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主要成效
(1)改变了农业分散兼业经营的局面,基本实现集约化经营。粮田规模经营单位劳均经营1.1公顷,比全郊区劳均0.35公顷增加了2倍多。研究表明,劳均1公顷的经营规模,在目前郊区粮食生产力水平的条件下大体是适度的,基本达到了集约化经营的要求。
(2)提高了经济效益和农民收入,促进了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粮田规模经营单位的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粮食商品率都明显高于一般农业承包户。粮食亩产比一般承包户高5%~10%;规模经营单位劳均年生产粮食都在10吨左右,粮食商品率平均达到95%以上,都比全郊区平均高2倍多;劳均年净收入可达6 000多元,也比一般承包户高2倍左右。实行粮田规模经营以后,进一步促使农业劳动力转向非农产业,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3)增加了投入,出现资本对劳动的替代。规模经营单位一般都能增加农业积累,如松江县的合作农场,亩均年提留利润积累50~100元,该县佘山镇将凤农场自1991年创办以来,每年积累7万多元,几年来农业再投入共达29万元。
(4)深化了改革,加快了农业产业化建设步伐。郊区的农业现代化建设试点单位和“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示范区,都把农业规模经营同资源配置市场化、设施装备机械化、农业服务社会化、内部管理企业化、产加销一体化结合起来,推进了农业现代化建设。
(三)主要成效
自治区林木良种基地建设在林业生产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并取得了一定效益,主要表现在:
(1)选出的用材林树种速生、干形圆满通直,出材率高,一般比对照高出20%以上;灌木优良品种表现为抗性强;经济林优良品种(系)表现为提早结果、产量高、质量佳等。
(2)生产推广了初级良种(条)苗。据统计,每年可生产初级优良种子1.58万公斤,产种条66.48万根,产苗量24万株。
此外,苗木无性繁育技术得到发展。
选出的优良无性系大部分都要通过无性繁殖的方法培育造林苗木,除个别树种硬枝扦插容易生根外,很多树种硬枝扦插不易生根成苗。因此,在生产中采用嫁接、细根段扦插、用ABT等不同生根剂的不同浓度处理,突破了硬枝扦插和嫩枝扦插繁殖技术。对珍贵树种和繁殖材料少的优良树种用组织培养的方法繁殖苗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