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一)农村人民公社的收益分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一)农村人民公社的收益分配

(一)农村人民公社的收益分配

自1958年8月底贵州第一个农村人民公社建立以后,很快便在全省实现了公社化。由于“左”的指导思想的影响,农村人民公社的收益分配,中共贵州省委虽曾指示以原农业社为核算单位,公共积累应在公社的统一领导下,根据各农业社的增产情况,确定适当的积累比例,但还是出现了高指标、高征购、高积累的情况。1958年,国家税收由上年的4 415万元增加到8 713万元,增长1倍,农业税占总收入的比例由上年的5. 1%上升到9.2%;集体提留由上年的2 944万元上升到1. 84亿多元,增长5. 27倍,占总收入的比例由上年的3.4%上升到19.5%。虽然1958年总收入达9.47亿多元,比1957年增加,而生产费用却由上年的1. 25亿多元增加到1. 80亿多元,增长44.61%。由于费用增大,税收和提留增多,分给社员的部分由1957年的6. 69亿多元减少到4. 94亿多元,下降26.16%,占总收入的比例由上年的77.1%下降到52.2%, 下降24. 9个百分点。人均分配收入由45. 5元降到33元,减少27.47%。
粮食分配是农村人民公社收益分配的中心问题,也是如何处理好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关系的具体体现。1958年全省参加分配的粮食总计为49. 62亿公斤,比1957年下降2.07%。当年,国家征购16. 58亿公斤,比1957年增长35.68%,所占比例由24. 14%上升到33.41%;分给社员的口粮30. 02亿公斤,比1957年下降15%,其比例由上年的69. 7%降至60.5%。为适应大跃进的需要,口粮一般都留在集体,由集体食堂掌握,不分到户,集体负责供应饭食。1959年初中共贵州省委一届八次会议在“关于整顿和巩固人民公社的决议”中提出: 为了迅速发展生产,在总收人中,扣除生产费用、管理费和缴纳税款以后,适当提高积累的比例。同年8月10日在《关于1959年人民公社基本核算单位秋收试算分配工作的十条指示》中明确规定“扣留比例一般应占总收入的35%—40%,分给社员的占60%—65%,收入特多的基本核算单位,可以提留45%,社员分配占55%,实行供给制和半供给制。”这些分配政策执行后,严重地挫伤了社员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加上连续3年自然灾害,1961年全省人民公社总收入仅为5.67亿多元,比1957年下降35%,分配给社员3.92亿多元,下降41.43%,人均分配收入仅27.1元,给社员生活造成极大困难。
1962年后,中共贵州省委根据党中央指示精神,在农村纠正“一平二调”的“共产风”,并对其“平调”的财物作了认真的清理和退赔,特别是贯彻《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即“六十条”以后,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扩大生产队的自主权;在经营管理上普遍推行了“三包一奖”、“四固定”,以及“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少扣多分”等分配政策,农民负担减轻,积极性提高,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从1962年起,农民收入又逐年增加,到1965年全省农村人民公社总收入达7.84亿多元,比1961年增长38.89%,4年年均递增8.56%;分给社员部分达5.81亿元,年均递增10.31%(表8-2-3,8-2-4,8-2-5)。

表8-2-3 1957—1965年农村经济收益分配

单位: 万元
年份一、总
收入
二、费用
总 计
三、分配
总 计
1.国家
税 收
2.集体
提 留
3.分给
社 员
1957
1958
1959
1960
1961
1962
1963
1964
1965
86 824
94 709
83 943
72 453
56 477
57 618
65 717
69 788
78 441
12 509
18 089
15 724
16 157
8 692
7 682
12 142
12 217
11 297
74 315
76 620
68 219
56 296
47 785
49 936
53 575
57 571
67 144
4 415
8 713
7 942
8 115
5 495
4 591
4 857
5 192
5 250
2 944
18 469
10 597
4 854
3 072
3 110
3 187
3 512
3 819
66 956
49 438
49 680
43 327
39 218
42 235
45 531
48 867
58 075

表8-2-4 1957—1965年农村经济收益分配

年份各项分配占总收入比重(%)
总收入1.各项
费 用
2.纯
收入
国家
税收
集体
提留
分给
社员
1957
1958
1959
1960
1961
1962
1963
1964
1965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4.4
19.1
18.7
22.3
15.4
13.3
18.5
17.5
14.4
85.6
80.1
81.3
77.7
84.6
86.7
81.5
82.5
85.6
5.1
9.2
9.5
11.2
9.7
8.0
7.4
7.5
6.7
3.4
19.5
12.6
6.7
5.4
5.4
4.8
5.0
4.9
77.1
52.2
59.2
59.8
69.4
73.3
69.3
70.0
74.0

