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一)自然条件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一)自然条件

(一)自然条件

重庆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全年气候温和湿润。全市年日照数在1 112.8—1 326.9小时之间,月季间差异甚大,5—10月日照时数占全年总日照时数的71.3%。全年平均气温18℃左右,月平均气温以1月为最低,约7.9℃,7月为最高,约28.6℃,全年无霜期336天。降水充沛,雨热同季,夏多冬少,年平均降水量为1 082毫米,其中夏季降水占41.1%,春季占26.92%,秋季占25.88%,冬季占6.1%。全市河网密布,平均每平方公里拥有水资源量41.4万立方米。
土地资源空间性强,成土母岩复杂,土壤类型多样,具有立体农业的特点。地貌山、丘、坝共存,地势海拔极差大。全市相对高度在20—200米之间的丘陵面积146.98万公顷,占63.59%;海拔大于500米,相对高度大于200米的山地面积60. 03万公顷, 占25.97%;相对高度低于20米的平坝面积24.13万公顷,占10.44%。在8个“系”、19个“统”、31个“组”的成土母岩中,富含各种矿质养分的紫色岩分布面积占总幅员的85.02%。在8个土类中,肥沃的紫色土和水稻土占总土壤的77.72%。
由于具有优越的光、热、水、土资源条件,四季皆宜农林牧渔业生产。无论是丘陵或山区,全年都生长着绿色植物,种养业皆有悠久的发展历史。特别是占全市总幅员59.44%的中、浅丘及河谷带坝区,早已成为富庶的鱼米之乡。

