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一)农村文艺创作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一)农村文艺创作 (一)农村文艺创作广西农村文化艺术创作遵从党对文艺工作的要求,坚持“为社会主义,为人民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努力发掘、扶植优秀剧(节)目,培养优秀文艺创作人才,提高广西文化艺术创作水平。1958年以来,创作了农村题材的剧(节)目共100多部(台),其中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创作了农村的文化艺术作品37部(台)。60年代初期,根据壮族民间故事传说改编制作的民间歌舞剧《刘三姐》一问世,很快轰动了全广西,中共自治区委在全自治区范围内,开展了群众性的《刘三姐》会演活动,短短几个月时间,全自治区有1 200多个专业和业余文艺团体上演《刘三姐》。参办演出的演员达5.8万多人,观众达1 200万人以上。《刘三姐》还应邀赴北京、上海等全国20几个省、市、自治区演出,并在舞台演出的基础上先后拍成彩色故事片和舞台艺术片,在国内外发行,得到广泛赞誉。1979年歌舞《刘三姐》参加文化部举办的国庆30周年献礼演出,获优秀剧本和演出奖。1980年应邀到香港、新加坡等地区、国家演出,盛况空前,在国内外产生广泛影响。1979—1983年,各地、市文化局根据农村广大观众的需求,组织有创作经验的剧作者长期深入农村体验生活,创作了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批优秀剧目:如《一幅壮锦》、《夫妻情》、《酒葫芦告状》、《梨熟时节》、《欢迎欢迎》、《喜事》、《南山牧童》、《春花戏锅铲嘴》、《宁家》、《睡不着》、《雅丽与勇腊》、《外乡来的情人》、《两亲家》等。 ☚ 一、农村文艺创作及演出 (二)专业表演团体在农村演出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