表8-2-5 1957—1965年人均农村经济收益分配

单位: 元
年份一、总
收入
二、费用
总 计
三、分配
总 计
1.国家
税 收
2.集体
提 留
3.分给
社 员
1957
1958
1959
1960
1961
1962
1963
1964
1965
59.0
63.2
56.4
50.3
39.0
38.9
43.3
45.7
49.3
8.5
12.1
10.6
11.2
6.0
5.2
8.0
8.0
7.1
50.5
51.1
45.8
39.1
33.0
33.7
35.3
37.7
42.2
3.0
5.8
5.3
5.6
3.8
3.1
3.2
3.4
3.3
2.0
12.3
7.1
3.4
2.1
2.1
2.1
2.3
2.4
45.5
33.0
33.4
30.1
27.1
28.5
30.0
32.0
36.5

1958—1960年的3年间,生产队实行集体食堂制度,口粮由集体保存,指标到户,坚持伙食供给制,口粮由生产队负责供给,油、盐、菜、柴由生产队负责解决。群众对此不满,加上自然灾害,粮食连年减产,1960年全省人民公社分配粮食总计仅29.56亿公斤, 分给社员的口粮, 人均仅72.5公斤, 给农民生活带来极大困难。随着“六十条”的贯彻执行, 工作中的失误得到纠正, “按劳分配”等政策逐步落实, 粮食采取“三七”开的分配办法(即劳动分粮占30%, 基本口粮70%),粮食生产得到较快的恢复。1965年, 全省人民公社粮食分配总计达46.41亿公斤, 比1960年增长57%, 5年平均递增9.44%, 恢复到1957年总分配数的91.59%;分给社员口粮31.14亿公斤, 比1960年增长近2倍, 人均分配口粮195.7公斤, 比1960年增长1.7倍, 恢复到1957年的81.54%(表8-2-6,8-2-7, 8-2-8)。

表8-2-6 1957—1965年农村经济收益分配

单位: 亿公斤
年份粮食分
配总计
1. 国家征购2. 集体提留3. 分给社员
数量比重(%)数量比重数量比重(%)
1957
1958
1959
1960
1961
1962
1963
1964
1965
50.67
49.62
48.82
29.56
30.48
34.26
34.26
32.55
46.41
12.22
16.58
19.60
16.25
9.92
9.84
9.85
11.01
10.71
24.12
33.41
40.15
54.97
32.55
28.72
28.75
33.82
23.21
3.13
3.02
3.05
2.88
2.98
3.24
3.27
3.87
4.50
6.18
6.09
6.25
9.74
9.78
9.46
9.54
11.89
9.70
35.32
30.02
26.17
10.43
17.58
21.18
21.14
27.67
31.14
69.70
60.50
53.60
35.29
57.67
61.72
61.71
64.29
67.09

表8-2-7 1957—1965年人均农村经济收益分配

单位: 公斤
年份粮食分
配总计
1. 国家征购2. 集体提留3. 分给社员
数量比重(%)数量比重数量比重(%)
1957
1958
1959
1960
1961
1962
1963
1964
1965
344.3
330.7
267.9
205.5
210.6
231.3
225.7
278.6
291.7
83.0
110.5
131.9
113.0
68.6
66.4
65.0
72.1
67.7
24.1
33.4
49.2
55.0
32.6
28.7
28.8
25.9
23.2
21.3
20.1
20.5
20.0
20.6
21.9
21.5
25.4
28.3
6.2
6.1
7.7
9.7
9.8
9.5
9.5
9.1
9.7
240.0
200.1
115.5
72.5
121.4
143.0
139.2
181.1
195.7
69.7
60.5
43.1
35.3
57.6
61.8
61.7
65.0
67.1

表8-2-8 1957—1965年农村经济收益分配基本情况

年份基本核算
单 位
(万个)
参加分配
户 数
(万户)
参加分配
人 数
(万人)
参加分配
劳 力
(万个)
年末储备粮
(亿公斤)
1957
1958
1959
1960
1961
1962
1963
12.53
12.35
11.95
12.04
16.95
18.22
17.94
319.6
336.6
338.4
338.5
357.8
352.8
352.2
1 471.6
1 500.2
1 486.6
1 438.3
1 447.0
1 481.1
1 517.7
777.5
638.7
620.9
601.3
661.2
652.8
657.8
 
1964
1965
18.08
17.69
352.0
359.7
1 527.1
1 591.1
683.4
714.4
1.57
2.43
☚ 二、收支曲折发展阶段   (二)农民家庭收支情况 ☛
0001311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2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