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然牧草
1.禾本科牧草。在主要饲用牧草中,禾本科牧草占首位,在草地畜牧业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1)多年生禾本科牧草。新疆禾本科牧草中,多年生种类占80%以上。它们广布于各类草地中,特别是在荒漠草原、草原、高寒草原等类型草地中,其产草量可占到40%以上,有些类型中可高达80%。绝大部分有良好的适口性和较高的营养价值。根据生态、生物学特性和利用价值的不同,可分为以下5种类型:小丛禾草、密丛禾草、疏丛禾草、根茎禾草和大丛粗糙禾草。
(2)短生、类短生及一年生禾草。短生、类短生牧草是新疆荒漠、荒漠草原地牧草资源的一个显著特征,它们在一年中极短的时间内完成生长发育过程,萌发早,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在春季放牧场中占重要地位。主要种类有旱麦草属的5种及早熟禾属的3种,特别是东方旱麦草、鳞茎早熟禾在早春放牧场产草量中占有很高的比例。
一年生禾草主要分布在荒漠、草原化荒漠草地,为旱生牧草,在草群中多为伴生种类,主要有雀麦属、三芒草属的几种牧草。
2.豆科牧草。豆科牧草的数量仅次于菊科,在各草地类型中均有分布,其地位主要为伴生种或亚优势种,在草地群落中参与度较小,但是它以高蛋白、高矿物含量在饲用牧草中占有仅次于禾本科牧草的重要地位。分为4种类型,即细茎豆科牧草、粗茎豆科牧草、小豆科牧草、灌木类豆科牧草。
3.菊科牧草。数量居新疆牧草种类的首位,饲用意义重要的是蒿类半灌木。蒿类半灌木在新疆天然草地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放牧利用价值仅次于禾本科牧草,它们广泛分布于南北疆的荒漠、草原化荒漠和荒漠草原草地中,面积占全疆草地总面积的1/4。它不仅在草地产量构成中所占比例大,而且蛋白质含量高于禾本科牧草,脂肪含量高于禾本科、豆科0.5—1倍。因此,蒿类半灌木是新疆冷季草场家畜充饥、春季恢复体力、秋季抓膘最主要的饲草。主要建群种有伊犁绢蒿、博洛塔绢蒿、新疆绢蒿、高山绢蒿,常见的优势种及主要伴生种有白茎绢蒿、冷蒿、沙蒿、新疆亚菊。绢蒿属的一些种,是国内仅产于新疆的地方牧草。
4.藜科牧草。新疆藜科牧草比较重要的是半灌木类,主要在荒漠地中以建群种或优势种组成不同的类型。木地肤、驼绒藜以较高的生物量、营养价值和良好的适口性而成为新疆荒漠草地中最重要的优良牧草种类。它们不仅蛋白质含量高,富含钙,且一年四季为家畜喜食。另外,樟味藜、天山猪巨菜、木本猪毛菜、小蓬、合头草为优势成份组成的荒漠草地也具有放牧利用价值。还有假木贼属多种组成的荒漠草地,全疆分布面积也较大,但其利用价值较差。
5.莎草科牧草。莎草科牧草亦是天然草地中分布广泛的牧草,许多种是各类草地的优势种或主要伴生种。因其生物量在草群中占有一定的比例,蛋白质含量又高于禾本科牧草,具有良好的适口性。因此,在新疆被作为5大科牧草之一。
以多年生莎草类为主,植株矮小的苔草属和蒿草属的许多种构成新疆高山夏牧场的基础饲草,在中低山荒漠草原、草原、草甸草原也占有一定的地位。草原苔草、短柱苔草是荒漠草原、草原草地的优势种或亚优势种。细果苔草、白尖苔草、丛生苔草等是高寒草甸的建群种或优势种。歪嘴苔草、箭叶苔草、准噶尔苔草等是分布于山地草原、草甸草原的主要种。荆三棱、牛毛毡、针叶苔草等是沼泽化草甸的主要种。粗柱苔草、囊果苔草是莎草科中类短生牧草的主要种,在准噶尔盆地荒漠带广泛分布,春季饲用价值很高。
6.其他科牧草。除上述5大科牧草之外,其他科牧草种类十分繁杂,经济类群主要为多年生杂类草,多为中旱、旱中生和耐盐——中生牧草。常见的有:牛苗鼠科老鹳草属,蓼科的蓼属、大黄属、酸膜属,蔷薇科的委陵菜属、羽衣草属、地榆属,毛茛科的白头翁属、唐松草属,百合科的葱属,鸢属科的鸢尾等等,数量十分庞大。多年生杂类草在草群中生物量比例一般都比较高,如山地草甸中可高达50%以上。饲用价值因种类不同,悬殊很大,总体来讲草多汁柔软,许多种蛋白质含量较高,是夏季牧场不可缺少的牧草。天然牧草资源详见表1-4-1。
表1-4-1 天然牧草资源
科 名 | 天然牧草资源 | 主要饲用牧草 |
属 | 种 | 属 | 种 |
菊 科 豆 科 禾 木 科 藜 科 十字花科 蔷 薇科 莎 草 科 唇形花科 | 72 22 61 28 56 23 9 35 | 395 345 342 149 178 106 122 132 | 12 16 33 21 5 10 5 3 | 34 38 98 46 18 24 27 5 |
(续)
科 名 | 天然牧草资源 | 主要饲用牧草 |
属 | 种 | 属 | 种 |
百 合 科 蓼 科 其 他 科 | 12 6 | 101 64 996 | 3 3 | 11 8 |
合 计 | | 2 930 | | 3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