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一)联产到组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一)联产到组

(一)联产到组1979年

1979年1月 11 日,中共中央下发了 《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指出, 在农村的生产劳动组织形式和计酬方式上, 可以按定额记工分, 可以按时记工分加评议,也可以在生产队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和统一使用劳动力的前提下, 包工到作业组, 联系产量计算劳动报酬, 实行超产奖励。为农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政策依据。
根据这个精神, 嫩江地区的富裕县和绥化地区的肇源县于1979年率先搞起了 “统一管理, 包产到组”生产责任制的试验, 被称为是改革农业经济管理的两只 “带头羊”。为时不久, 人民日报发表了署名文章,批判包产到组是一种倒退, 在省内引起激烈的争论。由于上述两个地区的领导对这种压力采取了不同的态度, 产生了不同的结果。
肇源县是黑龙江省南部的一个杂粮区。中央文件下发后, 肇源县委根据广大干部、农民群众提出改革管理体制的要求, 划出126个生产队作为分组作业,定产到组, 超产奖励, 减产受罚的联系产量生产责任制的试点生产队。根据各队实际情况的不同, 在具体作法上也略有差别。其中, 实行 “五定一奖” 的有114个队, 占91%。所谓 “五定”, 即定人员、定任务、定工具(包括车马、地块)、定报酬 (工分)、定费用 (零星费用小包干)。“一奖”, 即按完成任务的好坏实行奖惩。实行 “四定一奖” (不定车马或零星费用) 的4个队, 占3%。其他则实行 “六定” 和“七定”。肇源县实行 “统一管理, 联产到组” 生产责任制试点, 引起省、地领导的关注。省委有的负责同志认为这种作法同社会主义大农业背道而驰, 是架空生产队, 削弱集体经济, 要求予以 “纠正”。而县委一班人经过认真研究和思考, 认为这种责任制符合中央精神, 坚持把试点搞下去, 并且加强了对试点工作的领导。这一年, 在联产到组的126个生产队中, 除了6个队由于各种原因半途而废之外, 120个队坚持下来, 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果。1979年, 肇源县遭遇严重的伏旱、虫灾和大风等自然灾害, 全县粮食比上年减产, 而试点的 120个队总产量比上年增长16.3%; 总收入比上年增长88.2%。总结试点经验,肇源县委归纳了联产到组生产责任制的长处是:
❶能把社员劳动同实际成果联系起来, 克服了平均主义,因此能够调动社员的劳动积极性。
❷有利于更好地坚持 “三级所有, 队为基础” 的制度, 而且能够提高生产队的经营管理水平。
❸有利于增加增产措施, 发挥群众抗灾夺丰收的主动性。
❹有利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
❺这种责任制特别符合薄弱队的生产管理水平, 因此效果格外显著。
富裕县也是黑龙江省的杂粮产区, 是个比较贫困的县份。1979年初, 县委一班人学习领会中央文件精神,决定在一小部分长期 “三靠” (指吃粮靠返销、生产靠贷款、生活靠救济) 的贫困社队, 试行 “联产计酬, 划组作业”生产责任制, 当时地委同意富裕县拿出一小部分社队搞这种责任制的试验。同肇源县的试点工作一样, 富裕县的试点工作刚刚起步, 就受到了省委某负责同志的批评。提出, 黑龙江省农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搞社会主义集体化大农业,像欧美那样搞农业机械化。搞农业生产责任制, 不应该像关内那样, 划小生产单位, 甚至搞包产到组 (户)那样的责任制。这样的指责和否定, 使绝大部分生产队的试点工作陷入混乱, 作业组散的散、并的并, 重新回到大帮轰的生产队管理方式。农民的积极性受挫, 粮食严重减产, 社员群众越发贫困。
1979年夏, 正当肇源和富裕两县的联产计酬, 划组作业试点受到评头品足的时候, 传来了安徽、四川等省包产到组取得明显效果的消息, 省内搞包产到组的呼声又高涨起来。为弄清情况, 确定黑龙江应采取的政策, 省委组成调查组到肇东、富裕、龙江、杜蒙(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简称, 下同) 四县进行实地调查。由于两个调查组的结论是截然相反的, 在汇报会上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反映了人们对联产到组责任制在认识上的差异。省委书记杨易辰同志作了总结发言。在谈到生产责任制问题时, 他指出: 1980年要坚决改变农村中的大帮轰、卯子工现象, 结合黑龙江省实际, 建立各种生产责任制。在全省大力提倡和推行肇州县永胜公社 “包工到组, 责任到人, 定额记工,按质奖惩”的田间生产责任制; 扩大试行联系产量责任制。指出: 1979年我省有一批生产队, 主要是薄弱队,试行了联系产量责任制, 多数队效果较好。实践证明, 实行这种联系产量的责任制, 确有调动农民积极性, 实现增产增收的好处。但是搞这种责任制不能大撒手, 不能自发的一哄而起, 要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地扩大试行范围。要求1980年全省在加强领导的前提下, 主要集中在薄弱队、贫困队范围内试行联系产量责任制, 改变我省薄弱队、贫困队的面貌。省委把杨易辰书记的讲话以文件形式下发到基层直至农村, 要求各地结合实际贯彻执行。至此, 在各级机关内部关于 “联产到组” 生产责任制的争论告一段落; 当然也为这种责任制的推行划定了框子。认为实行这种联系产量责任制, 也确有造成分队、缩小核算单位的危险。因此, 扩大联系产量责任制的范围, 要特别注意防止分裂, 缩小核算单位, 最根本的办法是加强领导, 坚持 “五统一” (即统一调配生产资料,统一生产指挥, 统一生产计划, 统一核算和统一分配)。
据1979年上半年统计, 当时全省农村生产队的劳动组织和计酬办法主要有5种形式:
❶划分临时的或季节性的作业组, 实行定额管理, 包工到组, 责任到人, 评分到人。
❷分组作业, 按定额计工, 按段按季评奖。采取上述两种形式的占40%左右。
❸专业人员普遍建立岗位责任制。在劳动计酬上, 有的采取定工定产、超产奖励的办法, 有的采取基本工分加补贴或奖励的办法, 有的采取基本工分加补贴或奖励的办法。
❹临时派工, 按季节标准分计酬, 死分活评或死分死记。采取这种形式的占50%左右。
❺常年包工包产到组, 联系产量计算报酬。全省有3360个生产队, 占生产队总数的5.4%。

☚ 一、对建立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探索   (二)联产到劳 ☛
0000742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1:4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