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七)土壤与肥料研究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七)土壤与肥料研究 (七)土壤与肥料研究中科院水保所、省农科院土肥所和西北农大等单位, 从50年代进行的土壤氮、磷、钾及微量元素含量分布和化肥肥效研究, 对化肥和微肥的推广应用做出了贡献。省农科院土肥所张学尚副研究员等进行的 “草木栖绿肥试验与推广”项目, 在泾、洛灌区进行草木栖压青作麦田绿肥, 较农家肥作底肥或夏闲地每亩小麦增产40%, 并提出了草木栖种子处理、适宜播期、翻压利用技术。从1956年起在全省每年种植6.67万公顷以上, 并在苏、皖、晋、豫、冀、鲁、内蒙古等省、区推广, 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同期, 该所陶勤南副研究员等完成的作物、土壤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磷肥肥效研究, 明确了土壤肥力、作物吸磷机理、自然区域与磷肥肥效的关系, 证明施用磷肥对小麦、水稻、玉米、油菜均有较大增产作用, 并提出了有效施用磷肥技术。推翻了陕西石灰性土壤施用磷肥无效的结论, 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西北农大吴守仁教授完成的“土壤普查方法及成果应用的研究”和李昌纬教授、赵伯善教授完成的 “氮、磷、钾肥施用技术研究”, 均获1978年省科学大会奖。省农科院土肥所于精忠副研究员等进行的“美国小冠花栽培技术研究”, 表明小冠花不仅适于栽培作绿肥, 而且可饲养牲畜, 保持水土,并提出了小冠花繁殖技术, 获1984年农业部技术改进二等奖。该所吕殿青研究员完成的“高浓度复(混)合肥料新品种应用技术和二次加工技术研究”,明确了适合石灰性土壤应用复(混)合肥品种、施用方法及肥效; 改进了美国的土壤养分临界值测定方法和应用技术; 制定和建立了 “土壤养分临界推荐施肥法”、“县级推荐施肥分区” 和配方施肥卡。应用后比习惯施肥小麦增产16%~36%, 玉米增产18%~37%,棉花增产14%~20%。获1990年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中科院水保所李继云研究员等通过研究土壤微量元素本底值, 弄清了硒与大骨节病的关系, 为防治大骨节病找到了一条途径。 ☚ (六)畜牧兽医科学研究 (八)基础研究和基础工作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