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一)推广体系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一)推广体系

(一)推广体系

新中国成立前,一度建立起来的地区农牧场和各县农牧分场推广机构,在盛世才统治期间被限期裁撤,全省农技推广机构所剩无几,只有迪化农牧试验总场和伊犁、塔城、昌吉、吐鲁番等农业试验场。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新疆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业技术推广机构逐步建立,推广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技术推广成效显著,但也因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经历了曲折发展过程,大致经历3个时期。
1. 起步发展时期 (1950—1958年)
。1950—1952年,省农林厅设立农业推广科,恢复、新建迪化等10个专区农林场(负责推广工作)及莎车等4个农业工作站。1953年,根据全国农业会议精神,全省又新建6个农技指导站,1954年改为农业技术推广站,并新增设莎车、和田和绥定(今霍城)3个农业技术推广站及伊犁、阿克苏2个农技推广组。1955年成立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县级农技推广站增加到63个。1957年全区83个县实现了县县有农技推广站,并设区(县辖区)农技站263个,农业区基本上达到区区有站。1958年撤销了区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业务合并于自治区农业厅农业生产科。
农技推广队伍由50年代初的不足100人,增加到1955年的838人。农学、植保、园艺、蚕桑、土肥等专业技术人员不断增加,到1958年全区农技推广队伍已增加到2 107人,平均每个县有技术干部25人,是新中国成立后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最好的时期之一。
2. 曲折发展时期 (1959—1978年)
。从 “大跃进”到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20年间,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时起时伏,经历了艰难曲折的过程,机构变动较大,损失也较大。
“三年困难”时期,新疆农技推广机构“撤、并、改、转”,农技人员精简下放,出现“第一次波折”。全区83个县(市)农技站仅保留6个,其余有43个改成农科所,7个改成综合试验站,19个并入农业局成立推广股。不仅机构名称改变,工作方向和任务也变为以试验研究为主,原有推广人员大部分也改做其他工作,使农业技术推广力量大为削弱。
1962年国务院通知要求恢复农业三站 (农技站、种子站、畜牧兽医站),当年全区恢复县农技站80个,实有干部1 400人。到1966年初,全区83个县 (市)都恢复了农技推广站,县级农业技术推广队伍恢复到1 647人,其中技术干部1 157人。这一时期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有了较快发展。
“文化大革命”期间的1967—1975年,新疆农技推广工作出现第二次波折,农技站被视为 “斗、批、散”单位,纷纷合并撤销,许多工作多年的技术骨干被迫离队,其中不少人倒流关内,“队伍散、思想乱、工作丢”,全区农技推广事业元气大伤,工作处于瘫痪状态。
1976年5月自治区革委会批转了自治区农林局、科委、农科院、农垦总局《关于加强四级农科网工作的报告》,学习湖南“华容”经验,要求建立四级农科网:县有农科所,公社有农科站、大队有农科队、生产队有农科组。1976年全疆除莎车、于田、焉耆、乌苏等少数几个县保留农技站名称外,其他都改成了县农科所,共建公社农科站210个。至1979年,全区县所和公社站共有职工1 605人,其中技术干部1 011人。
3. 稳步发展时期(1979—1995年)
。1979年以来,自治区认真贯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于1980年、1981年,先后批转自治区农业局 《关于加强技术推广工作的意见》、自治区农业厅《关于恢复和建立自治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报告》,规定恢复自治区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列事业编制15名,管理和指导全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地、州成立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站,管理和指导本地区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各县、市恢复农技站,加强对农村人民公社农技站的管理。随着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逐步恢复和建立,广大科技人员纷纷归队,农技推广队伍一天天发展壮大。1981年全区农技推广队伍已发展到2 510人,其中技术干部1 892人,另有半脱产农民技术员414人。1985年,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将和田、克孜勒苏、阿克苏、哈密、昌吉、塔城、博尔塔拉、阿勒泰8个地、州农科所与中心站合并,成立农业科技开发中心,以技术推广为主。喀什、巴音郭楞、吐鲁番、伊犁4个地、州仍为农技推广中心站。
1995年,全疆区、地 (州)、市、县 (市)、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共有813个,有职工5 718人(其中技术干部4 702人),其中区级农技推广机构有技术干部48人,地(州)市级514人、县(市)级1 831人,乡级2 309人。另有农民技术人员648人。全区已初步形成国家技术推广部门、集体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相结合,区、地(州)、县 (市)、乡 (镇)四级相贯通的多层次多形式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见表7-2-1。

表 7-2-1 1995年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及人员基本情况统计

项 目职 工 总 数性 别民 族文 化 程 度技 术 职 称
合计其中技
术干部
行政
干部
工人其他大学大专中专其他高农农艺
助农技术员
自治区级59486540191343 123512481819113
地、 州级
县、 市级
乡、 镇级
625
2 412
2 622
514
1 831
2309
46
249
90
65
332
223
414
1 688
1 984
211
724
1 286
159
998
2 175
384
1 107
716
27
135
203
24
54
67
31
118
109
284
656
256
108
594
278
106
803
2 035
127
359
701
85
166
206
498
95
165
830
800
29
396
1 103
合 计5 7184 7023916254 1262 2403 3452 2503651462601 2319922 9481 1952698181 8061 531
☚ 一、种植业技术推广   (二)推广内容与成效 ☛

