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三)以对虾为龙头的多品种增养殖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三)以对虾为龙头的多品种增养殖 (三)以对虾为龙头的多品种增养殖1978—1984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山东省的浅海滩涂开发,坚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养殖对虾为龙头,进行多品种增殖、养殖。首先对海带养殖进行了调整。1979年后,由于碘的进口数量增加,国内制碘工业受到影响,碘生产量逐年减少,对海带的需求量减少,加之国家取消了对海带的补贴,海带再次滞销和积压,生产经营亏损。山东省人民政府采取了降低收购价格、压缩养殖面积、限量收购等措施,1981年全省海带养殖面积下降到74300亩,总产量降为101978吨。在减少海带养殖的同时,大力开展以对虾为龙头的高效益、多品种养殖。随着国家对虾养殖出口基地的建设,对虾养殖得到稳定发展。1978年,全省养虾面积为1.1万亩,总产量195吨。1984年达到16.8万亩,总产量5274吨,居全国首位。在发展人工养殖对虾的同时,还搞了对虾苗种的放流试验。1983年,向乳山湾放流3厘米以上大规格虾苗279.5万尾,当年回捕对虾6000公斤,回捕率为8%。在试验成功的基础上,1984年,在桑沟湾、五垒岛湾、乳山湾、丁字湾和胶州弯共放流3厘米以上的虾苗3.85亿尾,总投资210万元;10月底,捕获放流对虾1000吨,回捕率7%,扣除增殖费和各种费用,纯收入197.8万元。从而取得了大规模流放生产性成功。1985年起,每年在山东南部沿海及烟威渔场放流虾苗10亿尾左右,回捕对虾2000—2500吨之间。从1981年起,农业部还组织了在渤海进行对虾增殖工作。随着养虾生产的发展,对虾饵料的需求量逐年增多,从而促进了作为对虾优质饵料的贻贝和滩涂贝类养殖的发展。到1984年, 贻贝养殖面积恢复到9301亩,年产量32164吨; 滩涂贝类护养面积发展到10.4万亩, 年产量8万余吨。海珍品的人工养殖也有较快发展。扇贝人工筏养殖面积逐年增加, 1984年全省扇贝养殖面积发展到6550吨, 当年收获1232亩, 总产量3197吨。刺参、鲍鱼、扇贝的增殖和人工鱼礁的投放, 均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为扩大生产规模开辟了一个可取的途径。但总体来看,尚处于初期试验阶段。长岛县从1974年陆续向自然海区投放海参幼体29亿头, 1981年投放鲍鱼苗5 000个, 将竹山、钦岛、隍城三海区列为鲍鱼增殖点。1978—1981年, 烟台市崆峒岛向海区投放30亿个耳状幼体, 20个稚参, 17万个参苗。1980—1983年, 山东省海水养殖所在荣成市寻山海区共投放壳大为2.68—3.27厘米的幼扇贝119.05万个, 进行增殖试验。山东省投放人工鱼礁始于1981年, 从1981—1984年在胶南、蓬莱、长岛、威海、荣成五县(市),设置9处人工鱼礁试验点, 总体积为17134米3, 投放海域范围530亩。 ☚ (二)以海带、贻贝为主的养殖开发 (四)有计划地大规模开发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