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三)农村电视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三)农村电视

(三)农村电视

1.骨干台、差转台覆盖(1969—1984年)。1969年10月1日,云南电视台在昆明五华山建成开播。1973年1月1日,海拔2 820米的梁王山电视、调频中心发射台建成开播。为使电视覆盖全省城乡,云南执行了“统一规划,分片组网,骨干传送,交叉覆盖”的发展方针。从1973年起,相继建成曲靖廖角山、楚雄紫溪山、思茅大尖山、大理苍山、文山薄竹山等一批大功率高山骨干转播台;并相继建成昆明-楚雄-大理;昆明-玉溪-元江-思茅-景洪;昆明-文山;昆明-曲靖-宣威-昭通(其中昆明-曲靖-宣威利用邮电微波电路)4条微波电路,系统内的微波干线总长度1 936千米。形成中部、西部、南部、东南部、东北部五大覆盖片区。同时,各地大力建设中小功率差转台。到1983年,全省建立中心发射台2座,大功率转播台6座,差转台463座,总功率达53 075千瓦,电视人口覆盖率达43%。全省128个县市区所在地和近郊农村都能看到电视。
2.“卫星转发,五小覆盖” (1984—1995年)。1984年4月8日,中国自己的通讯卫星发射成功,并于4月20日传送广播电视信号,云南全境均被覆盖。以此为契机,云南从山区广大、民族众多、边境线长、贫困面大等省情特点出发,适时调整全省广播电视的发展方针,大力发展卫星转发,使广播电视尽快覆盖云南的山山水水。全省制定了“卫星转发,五小覆盖”(即小功率中波、小功率调频、小功率电视差转、小片广播网点、小型卫星电视收转站)的广播电视事业建设方针。在省人民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云南广播电视率先于1989年2月上星。为充分利用卫星资源,加快农村电视发展,在全省乡镇实施了“331”工程(即在收不到电视的乡镇,由省地县乡分别投资,建设规模为3米天线,3瓦发射机,收看1套电视节目的卫星电视收转站),到1990年,全省建卫星电视地面收转站2 305座,其中乡镇站1 194座,使全省通电的乡镇均看到了电视。之后,全省又启动“211”工程(即在收看不到电视的行政村,由省地县村共同投资,建设规模为2米天线,1瓦发射机,收看1套电视节目的卫星电视地面收转站),同时,在“211”工程中开发调频广播,实施电视、广播共站收转,以提高广播人口覆盖。到1995年,全省已建卫星地面收转站15 115座,电视人口覆盖率达80%。
3.农村有线电视。卫星电视彻底解决了农村电视覆盖的问题, “331”、“211”工程解决了乡、村收看电视的问题。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一套电视节目满足不了农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要求能看多套和质量高的电视,因而农村有线电视应运而生。农村对集资办有线电视积极性很高,甚至几十户人家的村也集资办起了有线电视。为保证有线电视建设质量,使有线电视在城乡健康发展,云南省广播电视厅于1993年6月在大姚县召开有线电视建设现场研讨会,并在会后举办了多期有线电视技术培训班。到1995年,全省有50%的乡镇和20%的行政村建了有线电视,还有部分自然村自筹资金建了有线电视。

☚ (二)农村广播   (四)千里边疆文化长廊建设 ☛

(三)农村电视

(三)农村电视

1.发展历程。1970年7月1日新疆开始用黑白电视设备进行汉语试验播出。1982年6月1日,设专门频道开办了维吾尔语言的彩色电视节目播出。1985年又增加了哈萨克语言的彩色电视节目播出。1978年,农牧区电视事业开始开展,到1982年,各地州、市都建起了录像转播台。
中共中央[1983] 37号文件制定了“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的方针,激发了各族干部、群众办广播电视的积极性,在全区掀起了一个自筹资金办电视的热潮,电视事业得到迅速发展。到1985年,全区地、州、市、县级电视台发展到19座,电视录像转播台73座,电视差转台50座。到1995年,全区电视台发展到31座,其中县级电视台8座,各类电视转播台共348座,有线电视台5座,有线电视站440座,农牧区电视普及率达60%,已经初步形成一个有线、无线相结合的,日趋完备的电视混合覆盖网。
2.农村电视节目
。1986年,新疆电视台通过卫星用汉、维吾尔、哈萨克三种语言向边远农牧区传送《新疆新闻》。1989年,通过卫星传送新疆电视台的部分其它节目。农村电视节目主要有:
新疆台的农村节目。1978年,新疆电视台开始播放天山南北广大农村牧区的新闻节目。1987年,在《观众之友》节目中,增加了《农业科技》、《塞外体坛》等农牧区专栏。1990年,举办了历时8个月的“农行杯”征文《为了大地的丰收》活动,还摄制了专题片《金秋》,反映自治区农牧业连续13年夺取丰收的历程。
县级电视台自办节目。县级电视台主要开办了《本县新闻》、《天气预报》节目。各县(市)录像转播台开办《天气预报》节目。
农广校节目。1982年,农业广播电视技术学校在乌苏开始试办,招收230名农学班学员。1985年,中央农业广播学校新疆分校改为“新疆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并在全区11个地州和72个县建立分校,用汉语、维吾尔语和哈萨克语进行授课,开设了十几个专业,在学人数达3 400多人。
农村节目在全国获奖的有:《丰收农家迎宾客》、《懒汉致富记》、《农牧科学》获1991年全国首届县级广播站优秀专题节目评选二、三等奖;《阿图什乡村出现一批计划生育男助理员》、《一组农村科技节目》获1991年度全国优秀节目评选三等奖;《新源县委三次缓建办公楼节约经费为群众》获1991年度全国优秀电视新闻三等奖;《“铁面书记”的情和爱》获1992年全国优秀农村广播节目三等奖;《遥望高原》、《头儿》、《大漠赤子》获1992年全国优秀电视社教节目三等奖。

☚ (二)农村广播节目   三、名胜旅游景点 ☛
0002161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9:3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