(一)推广体系

(一)推广体系

新中国成立前,民国22年(1933年)在迪化(乌鲁木齐)、塔城、阿山(阿勒泰)成立畜牧局,到民国30年(1941年),各专区农牧场内和部分县(区)设畜牧局共20处,职工71人,其中高级技术人员(多为外籍人士)19人。盛世才统治期间,除吐鲁番外的9个专区均设畜牧局,下属县设分局38处,交配站11处。民国31年(1942年)兽医院发展到47所,兽医分处81所,县储草站70个。畜牧技术推广体系有一定基础,但技术推广手段还很落后,到后期有些机构被撤销。
新中国成立以来,为了加快畜牧业发展,新疆十分重视畜牧技术推广体系和队伍的建设。1950年,新疆畜牧厅将原10个专区兽医防治站扩编为兽医院。1952年,新疆畜牧厅培训各族绵羊人工授精干部126人,建立人工授精站21个。1953年将原有的10个专区兽医院与3个绵羊改进站、53个县兽医防治站与21个县人工授精站合并改为专区或县畜牧兽医工作站。1954年在伊犁、塔城、乌鲁木齐3个专区设立打草站。之后各级各类畜牧业技术推广机构经过建设、发展、撤销、恢复、重建、改建等过程,逐步健全起来。1995年底自治区设有兽医防疫总站、畜禽繁育改良总站、草原总站、蝗虫鼠害测报防治中心站;地(州)市设有畜牧技术推广机构50个,其中育种站9个,畜牧兽医站14个,草原工作站12个,蝗虫鼠害测报站15个;县级畜牧技术推广机构129个;乡级推广站947个。全区畜牧业技术推广机构共有职工1.34万人,专业技术人员8 225人(其中高级技术人员243人,中级技术人员1 374人),形成了完整的区、地、县、乡4级畜牧技术推广网络。

☚ 二、畜牧业技术推广   (二)推广内容与成效 ☛

(一)推广体系

(一)推广体系

据史料记载,公元前138年,西域即开始出现林木引种活动。新疆有计划地兴办林业始于1883年,清政府在疏勒建立蚕桑局,1910年在迪化农林试验场增设实业讲习所,培养林业人才。盛世才统治期间,设立苗圃,建立卡房,组织林警,聘请几十名苏联专家来疆讲学,选送人员去原苏联学习,建立农林机构,到1939年,建立了农林技术指导机构27个。后来又逐渐减少,到1949年只保留迪化等地少数几个机构。
新中国成立以来,1950年省农林厅即着手培训林业技术人员,建立林业技术推广机构。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新疆林业技术推广体系开始步入系统化、正规化建设时期,逐步形成了上下相通的林业技术推广网络。截止1995年,全区各级林业技术推广机构31个,其中自治区林业技术推广总站1个、地州林业技术推广中心(站)11个、县林业推广站19个,共有职工774人。另外尚有肩负林业技术推广职责的各级林管站、林业站、森防站、林木良种站、林科所等共1 013个,其中地州级29个,县级106个,乡级878个,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总计从事林业技术推广工作人员达3 500人。

☚ 三、林业技术推广   (二)推广内容与成效 ☛

(一)推广体系

(一)推广体系

新中国成立前,新疆没有从事灌溉技术试验推广的专门机构。1957年新疆水利厅成立了灌溉管理科和灌溉试验科,专门从事灌溉技术试验、推广及农田水利工程管理。1958年建立新疆水利厅昌吉土壤改良试验站。1979年自治区水利厅成立水管处。1981年又在全区18条河流域建立灌溉技术试验站,主要进行小麦、玉米、棉花3种作物的灌溉制度、需水量试验与灌溉新技术推广。1990年根据水利部要求,自治区水利厅成立了灌溉试验及新技术推广领导小组,并从18个灌溉试验站中选出12个改为灌溉试验及新技术推广站。到1995年又增加4个潜水均衡试验站,共计16个站、职工700余人,其中从事技术工作的近百人。这些试验推广站通过多年试验研究,总结了很多好经验,为自治区的灌溉事业和生产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全区各地 (州)、市及县 (市) 均设有水电(利)局(处),500多个乡镇设有水管所,还有兵团10个师、170多个农牧团场都设有水利部门,从事先进灌溉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工作。

☚ 四、水利(灌溉)技术推广   (二)推广内容与成效 ☛

(一)推广体系

(一)推广体系

新中国成立以前,新疆渔业技术基本上处于空白。新中国成立后,渔业生产和技术推广工作先后由自治区农业和水利部门负责,1963年成立自治区水产局,1985年建立水产实验技术推广站,并在全区筹建技术推广机构。1995年全区有11个地、州、市和15个渔业重点县建立了水产(渔业)技术推广站,共有水产技术推广人员238名。

☚ 五、渔业技术推广   (二)推广内容与成效 ☛

(一)推广体系

(一)推广体系

新中国成立前,新疆无农业气象技术推广机构。1955年,自治区气象局开始组织农业气象观测,农业气象技术迅速推广。1979年以来农业气象工作步入稳定发展的轨道,农业气象技术推广体系也随之建立健全起来。
1995年底全区有5个农业气象试验站、1个牧业气象试验站、33个农业气象观测站、1个农牧业气象研究室和1个农牧业气象服务中心。气象系统共有职工3 112人,其中技术人员2 320人,具有高级职称的87人,中级职称的870人。气象技术服务覆盖了全区。

☚ 七、农业气象技术推广   (二)推广内容与成效 ☛
0002124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7:2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