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钏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钏 钏女子手饰,即今手镯。又称“条脱”。《说文解字》:“钏,臂环也。”《卢氏新记》载:“唐文宗一日谓宰臣曰:‘古诗:轻衫衬条脱。条脱是何物?’宰臣未对,上曰:‘即今之腕钏。’”钏,古时男女同用,后世始专属女子,钏,有用金、银、玉石制成的,有的还雕有花纹图案。欧阳修《蝶恋花》词:“窄袖轻罗,暗露双金钏。”秦观《江城子》词:“枣花金钏约柔夷,昔曾携,事难期。”枣花。谓金钏上镂刻着枣形花纹。 ☚ 珰 指环 ☛ 钏读音ch·uan(ˋ),为uan韵目,属an—ian—uan—üan韵部。枢绢切,去,线韵。 上一条: 玔 下一条: 釧 钏镶嵌在车毂(车轮的中心部位,周围与车辐的一端相接,中有圆孔,用以插轴)内的钢环。《张三卖马》(贤孝):“两个车头(即毂)一百个钏。” ![]() ![]() 钏釧chuàn❶镯子 钏妇女戴在手腕上的一种环形装饰品:金~︱玉~。 钏chuàn❶ 一种环形装饰物,俗称“镯子”,用金、银、玉石等制成:金钏│玉钏│手钏│脚钏。 古代名物 > 香奩類 > 臂飾、手飾部 > 臂飾 > 釧 釧 chuàn 即手鐲,用以飾腕、臂。有金、翡翠、白玉,鑲嵌金剛鑽、珠寳諸種。《說文·金部》:“釧,臂環也。”《集韻·平仙》:“釧,環也。”《正字通·金部》:“釧,古男女同用,今惟女飾用之。”北周·庾信《竹杖賦》:“玉關寄書,章臺留釧。”《南史·王玄謨傳》:“女臂有玉釧,破冢者斬臂取之。”宋·高承《事物紀原·衣裘帶服·釧》:“後漢孫程十九人立順帝有功,各賜金釧指環,則釧之起,漢已有之也。” 釧 钏chuàn手镯。《南史·王玄象传》:“女臂有玉~。” 钏*釧chuanEECB 手饰 手饰手饰名:鋉 鏆 镯(镯子;手镯;玉~;银~) 钏(手钏;腕~;鐶钏;金~) 跳脱 缠臂(缠臂金) 扼臂 ☚ 簪子 服饰 ☛ 钏chuàn也称“手钏”。一种戴于手腕、手臂的饰物。初起男女均用,后汉族多用于女性。其名称视质料而别,有金钏、玉钏、银钏、琉璃钏、琥珀钏等多种,汉代钏镯种类很多,质料有金、银、铜、玉等。唐代金银钏镯更为普遍。最初多做成圆环状,形如手镯。使用时两只手臂各套数只,行辄有声。宋代则出现螺旋式套镯,以扁圆形之金银条作螺旋圈,可达十数圈之多,称“缠臂金”。明清钏镯风格多样。或朴素无华,只一金圈、银圈或玉圈;或繁琐富丽,集各贵重材料和工艺制作之大成;或以金为骨,其上盘丝、垒丝、镶嵌珠宝;或以玉为骨,包金镶银、雕刻精细。《说文解字·金部》:“钏,臂环也。”《集韵·平仙》:“钏,环也。”《正字通·金部》:“钏,古男女同用,今惟女饰用之。”北周庾信《竹杖赋》:“玉关寄书,章台留钏。”南朝梁刘孝绰《咏姬人未肯出诗》:“帷开见钗影,帘动闻钏声。”张正见《采桑》:“徙顾移笼影,攀钩动钏声。”《南史·王玄谟传》:“女臂有玉钏,破冢者斩臂取之。”宋高承《事物纪原》卷三:“钏,《通俗文》曰:环臂谓之钏。后汉孙程十九人,立顺帝有功,各赐金钏、指环。则钏之起,汉已有之也。”宋欧阳修《蝶恋花》词:“窄袖轻罗,暗露双金钏。”秦观《江城子》词:“枣花金钏约柔荑,昔曾携,事难期。” 钏 钏又称涤脱,现称手镯,是戴在手腕上的环状饰物。《说文解字》中说:“钏,臂环也。”有关涤脱之名,《卢氏新记》上记载:“唐文宗一日谓宰臣曰:‘古诗,轻衫衬涤脱。涤脱是何物?’宰臣未对。上曰:‘今之腕钏。’”手镯的起源可追述到新石器时代,那时已有用石、玉、陶、兽骨等材质制作的手镯。手镯有整环式、对接式、串珠式等多种,整环式最为常见,为一个整环;对接式为两个半圆环在对接处穿孔,并用绳子系住;串珠式是用各种饰物串连起来。新石器时代人们不但普遍配戴手镯,并且左右手都戴。大约到了商代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又出现了金属手镯,后来金、银、铜等材质的手镯越来越多,制作工艺也越来越精致,手镯上的花纹图案也越来越精美。古时手镯男女都可配戴,后来则专为女性的饰物,明代《正字通》中说:“钏,古男女同用,今唯女饰有之。” ☚ 兜勒 耳环 ☛ 钏首饰。臂环,俗称“镯子”。金、玉、翡翠等名贵材质为之,制成圆式,戴之于腕。清代满族贵族妇女多喜佩戴。 钏(釧)chuàn❶ (镯子) bracelet: 金 ~ gold bracelet 钏腕环。又名条脱,始于汉。初男女通用,后唯施于女子。宋高承《事物纪原》载,东汉宦官孙桯立顺帝有功,受赐金钏指环。 △钏(釧)chuàn8画 金部 镯子: 金~|银~。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