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重视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50—60年代中期,江苏农业科研围绕当时农业生产发展的实际需要,在评选和推广地方良种,引进和培育一批新品种的同时,奠定了常规育种的基础。通过科学总结推广农民的增产经验,逐步建立起科学的耕作栽培技术研究体系。在大规模根治蝗虫、防治螟虫,研究成功猪瘟、牛瘟的病毒疫苗中,打下了植保和畜病防治的科研基础。通过全面开展治洪治涝、治碱改土,同时取得一批应用研究成果,不断壮大了水利、土壤肥料的科研力量。
1956年3月,成立了江苏省农业科学技术指导委员会,组织5 590人的科技队伍,开展调查研究和农业丰产运动的技术指导。在此基础上,制订和贯彻了《1956年到1967年江苏农业科技发展规划》,广大科技人员与群众相结合,胜利地完成了江苏农业科技规划,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认真贯彻了“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经过整顿改革,农业科技获得新的发展。广大科技工作者焕发青春,组织科技协作攻关,开展农业适用技术研究,农业生产和农业科研获得双丰收。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又不断地对农业科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进了科研事业的发展,提高了科研的总体素质,拓宽了科研的领域,常规研究技术更加扎实,高新技术随之崛起,科研储备逐步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