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刺黄柏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刺黄柏 【名称出处】:《四川中药志》 【概况】: 异名 老鼠刺、木黄连(《草木便方》),刺黄芩(《天宝本草》),山黄芩、野黄芩(《民间常用草药汇编》)。 基源 为小檗科十大功劳属植物刺黄柏、甘平十大功劳或十大功劳的根。 原植物 刺黄柏Mahonia gracilipes(Oliv.)Fedde,又名细梗十大功劳(《新华本草纲要》)。 甘平十大功劳M.ganpinensis(Lévl.)Fedde。 十大功劳M.fortunei(Lindl)Fedde,又名狭叶十大功劳、西风竹(福建、江西),黄连(广东)。 形态 刺黄柏为常绿灌木,高1~2m。单数羽状复叶,长约30cm,小叶5~7个,厚革质,椭圆状倒卵形或椭圆形,长4~13cm,宽1.5~4.5cm,先端渐尖,具刺状头,基部楔形,每边有2~5疏锯齿,上面暗绿色,下面灰白色,有蜡状白粉。 总状花序长约20cm,2~3个簇生,花较稀疏,花深紫色,花梗细瘦,长约1cm。浆果卵形,暗蓝色。(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1册.777页.图1554) 生境与分布 生于山地丛林中。分布于湖北、四川、云南。 甘平十大功劳与上种不同处为小叶通常4~7对,无柄,对生;小叶片大小不一,卵状椭圆形至长椭圆形。浆果卵圆形。 (图见《中药大辞典》.上册.1271页)分布于湖北、四川、贵州。。【生药】: 采集 夏、秋季采挖,洗净,晒干。 药材产于四川。 鉴别 根圆柱形,直径约1.5cm。 表面棕黄色,有纵纹。断面鲜黄色,木质部黄白色。 质坚硬。气微香,味苦。 。【化学】:含小檗碱[1],以及小檗胺碱(Berbamine)和刺檗碱(Oxyacanthine)[2]。 参考文献 [1] 新华本草纲要.第1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159 [2] Dictionary of Alkaloids.Chapman and Hall Ltd.1989;142:806 【药性】: 性味 苦,凉。 功效 清热,利湿,消肿,解毒。 主治 黄疸,热痢,淋浊,目赤肿痛,劳热骨蒸,头晕耳鸣,风湿痹痛,痈肿疮毒。 ❶ 《草木便方》:“通利二便,清利头目,除风热。治疯狗咬伤,杀虫。 ” ”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24g。外用:捣敷。 。【临床应用】:方选和验方 ❶ 《福建中草药》:“治湿热黄疸:细叶十大功劳鲜根60g,栀子鲜根30g,水煎服。” ” ” ” 单方应用 《福建中草药》:“治湿热淋浊:细叶十大功劳鲜根、茎30~60g。水煎服。” 食疗 ❶ 《福建中草药》:“治产褥热:细叶十大功劳根30g,羊肉240g。酌加红酒或开水炖2小时服。”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