☚ 一、农业资源   (二)生物资源 ☛

(一)自然条件

(一)自然条件

1. 地质地貌。本地区正处在滇东高原向黔中山原丘陵过渡的倾斜地带,地质构造复杂,地表出露岩石以碳酸盐岩类最多,占总面积的62.2%,其次是煤系砂页岩,占15.6%,紫色砂页岩和紫红色砂页岩类占12.9%。境内最高海拔2 900.6米(也是省内最高点),最低海拔457米,海拔1 400米以下的面积占27.10%,1 400—1 800米的面积占35.58%,1 800—2 200米的面积占24.24%,2 200米以上的面积占13.08%。地势西高东低,略成三级台阶下降,西部比较平缓,中部切割强烈,东部起伏较小。岩溶地貌与非岩溶地貌交错发育,以岩溶地貌为主,形态分布次序大体是: 西部岩溶高原、缓丘、盆地,中部峰丛、槽谷、丘陵、洼地,东部峰丛、岩溶缓丘、洼地,南部峰林、岩溶谷地,高原山地面积占93.3%。
2. 土壤条件。本地区土壤面积233.27万公顷,占总面积的86.89%,有9个土类、22个亚类,77个土属、196个土种,以黄壤和黄棕壤为主,分别占土壤面积的38.15%和28.27%,其次是石灰土和紫色土,分别占14.74%和12.58%,水稻土仅占3.40%,沼泽土、潮土等占2.86%。在土壤面积中,一、二级上等土壤占3.97%,三、四级中等土壤占24.65%,下等土壤占71.38%。
3. 土地资源。根据1984年资料推算,在全区268.46万公顷总面积中,土地资源利用现状是: 农耕地123.51万公顷,其中,田9.51万公顷,农业垦殖率46.01%;园地0.76万公顷,占0.28%,其中,茶园0.50万公顷,果园0.18万公顷,桑园0.09万公顷;林地74.71万公顷,占27.83%,其中,森林29.57万公顷,灌木林27.23万公顷;牧地46.61万公顷, 占17.36%;水域1.88万公顷,占0.70%;城乡居民用地、工矿用地、交通用地、特殊用地4.86万公顷,占1.81%;石质山等难利用地16.13万公顷,占6.01%。
4. 气候条件。本地区大部分地方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 立体气候特点明显。各地太阳辐射量每平方厘米33.4—47.0万焦耳, 年日照时数1 120. 2—1 805. 4小时;年平均气温10. 5—15. 1℃,1月平均气温1. 9—4. 2℃, 7月平均气温17. 7—25.0℃,大于和等于10℃的积温3 393—5 177℃,无霜期209—289天,气温指标以金沙县最高,威宁自治县最低;年平均降水量854. 1—1 444. 1毫米,降水量年相对变率小,月相对变率大,时空分布不均匀,5—9月的降水量占全年总降水量的69. 47%—80. 33%,以织金县降水量最多,赫章县最少。灾害性天气主要有倒春寒(“反春”)、春旱、夏旱、冰雹、暴雨(洪涝)、大风、秋低温(常伴随阴绵雨)、凌冻等。
5.水资源。本地区分属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两大水系,是长江上游的重要支流——乌江和赤水河的主要发源地之一,金沙江支流牛栏江、白水河流经威宁县和赫章县。属长江流域的面积25 607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95.38%。其中,乌江水系面积17 763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66.17%,主要支流有三岔河、六冲河及乌江干河,最大天然落差1 380米,比降4.23‰;金沙江水系面积4 901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18. 