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一)改革农产品统派购制度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一)改革农产品统派购制度

(一)改革农产品统派购制度

1979年,广东作出对农副产品收购政策进行全面合理的调整的决定。1980年1月,省政府把原来统派购的118个品种调整为47种。第一类为统购产品。有粮食、食用油及油料、木材3种。第二类为派购和计划收购产品。派购产品有生猪、糖蔗、普通鸡、鸡蛋、水海产品5种;计划收购产品有育肥鸡、名产鸡、活鹅等39种。第三类为统、派购和计划收购产品以外的其他农副产品。9月,又进一步缩小农副产品统购、派购和计划收购范围,扩大三类产品。除关系国计民生较大的粮、油、糖、猪、松香、黄红烟、黄红麻、茶叶、蚕茧、木材以及基地塘鱼和部分海产品等继续实行统购、派购和计划收购外,其余产品改为三类农副产品,管理范围由47种变为25种。一类统购产品缩小到粮食、油料2种; 二类派购产品缩小为生猪、糖蔗、水海产品3种,计划收购由39种变为20种。
1983年,根据中共中央文件精神,广东省继续缩小农产品统派购范围。把25种一、二类统派购产品,调整为21种。把原属二类产品的香大蕉、荔枝、菠萝、柑桔橙、厘竹、蒲草、桐油、木柴、香茅油和中药材的川芎、银花、党参、三七、榔玉、益知等15种,调为三类产品。调整分类管理后,继续保留为一类统购的有粮食、食油2种;保留为二类派购的有糖蔗、生猪、水产品、牛皮、黄红麻、黄红烟、蚕茧、茶叶、毛竹、松脂(松香、松节油)、桂皮(桂油)和中药材的砂仁、巴戟、生地、茯苓、淮山、以及重点产区的胡椒(海南省、高州市)共18种。
1984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广东进一步缩小统派购农产品范围。把原属二类的茶叶、胡椒、红白藤、牛皮、桂皮(桂油)和中药材的淮山、生地、巴戟、砂仁、茯苓等调为三类。水产品只保留基地塘鱼的派购,其余均放为三类。调整分类管理后,继续保留统派购的有粮食、食油(花生)、木材、糖蔗、生猪、塘鱼(基地部分)、黄红麻、黄红烟、蚕茧、松脂、木柴、木炭、毛竹等13种。
1985年,统派购产品只剩粮、油、糖、烟、麻和国营林场木材6种。1988年4月,又把食油、黄红麻、非主产区晒红烟和国营林场的木材放开。1991年,广东调整食糖购销政策,放开食糖经营。并取消食糖出省准运证制度。
1992年,广东省政府3月26日发出文件,决定从该年4月1日起,按照“计划指导、放开价格、加强调控、搞活经营”的原则,对粮食购销管理体制进行彻底改革,对粮食实行放开经营,结束了粮食统购统销、定量、凭证供应的计划管理体制。从此,实行了40多年的统购统销农产品购销体制宣告结束。

☚ 二、调整农产品购销政策   (二)农产品价格改革 ☛
0001217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6:4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