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一) 新中国成立前甘肃省种植业发展沿革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一) 新中国成立前甘肃省种植业发展沿革

(一) 新中国成立前甘肃省种植业发展沿革

甘肃种植业历史久远,根据历史记载和考证,殷商初期,是畜牧业和农业混合时期。商代末期,进入农业初期社会。秦代,开始进入比较安定的种植业。汉代以后,在河西等地实行屯田积谷,解决边防军所需的粮食,同时,移民垦殖,发展农业生产。这时,渭河两岸已经开渠灌田,河西走廊建立了灌溉系统,陇东、陇南出现了梯田。唐宋时代,甘肃的种植业生产水平已相当发达,岁岁丰稔,积累粮至支数十年。
据45个县志记载,明代中期至民国初期,甘肃种植的粮食作物有小麦、大麦、青稞、黑麦、燕麦、莜麦、水稻、糜子、谷子、玉米、高粱、荞麦、马铃薯、红薯等14种106个品种,食用豆类有蚕豆、豌豆、大豆、扁豆、小豆、芸豆、绿豆、黑豆、诺豆、蛮豆、刀豆、豇豆、四季豆等13种36个品种。清代末年至民国初期,兰州西贡院农业试验场对小麦、玉米、高粱进行了引种栽培试验。20世纪30年代后期,甘肃农业改进所成立后,把粮食作物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之一,曾引进成套世界小麦品种,从中选出玉皮麦、武功774、武功806等品种,分别在兰州、临洮、临夏和张掖等地推广种植,在天水、平凉曾分别推广西北302、红金麦等冬小麦,收到较好效果,还进行了玉米、高粱、燕麦、马铃薯、糜、谷等项试种,并在临洮推广西北果马铃薯,收到一定效果。从30年代后期到1948年这一期间,甘肃粮食作物年播种面积均在267万公顷以上,小麦是主体粮食作物,分布遍及全省,年种植面积一般在133万公顷以上(冬、春小麦各均占半数),占全省粮田面积的一半以上。玉米、马铃薯、糜、谷是次于小麦的重要粮食作物,前两种播种面积均在20万公顷以上,糜、谷播种面积各在20万公顷和6.7万公顷以上,其他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较小但各有特点。
甘肃经济作物主要有棉花、油料、甜菜、烟草、麻类和药材等种类。据民国初期记载有棉花、胡麻、油菜、甜菜、烟草、大麻、当归、花椒、蓝靛、桑等19种31个品种。其中棉花生产历史悠久,据考证已种植1000年左右。1942年面积仅0.93万公顷,皮棉总产0.21万吨,到1949年面积达到1.92万公顷,皮棉总产0.35吨。油料种类繁多,有胡麻、油菜、芸芥、荏子、小麻子、蓖麻、向日葵、芝麻、花生、红花等10多种。其中胡麻面积最大,油菜、芸芥次之。据记载,汉代河西走廊已种植胡麻,系从西域传入。油菜则在秦安大地湾遗址(距今7000年)即有发现。1949年以前,油料总产约5万吨左右。甜菜种植始于1940年,1942—1948年,先后从国外引进一批甜菜品种,在省农改所农场试种,并在张掖、武威、临洮推广种植200余公顷,截止1949年,全省甜菜总产0.25万吨。甘肃烟草种植,约始于明末,清代在甘肃的商品性种植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咸同之际,兰州五泉、皋兰、永登、榆中、靖远、临洮、永靖等县广为种植,至民国初期,兰州附近烟田约近0.27万公顷。以水烟最负盛名,咸同之际,兰州水烟已远销汉口,咸同以后进入江浙地区,并经海路销往东北。药材,资源极为丰富。据调查可供药用植物、动物及矿物药材共有500多种,特别是甘草、当归、大黄、党参、黄芪等几种大宗药材,产量大,质量好,闻名全国。早在清代中前期即为与内地贸易的重要商品,每年均有大量出口。此外,花椒、红花、兰叶、漆等,在清代都是甘肃重要的农产商品。陇南的茶桑种植,在清代中后期也曾得到一定程度的重视和推广。
甘肃是全国盛产瓜果的省份之一,兰州的花皮西瓜、白兰瓜、醉瓜、籽瓜、金塔的克克齐、敦煌的大甜瓜等,都是驰名全国的特产。兰州籽瓜,籽多且大,堪称海内瓜籽之最。甘肃果树栽培历史悠久。秦安大地湾遗址中就有榛和山梨,汉墓中出土有郁李、李、梅、酸枣、枣等。桃在3000年前就有栽培,杏、苹果、紫擒、沙果、楸子、梨、枣等原产于甘肃,葡萄、石榴、胡桃则从西域传入。其他经济作物,数量虽少,但有的也盛誉海内外,如兰州百合,鳞球园大,包合紧密,鳞片肥厚,色洁白,味甜多汁,驰名中外。

☚ 一、发展历程   (二) 新中国成立后甘肃省的种植业 ☛
0001951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1:4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