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一)农村有线广播的创建与发展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一)农村有线广播的创建与发展

(一)农村有线广播的创建与发展

新中国成立初期,1950年6月各县市建立起收音站。收音员白天抄收中央台的记录新闻,刻印成小报,散发到机关、学校、工矿等单位;还有的编写成黑板报,扩大宣传。晚上,他们又带上收音机走乡串村,组织群众集体收听广播。
1956年,各地陆续建立了县、市广播站。建站方针是: “因陋就简,逐步正规”。宣传上以 “转播为主,自办为辅”,线路建设与邮电线路“同杆同线”。经费来源是“公办民助”。各广播站一般只有三、四个工作人员。城市的有线广播,大都是在主要路口挂上高音喇叭; 农村则以社队集体为单位,挂有舌簧喇叭。
1958年10月,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自治区成立前夕,在中央广播局、中央台、北京台、上海台、安徽台等单位人力物力的大力支援下,10月1日宁夏人民广播电台开始试播。10月15日正式播音。各县、市也开始架设公社以下的广播专线,使部分农业合作社、村庄能收听到中央与自治区的广播。到1958年底,全自治区已经有102个公社(乡)、443个生产大队 (村)、3 853个生产队(自然村)通了有线广播。分别占公社的74%,大队的34%,生产队的52%。全自治区入户喇叭7 603只,占总农户的2.3%。其中平罗县的有线广播,由于县委重视,全县所有公社和90%的大队、67%的生产队通了广播,在全自治区居领先地位,平罗县广播站被评为先进集体,并出席了1959年全国文教群英会。
但是,在这期间,发展农村有线广播的条件还是比较艰苦的。
❶大多数广播站都没有交流电,要靠自己发电;
❷没有公社以上的专线,全靠借用电话线广播,往往是打了电话,不能通广播;广播喇叭响了,不能打电话;
❸资金少;
❹技术力量薄弱,机器稍有毛病,就要请宁夏台派技术人员去修理,工作很被动。尽管有种种困难,但有线广播仍得到发展。1960年,全自治区农村广播喇叭总数已经发展到1万多只。从1962年开始,自治区农村逐步建立公社(乡)级广播放大站。到1972年底,全自治区建立起128个公社放大站,有线广播实现二级传输系统。这样,公社也可以利用有线广播传播自己的节目。
“文革”时期,由于政治上的需要,农村有线广播有了发展。1972年,农村广播喇叭猛增到30多万只,入户率占全自治区总农户的67.2%。但由于质量和管理上有问题,70%多的网络和用户喇叭不合格; 1973年底入户喇叭下降为19. 5万只。1974年,经济条件较好的引黄灌区,大部分县架通了县广播站至公社的广播专线,但贫困山区架设专线困难很大,只能因陋就简,或借用电话线路,传输质量差。
1981—1983年,国家除了拨给山区各县正常广播经费以外,又从其他项目中拨款90万元,各县从地方财政项目中拨款30万元,集体和个人也投入不少人力、物力和现金,3年共制造、购买水泥电杆3. 5万根,更新或新架公社以下有线广播线路2.2万多公里,大大提高了有线广播传输质量和喇叭的音响率。在川区,各县从地方财政拨款近百万元,集体和个人筹集60万元,修建播音室和更新公社以下广播专线800公里。全自治区入户喇叭达22.3万只,入户率达40.4%。
1983年中共中央提出“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的方针,自治区政府将广播事业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把办广播办电视作为一种生产力的投入。1990年,全自治区建立起县、市广播电视局16个,16个县级广播站,186个乡级广播站,通有线广播的村1 622个,村通播率为65.2%;安装农村喇叭304 193只,入户率达45.5%,音响率为86.6%。县至乡农村杆路1 952杆公里,乡以下13 591杆公里,总计有农村广播专线15 535杆公里。
1990年以后,由于乡广播放大站划归乡政府管理,邮电局中断县至乡广播信号,加上广播经费严重不足,广播器材价格猛涨等原因,农村有线广播出现了较大滑坡。为此,自治区广播电视厅提出:巩固有线,发展调频,走有线无线相结合的路子。1995年,全自治区共建立起县级调频电台与转播台15座,发展调频喇叭8 000多只。

☚ 一、农村广播   (二)农村有线广播节目设置 ☛
0002901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1: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