26%,最大天然落差1 020米,比降14‰;赤水河水系2 943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10. 96%。本地区又是珠江上游的支流北盘江的重要发源地,主要支流是可渡河,流径威宁自治县境,流域面积1 239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4.62%,最大天然落差986米,比降6. 8‰。全区年降水总量277. 35亿立方米,平均每平方公里降水103.31万立方米;年平均径流深484毫米,径流变化300—1 000毫米,径流总量129. 93亿立方米;水能理论蕴藏量221. 21万千瓦,可开发装机容量160. 08万千瓦,占理论蕴藏量的72.37%。
6.植物资源。
(1)林业资源。植被和森林资源:本地区在贵州省植被一级分区中,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带。大部分原生植被破坏后,更替为常绿落叶混交林、云南松林、华山松林、马尾松林、漆树林、核桃林和栎类灌丛、杜鹃灌丛次生植被。全区森林覆盖率11.01%,林灌覆盖率21. 15%。在现有的28. 90万公顷森林中,用材林约占84%,蓄积量约1 200万立方米,经济林约占6.5%,竹林约占0.5%,其余为防护林和薪炭林。80年代以来,常年木材采伐量3万—5万立方米(规格材),杂竹1万吨左右;油桐籽产量1 000—4 000吨,乌桕籽200—1000吨,生漆200—350吨;核桃500—4 000吨,板栗100—400吨,杜仲皮50—100吨。
林木品种:本区林木品种资源相当丰富,从热带到寒带的木本植物均有分布,初步查明的有70多科、近300属、1 000余种。列为国家保护的珍稀树种有水杉、香果树、鹅掌楸、福建柏、银杏、黄杉、水青树、华南五针松等,还有本地区特有的威宁短柱油茶。主要造林树种有15科、50多属、200余种。在用材树种中,毛白杨、桦木、檫木、云南松、华山松、马尾松等,是本地区荒山造林绿化的先锋树种,杉木在海拔2 200米范围内的坝子、冲子、洼子中生长良好;木本粮食树种以板栗分布最广,威宁、赫章两县交界处所产板栗味香甜,耐贮存;木本油料树种以核桃分布最广,优良品种有葡萄核桃,薄壳核桃,小米核桃等,壳薄、仁满、味香、含油率高;特用经济林树种以漆树、栓皮栎分布最广,大方漆、财神漆(赫章县内)质地优良,誉满中外;药用树种主要有杜仲、黄柏、厚朴、木瓜、苦栋等;观赏树种主要有雪松、水杉、柳杉、黄杉、龙柏、笔柏、塔柏、福建柏、梧桐、桂花、女贞、玉兰、山茶、梅花、樱花、杜鹃、紫荆等,以杜鹃分布最广,有4个亚属, 20多种,其中,白花杜鹃、红花杜鹃、黄花杜鹃等优良品种的观赏价值极高。
(2)果、茶、药、花卉资源。
果树:初步查明的有23科、45属、近130种,其中,人工栽培的有14科、22属、40余种,常年水果产量1万—4万吨。主要品种有梨,主产威宁自治县,威宁黄梨品质优良,驰名省内外;苹果,主产威宁自治县,曾在全国苹果质量评比会上评为第2名;柑桔和甜橙,主要分布在海拔1 000米以下的河谷地带和洼地,以毕节县最多,毕节夏橙具有产量高、成熟早、果大籽少、肉厚汁多,酸甜适中等优点,颇负盛誉;樱桃,主产赫章县,主要有甜樱桃和酸樱桃两个品种,甜樱桃“色泽鲜艳如珠,其味甘美似蜜”;刺梨,野生在海拔1 000—1 600米的范围内,主产区纳雍、毕节、赫章三县,常年产量约3 000—5 000吨;猕猴桃,野生,近年已开始人工栽培,各地零星分布,常年产量600—1 000吨。
茶叶:本区有优久的种茶历史,大方海马贡茶、黔西化竹茶、金沙清池茶曾被定为封建朝廷的贡品。已知的茶叶品种有20余种,地方茶树良种有金沙大麦芽茶、小麦芽茶、紫叶茶、大方竹叶青茶、纳雍姑箐茶,织金清贡茶等。常年茶叶产量400—900吨。
药材:由于本地区特殊的生态环境,可作药用的植物繁多,已查明的有上千种,天然储量约10万吨。除杜仲、厚朴、黄柏等木本药材外,草本药材中的天麻、半夏、茯苓、党参、何首乌等,是贵州的名药材,织金苡仁米也比较紧俏。
