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一) 邮政通信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一) 邮政通信

(一) 邮政通信

甘肃自古以来便是祖国西北地区的信息通道,烽燧和邮驿遍布全省,而且有过甚为兴盛的历史。
汉代,河西四郡“五里一燧,七里一墩,三十里一堡,百里一城寨,”规模宏大,气势磅礴。残存烽台,至今历历在目。嘉峪关魏晋墓出土的“驿使图”,生动地描绘了驿使传邮,乘马奔驰于河西驿道的景象。
唐代,王维的《陇西行》写道:“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都护军书至,匈奴围酒泉”。反映了驿使飞马传书的紧急神态和作者对酒泉被围的焦虑心情。
元代,甘肃设置脱脱禾孙马站六处,于“郡邑之都会,边路之冲要”专门设站监督邮驿。可见甘肃地位之非同寻常。
清代, 在甘肃除设邮驿外, 另在边防要塞设置军塘、营塘, 与内地也有不同。
甘肃邮政创办于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近代邮政的出现,取代了古老的通信手段,在通信史上是一次飞跃。但因诞生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且又以城市为重点,虽历尽艰辛,仍然是举步维艰的。甘肃地广人稀,灾害频繁,经济基础薄弱,文化比较落后,农村邮政通信发展尤为缓慢。直到1949年8月,全省67个县,设邮局者仅55处;县以下广大农村, 自办分支机构仅15处,代办机构275处;农村邮路和专办邮件投递的农村投递路线,合计仅754公里,农村邮件大多依靠捎转。农村邮件运输,基本上是人背肩挑,即使牲畜驮运, 也仅限于通过农村地区的干线邮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甘肃农村邮政通信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文化大革命”的十年,虽然经历了体制分合、下放的变化和规章制度的“大破大立”,使农村邮政的工作秩序、通信质量等方面,都受到严重干扰。然而,邮政的全程全网等固有特点和广大职工在专业纪律传统教育中所形成的自觉性,以及社会对通信的日益增长的需求,使得甘肃农村邮政在长期间仍保持着总体发展的趋势。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甘肃邮政认真贯彻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 积极稳妥地进行了企业内部改革,深化配套,不断完善经营责任制,加快企业从单纯生产服务型向服务经营型的转轨。农村邮政在大发展的基础上,力求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同步,成为甘肃邮政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
回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92年,甘肃农村邮政通信的伟大成就,总是与形势紧密相连,以致形成了各自的鲜明特色,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二、农村邮电通信   1.邮政分支机构 ☛
0001935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1:1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