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一)农村文艺创作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一)农村文艺创作

(一)农村文艺创作

广西农村文化艺术创作遵从党对文艺工作的要求,坚持“为社会主义,为人民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努力发掘、扶植优秀剧(节)目,培养优秀文艺创作人才,提高广西文化艺术创作水平。1958年以来,创作了农村题材的剧(节)目共100多部(台),其中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创作了农村的文化艺术作品37部(台)。60年代初期,根据壮族民间故事传说改编制作的民间歌舞剧《刘三姐》一问世,很快轰动了全广西,中共自治区委在全自治区范围内,开展了群众性的《刘三姐》会演活动,短短几个月时间,全自治区有1 200多个专业和业余文艺团体上演《刘三姐》。参办演出的演员达5.8万多人,观众达1 200万人以上。《刘三姐》还应邀赴北京、上海等全国20几个省、市、自治区演出,并在舞台演出的基础上先后拍成彩色故事片和舞台艺术片,在国内外发行,得到广泛赞誉。1979年歌舞《刘三姐》参加文化部举办的国庆30周年献礼演出,获优秀剧本和演出奖。1980年应邀到香港、新加坡等地区、国家演出,盛况空前,在国内外产生广泛影响。1979—1983年,各地、市文化局根据农村广大观众的需求,组织有创作经验的剧作者长期深入农村体验生活,创作了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批优秀剧目:如《一幅壮锦》、《夫妻情》、《酒葫芦告状》、《梨熟时节》、《欢迎欢迎》、《喜事》、《南山牧童》、《春花戏锅铲嘴》、《宁家》、《睡不着》、《雅丽与勇腊》、《外乡来的情人》、《两亲家》等。
1984年,广西举办第一届剧展,在参加剧展的10台节目中,反映农村题材的占7个,其中《潮涨潮落》、《金花银花》、《风芸趣录》、《灯花》、《八姆正传》、《百鸟衣》等作品获奖。《金花银花》参加1985年第一届全国少数民族题材剧本评奖获金奖。1986年广西举办第二届剧展,又涌现了一批优秀的农村题材剧目。如:《羽人梦》、《潘曼小传》、《山风》、《五子图》、《苗山情》、《菜园子招亲》、《山村裁缝店》、《抽乡亲》、《颁奖》、《酒不醉人》、《茶情绿》、《八角姻缘》等都分别获奖。《羽人梦》参加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题材剧本评奖获金奖。《五子图》超500场的演出,体现了剧目本身的坐标。1991年举办的第三届剧展在23个获奖作品中,反映农村题材的就有《血丝玉镯》、《冯子材》、《苗山妹子》、《双上吊》、《怪诞县官荒唐案》、《醉酒黄雄》、《山乡轶事》、《人情债》、《戏家公》、《张三叔嫁女》、《鸡生鸭熟》、《过关》、《百事叉做媒》、《山的那边》、《送鸭花》、《龙门滩》、《山精》、《夕阳在山那边》等18个,占获奖率的78%。《血丝玉镯》更是受到专家和农民群众的好评,先后获第三届广西剧展桂花奖二等奖、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全国南北戏曲调演优秀剧目奖等十几项全国、自治区大奖,并被移植为壮、粤、彩调、花鼓等剧种,在广西、江西、湖南、湖北等广大农村演出。
改革开放以来,反映农村题材的歌舞剧目的创作层出不穷。舞蹈方面:《洗战衣》、《赶圩归来阿哩哩》、《醉歌》、《苗江飞燕》、《侗笛情歌》、《踩膛》、《双刀舞》、《花山战鼓》、《果灵芝》、《采珠瑶》、《京岛晨歌》、《壮乡山水情》、《挑》、《小溪旁》等,都是受到广大农民群众喜爱,同时也得到专家和各界人士较高评价和肯定的作品。音乐歌曲方面:《抛采贝》、《渔港恋歌》、《捡田螺》、《木虽声声》、《谁愿娶你当花瞧》、《壮乡五月荔枝红》、《春到仡佬冲》、《晨雾中牛铃在响》、《红水河——太阳河》、《关角追》等,这些创作歌曲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反映了各少数民族多姿多彩的生活,颇受广大农民群众的喜爱。

☚ 一、农村文艺创作及演出   (二)专业表演团体在农村演出 ☛
0001522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4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