花卉:本地区花卉植物品种已知的有120余科、250余属、近500种。除木本观赏花卉外,庭院栽植普遍的草本花卉有菊花、牡丹、芍药、兰花、兰草、海棠、月季、君子兰、法国兰、令箭荷花、昙花、仙人掌(球)、蟹爪莲等,野生兰草有不少珍稀品种。
(3)农作物资源。
粮食作物:玉米、水稻、马铃薯、小麦是本地区四大粮食作物品种,其次有甘薯、高粱、荞麦、大麦、小黑麦、燕麦、天星米、小米、红稗、陆稻等,共14种、683个品种。玉米品种近60个,常年种植面积20万公顷左右,产量45万—65万吨,占全区粮食总产量的一半左右,主要种植的地方品种有大白包谷、大黄包谷、普照包谷、黑白包谷、二道早包谷、糯包谷等;杂交玉米先后研制出10多个组合,近年来又引进了山东的紧凑型杂交玉米,总推广面积已超过6.67万公顷。水稻有粳型、籼型、糯型267个地方品种,常年栽植面积5.33万公顷左右,产量15万—23万吨,主要栽植的地方品种有五里香、小白粘、大白粘、黄腊谷、西农175、农育1744、毕辐2号、毕粳80、三片稻、牛尾驼、大黄谷、小花壳等,杂交水稻推广面积已突破1.33万公顷。马铃薯品种有40余个,常年种植面积10—11.33万公顷,产量14万—21万吨,主要栽培品种有米拉洋芋、河坝洋芋、东北马铃薯等。小麦品种有30多个,种植面积已由1988年前的4万—5.33万公顷扩大到8万公顷以上,产量已由4万—5万吨增加到12万吨以上,主要栽培品种有阿夫、阿波、毕麦5号、毕麦13号、矮粒多、贵农10号等。
豆类作物: 有10种、280多个品种。大豆、芸豆是本地区的特产,产量高,质量优,大豆有27个品种,常年种植面积4万公顷左右,多与玉米间作,产量3万—4.5万吨,主要栽培品种有金满仓、青皮豆、漆匠豆、泥巴豆、白毛豆等;芸豆有25个品种,常年种植面积3.33万公顷左右,多与玉米、马铃薯间作,产量3.5万—5万吨,其中,商品价值较高的有大白芸豆,小白芸豆、红花芸豆、黑花芸豆等。
油料作物: 主要有油菜、花生、苏麻、芝麻、向日葵、蓖麻等7种、64个品种。大宗产品是油菜籽,有白菜型、芥菜型、甘蓝型近20个品种,常年种植面积3.33—4.67万公顷,产量3万—5万吨,金沙县和黔西县产量最高;主要栽培品种有浠水白、白油菜、金沙夫妻油菜、马尾油菜、大黄油菜、胜利油菜等,近年引进的杂交油菜秦油2号推广面积已达到6666.67公顷。
蔬菜作物: 有60多种,近500个品种,分12类:白菜类以大白菜、天津白菜居多; 甘蓝类有甘蓝、苤蓝、花椰菜等; 根菜类以毕节大头菜(根用芥菜)、白萝卜、大方水果萝卜质优量大,畅销市场; 绿叶类有菠菜、芹菜、莴苣、莴笋、茼蒿等; 葱蒜类以大蒜最为有名,瓣大色白,一度畅销东南亚,其次,有大葱、香葱、洋葱等;瓜类有黄瓜、南瓜、西瓜、瓠瓜、苦瓜等,金沙、黔西所产西瓜个体适中、汁多味甜,成熟期稍晚,接应市场适时;豆类蔬菜同前豆类品种; 薯芋类有马铃薯、生姜、洋姜芋等; 水生类有茭白、慈菇、荸荠、水芹菜; 多年生菜类有竹笋、香椿、佛手瓜、金针菜(黄花等); 菌类有香菇、平菇、凤尾菇、黑木耳、刷把菌、猴头、竹荪等,其中,竹荪为“山珍”之王。全区常年蔬菜产量30万—36万吨。
烟叶品种: 有土烟和烤烟两种,20余个品种。本地区是全国的著名烤烟产区,质地优良,栽植面积已突破6.66万公顷,主要栽植品种有红花大金元、G28、KC26、NC82等。
肥料作物品种: 主要栽培品种以光叶紫花苕为主,占80%以上;其次,有箭舌豌豆、荆州苕、紫云英等,兼作饲料,种植面积已达8万公顷以上。
