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叶音乐教育体系shanye yinyue jiaoyu tixi
这个体系的创始人是日本山叶音乐振兴会理事长川上源一。他从小就爱好音乐,从1950年开始创办“山叶音乐教室”(即业余音乐学校),从而逐步建立起这个音乐教育体系。该体系主要指导思想及其方法是:
❶音乐教育是使人类向上的事业。其目的在于通过音乐,培养儿童形成优良的品德,实施普通的音乐智力启发教育,使其一生富有良知,享有音乐带给的生活乐趣,而决不是以竞争将来能升入音乐大学或成为名音乐家为主要目的。在选聘教师时,不仅考核业务能力,更要严格地考察品德,使其能满足儿童的求知欲,以致使他们能像尊重父母一样地尊重教师、信赖教师。
❷以用音乐表达思想感情为教育目标。他们首先着力于对旋律、节奏、和声的训练,从感性上开始,使儿童能牢牢地驾驭它。他们很重视音乐基础教育,开设4、5岁的幼儿班。他们认为,4、5岁的幼儿,听觉发育已非常完善,并且很敏锐,是最适于集中训练听觉的时期。同时认为,在音乐才能的发展中,听觉是首要的。它的教育箴言是“耳先于眼”。在训练过程中,不教八度音中的Do、Re、Mi、Fa、Sol、La、Si,排除首调音阶的训练,而是训练儿童分辨八度音中的12个半音,进而牢记88个键盘所示的半音阶,使儿童们可以随意地唱出或辨别出所有半音,丰富儿童头脑中的音列音响,达到自如地甚至是下意识地掌握绝对音感。儿童时期训练出的绝对音感,其无误、自如和反应的敏锐程度是成年后才训练所无法相比的。幼儿班在训练绝对音感的基础上,还要进行和声训练。教师在键盘上弹奏单旋律,试以十二平均律中的各音,由简到繁、变化多端地配上伴奏,培养儿童的感受能力,向和声音响世界探求。进入少儿班(学龄儿童)开始正规的手指训练,进行演奏技术教育,这时,儿童们尝试用键盘上所有的音代替语言,并有选择地、得体地配以和声,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想象力,进而达到自己作曲、自己演奏的能力。
❸音乐教育以造福公益为本才具有生命力。1954年,川上源一把延续了几百年的键盘乐器由个人授课改变为集体授课,扩大了“教室”的数量和学生的人数,为了使“教室”持久地办下去,他又组成以造福公益为目的的财团法人组织,进而从开展音乐普及教育活动的母体“日本乐器制造株式会社”中分离出来,独立实行经济核算。1963年,“教室”已达4 900所,学生20万。同年制定了“山叶体系”独特的教材,确立了自己的教学方法。1965年开始在美国成立了“山叶音乐教室”。1966年又诞生了“山叶音乐振兴会”,确定了宗旨:研究并推广适用于从幼儿到成人音乐教育的“山叶体系”;大力开展社会普及音乐活动和培养优秀的杰出人才;举办各种比赛会,演奏会,提高和普及全社会的音乐水平。川上源一颇有信心地认定:“只要方法正确,在世界任何地方,可排除民族不同、意识形态各异,都会行之有效。”现在已有30个国家、250个城市,推广开设了“教室”,学生达11万人。川上源一著有:《对普及音乐的想法》(1977)、《我的自传》(1979)、《向孩子们学习》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