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古发掘
“六五”期间,四川进行了84项考古发掘。其中重要的有广汉三星堆遗址,成都十二桥遗址,方池街巴蜀遗址和成汉墓,邛崃什邡堂,宝兴石棺墓,忠县三国崖墓等。
1.三星堆。广汉三星堆遗址,位于南兴乡三星村和真武村。在6平方公里的遗址内,有城墙、居住遗址。在两个大型祭祀坑中,出土了精美的巨型青铜人像、人面具、金器手杖、神树等,是世界上稀有的珍宝,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研究价值。三星堆出上器物的年代,距今约3 000年到4 800年。这对研究蜀族的历史和古蜀文化的起源和特征,提供了实物资料。
2.十二桥遗址。位于成都西郊的十二桥遗址,出土商周至隋唐文化遗物达1 300件以上。有商代早期规模较大的建筑遗址及其附属木结构建筑群体,是迄今发现的商代建筑中有基础以上结构的唯一建筑遗址,从而填补了中国古建筑史在这一时期的空白。同时发现有春秋末、战国早期大型建筑的墙体及散水设施,秦汉大型建筑夯土台墓,隋唐窖址及作坊等。这对于探索古国、古城、古文化问题,特别是对早期蜀文化及其建筑特征诸问题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并将古成都的文明史,上溯到3 600多年以前。
3.巫山古猿化石。1985年秋和1986年10月下旬,在巫山县大庙区龙平村龙骨坡一处洞穴堆积里,发现两枚180万年前古人类的右上侧门齿和下颌骨及巨猿动物群化石60种。这是亚州地区最新的重大发现之 一。它不仅填补了我国早期人类化石的空白,而且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