(4) 牧草资源。本地区草场面积约46.67万公顷,有草丛草场(约占41%)、灌丛草场(约占48%)、疏林草场(约占5%)、人工草场(约占6%)等类别。经初步调查,全区野生牧草(包括可供牲畜食用的灌木叶)共45科、378种,其中,常见的有禾本科中的野古草、金茅草、白茅草、芒草、羊草、鸭茅、早熟禾、雀麦、马唐草(熟地草)、知风草(露水草)、狗尾草、野稗等38种;豆科有白三叶、红三叶、野豌豆、白脉根、苜蓿等12种;菊科有蒲公英、艾蒿、奶浆草等5种;莎草科有旱生莎草、密穗莎草、碎米莎草等9种。此外,还有龙胆草、鸭跖草、鹅耳肠、折耳根等10多种。常年产草量650万—700万吨,加上可供作饲草的各种农作物鲜湿秸杆450万—500万吨,下脚菜叶、薯类茎叶、豆科作物茎叶等青绿多汁饲料45万—55万吨,饲草饲料总量可达1 145万—1 280万吨,再加上糠渣(麸)、菜籽饼25万—30万吨、饲料粮35万—40万吨,可饲养180万—200万个黄牛单位。
7. 动物资源。
(1) 畜、禽资源。本地区畜、禽种类比较齐全,牛、马、驴、骡、羊、猪、猫、狗、兔、鸡、鸭、鹅、鸽均有。牛以役用为主,黄牛属南方黄牛类型,体格结实,灵活稳健,适应性强,役用性能比较好;水牛属南方沼泽型水牛,个体、役用性能、繁殖力均为中等;马属西南山地类型,本区是驰名省内外的良种马——黔西马的主要产地,其特点是体格结实、四肢有力、蹄质坚实、行动灵活、吃苦耐劳、役用性能好。本地区也是绵羊、山羊的主要产地,绵羊属藏系山谷型,有本地毛羊、细毛改良羊、半细毛改良羊、小尾绵羊等品种,主要分布在威宁、赫章两县地势较高的温凉地区;山羊属南方山羊,地方良种有威宁黑山羊、金沙山羊、长毛山羊、马头羊等。猪属肉脂兼用型,地方优良猪种有10多个,全国著名的赫章可乐猪(又名鸟金猪),主产赫章县和威宁县,具有耐寒、耐粗、性早熟、后肢发达、肉质好等特色,是加工威宁火腿、宣威火腿和腊肉的优质原料猪;近几年引进一系列杂交猪种,繁殖推广较快。鸡是本地区家家户户饲养的家禽,户均5只以上,地方优良品种有威宁黄鸡、高脚鸡、瓢把鸡、乌骨鸡、反毛鸡等;鸭的本地良种有麻鸭,主产金沙、黔西、织金的稻田区。
(2) 鱼类资源。有7目、15科、54属、72种,以鲤形目鲤科最多,其中,鲅亚科中的泉水鱼、瓣结鱼、厚唇鱼、小口白甲等广布全区河流;青、草、鳙、鲢、鲤、鲫是池塘、水库、湖泊中饲养的主要鱼种;其次为鲇形目,有4科、2亚科、17种,其中,以鳅科中的泥鳅、黄鳝产量最大。
(3)野生动物资源。除鱼纲外,两栖纲有2目、8科、10属25种,以贵州疣螈、红点齿蟾、威宁蛙、泽洼分布最广,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鲵(娃娃鱼)主要分布在金沙、黔西两县的偏岩河及其支流中;爬行纲有3目、11科、21属、35种,主要有壁虎、蜥蜴和蛇类;鸟纲有16目、40科、108种,其中,锦鸡、雉鸡、画眉、山八角、红嘴相思鸟、黄豆儿等为稀有观赏鸟,黑颈鹤(候鸟)、白鹤为国家珍稀保护鸟类;哺乳纲有9目、20科、82种,主要有川西短尾猴、云南灰尾兔、长吻松鼠、江西豺、中华狼、黄鼬、中国水獭、华南猪獾、华南小灵猫、华南果子狸、华南野猪、华南赤鹿、林麝、小麂、斑羚等;50年代以前曾有一定数量的珍稀动物云豹、华南虎、毛冠鹿、黑叶猴、华南狐等,因过度狩猎而濒临绝种。
8.矿产资源。本地区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有煤、铁、硫铁、铅锌、磷、硅石、重晶石、高钙石灰石、稀土、铝钒土、锑、镍、钴土、铜、萤石、矿泉水等32种矿藏。煤矿遍布全地区70%以上的乡(镇),已探明的大型矿床9个、中型矿床13个、小型矿床9个、矿点30多个、泥煤矿点2个,地质储量364. 7亿吨,已探明的保有储量225. 42亿吨,90%以上为无烟煤,每克发热量大于3. 35万焦耳,属高发热优质煤;大中型矿床主要集中在织金县和纳雍县,有“织纳煤田”之称。铁矿已探明的大型矿床2个、中型矿床2个、小型矿床14个、矿点30个,远景储量4亿多吨,已探明储量22 730. 9万吨,有褐铁矿、菱铁矿、赤铁矿等品种,主要分布在赫章西南部垭都——蟒洞断裂带、金沙县东部、毕节县东北部。