则。左思明确指出,“美物者,贵依其本;赞事者,宜本其实”,所以赋中所写的山川城邑都可从地图上找到,鸟兽草木又能从地方志上得到验证,民间歌谣都与本地风俗相合,所举的杰出人物也是本地实有,并非杜撰。据《晋书·左思传》记载,左思为了《三都赋》的创作,特意移家洛阳。他拜访熟悉蜀地的张载,又请求担任秘书郎,以便翻阅皇帝图书。这一切无不与他求真征实的辞赋观相关。《三都赋》取象用事的求真态度,正是它的创新之处。它对于《二京赋》的模仿并不是亦步亦趋。尽管它在结构框架、谋篇布局方面沿袭了汉人老路,但作者又依照自己异于汉人的观念进行了积极的实践。当人们习惯了汉代京都大赋托无求有的创作方法之后,再来领略左思笔下能够“验之方志”、“稽之地图”的山川风物、人文景致,总会有些新鲜感受,这正是《三都赋》的价值所在,或许多少能够解释书成后轰动一时的原因。

平心而论,左思对赋的认识也有偏颇之处。把艺术真实等同于生活真实,用科学之真来排斥艺术之真,否定虚构和夸张,实际上是取消了艺术。左思对文学的认识远未达到刘勰“酌奇而不失其真,玩华而不坠其实”(《文心雕龙·辨骚》)的高度。

序言征引故实颇多,有的为树靶子,有的为佐己见。先秦经典、两汉赋句,信手拈来,毫无生硬堆砌之嫌,作者确实不负“奇才”之名。

三都赋序

三都赋序

❶赋论名篇。西晋左思作。文载《文选》。左思思摹《二京》而赋《三都》,因自为之序。序文可分五部分:一、赋自《诗》出,以《诗》为则;二、《诗》贵真实,故可以“观”;三、相如等人的赋作假称珍怪,虚而无征,有违《诗》旨;四、《三都赋》则事事稽验,字字有来历;五、赋取《诗》法之原因,即依本取实,览者方信。这篇序文以《诗》立论,核心问题是强调辞赋创作应贵在真实,言而有据。这种“真实”(或曰“征实”)观渊源有自,是孔子评《诗》“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的具体化,也是时人崇尚“博物多识”风气的现实反映。很显然,它对于矫正东汉以降文学创作中出现的浮妄风气乃至后来文学创作中出现的片面追求形式美的倾向,都具有一定的意义和作用。但文中不问文学创作所特有的虚构、夸张等艺术特点,一味强调真实性、可验性,企图把文学创作引向考证、训诂的努力,则又反映了左思文学思想的局限性。
❷赋论名篇。西晋皇甫谧作。文载《文选》。据《晋书·左思传》载,《三都赋》初成,时人未之重。思自以其作不谢班、张,恐以人废言,因造而示谧。谧极称善,为其赋序。序文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总论赋的体制特点;第二部分叙述赋的起源、发展,并列举前代作家及作品进行评价;第三部分则是对左思序文中提出的观点和其创作实践的肯定。这篇序文虽然大多是因循旧说,例如强调赋的“因物造端,敷弘体理,欲人不能加”,指出赋“非苟尚辞而已,将以纽之王教,本乎劝戒”,以及赋的起源于《诗》等等观点,都是司马迁、扬雄、班固等汉人陈见的变化论述。但序中对前人观点加以折衷,并以之对前代作家作品进行系统批评,特别是强调赋的“文必极美”、“辞必尽丽”等,则又鲜明地反映出其时代特色。这些,都对后人产生一定影响,挚虞的《文章流别论》、刘勰的《文心雕龙·诠赋》等,即在不同方面、不同程度上接受了他的赋论观点。

☚ 七十家赋钞目录序   工部侍郎李公集序 ☛
三都赋序

《三都赋序》

晋左思撰。自司马相如之后,大赋的创作呈每况愈下之势,本文作者左思虽穷十年之力,精心构制,完成了《三都赋》,但也只能规模前人而已,虽“洛阳纸贵”于一时,却寂寞萧条于后世。倒是这篇序文喧宾夺主,给后人留下了一些值得思索的东西。作者对司马相如、扬雄、班固等人“假称珍怪,以为润色”的毫无根据的夸饰极为不满,认为这“于辞则易为藻饰,于义则虚而无征”,这对大赋创作中的浮夸之风确有针砭的作用。但遗憾的是作者在批判的同时,自己又陷入了另一个极端,即混淆了文学的真实与科学的真实的区别,提倡“其山川城邑,则稽之地图,其鸟兽草木,则验之方志,风谣歌舞,各附其俗,魁梧长者,莫非其旧。”很显然,在这种原则指导下的创作,只能是山川文物的总汇,毫无文学性可言。由此看来,《三都赋》的淹没无闻是必然的。

☚ 秋兴赋   吊魏武帝文 ☛
0000661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0:1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