硫铁矿(以冶炼硫磺为主)地质储量57 089万吨,有大型矿床4个、中型矿床1个、矿点34个,TS 14%—18%,主要分布在大方、纳雍、毕节、黔西4个县,其他各县只有零星矿点。铅锌矿已探明的表外储量各达125 799万吨和49 330万吨,集中分布在赫章县,有3个中型矿床和9个小型矿床、29个矿点。磷矿块岩储量14. 13亿吨,织金县新华矿区为本省的大型磷矿之一,累计探明储量13.48亿吨,另有两个中型矿床、1个小型矿床。稀土磷块岩矿床探明储量190. 3万吨,主要分布在织金县新华矿区,钇含量在几十平方公里范围内稳定,为特大型矿床。大理石储量上亿立方米,主要分布在织金、纳雍、大方等。重晶石储量约1. 6亿吨,有织金县黑坡小型矿床1个,储量约1.49亿吨,其余各县均有零星矿点。优质矿泉水经专家鉴定有2处,一处是金沙县岩孔矿泉水,属低矿化含硅酸、锶、溴、氡的重碳酸钙镁型矿泉水,在地下岩层中潜流30余年方外溢,温度、水质动态稳定,24小时流量1 982. 5立方米,已瓶装开发,为北京亚运会指定饮料;另一处位于金沙县安底区八里乡矿泉,温度高达48℃,为含氟的硫酸钙型热矿泉,有较高医疗价值。
9.旅游资源。本地区旅游资源也比较丰富,著名的有岩溶景观织金洞、高原湖泊威宁草海、天然大花园百里杜鹃林带;名胜古迹有黔西县沙井乡观音洞等处的新、旧石器时代遗址,赫章县可乐乡等处的汉墓群、大方县明代贵州宣慰使奢香夫人墓、黔西县明代兵部尚书李世杰墓、织金县的明清建筑群“四寺”(东山寺、隆兴寺、地藏寺、寿福寺)、“八庙”(文庙、关岳庙、城隍庙、财神庙、地母庙、黑神、马王庙、龙王庙)、“四阁”(玉皇阁、斗姆阁、文昌阁、文腾阁)等,有独特的建筑艺术风格,不仅有观赏价值,也具研究价值;革命纪念地有毕节县城关“中华苏维埃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和大方县城关“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军团司令部”旧址。岩溶景观还有纳雍县总溪河峡谷和伏流、大方县瓜种河九洞天等。织金洞由6个主洞41个支洞组成,景观宏伟壮丽,有“天下奇观”、“国宝”之誉,现已列为贵州重点开发旅游景点;草海现有水域面积25平方公里, 一望无涯、山水相连,秋后有黑颈鹤等多种珍禽栖息其间,有高原“明珠”之誉,现已列为省级自然保护区;绵亘百里的杜鹃林带,每年3—5月杜鹃花盛开时,五彩缤纷,灿若织锦,蔚然壮观,游人不绝。

☚ 一、农业生产条件   (二)社会经济条件 ☛

(一)自然条件

(一)自然条件

铜仁地区处于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的过渡地带,地势由西向东倾斜。山区面积大,山地面积占全地区土地总面积的67.80%,丘陵占28.30% ,盆地占2.70%,其他占1.20%。武陵山脉的主峰梵净山(海拔2 572米)纵贯南北,将全区分为东五县(特区)和西五县两个部分。东部为低山丘陵和河谷盆地,海拔多在800米以下; 西部为黔北岩溶山原东延部分,多中低山山原峡谷,海拔在800—1 100米之间。境内有沅江、乌江两大水系,以梵净山为分水岭。全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5—17℃,极端最高气温42.5℃,极端最低气温零下12℃。年平均降雨量1 100—1 400毫米,全年日照总时数1100—1300小时,无霜期为280—300天。由于境内地形复杂,各地气候差异较大。

☚ 一、农业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   (二)自然资源 ☛
0001328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0:5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