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村人口的演变
新中国成立前, 黑龙江省农村人烟稀少, 农民生活困难, 死亡率很高。新中国成立后, 随着资源的开发和经济的发展, 农村人口增长迅速。据统计, 1995年黑龙江省农村人口已达1840.9万人, 相当于1949年末农村总人口 (759.9万人) 的2.4倍。全省农村人口的迅速增长, 为黑龙江省农村开发、建设提供了雄厚的人力资源, 但也给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很大压力。
1.农村人口自然增长。黑龙江省农村人口由1949年的759.8万人发展到1995年的1840.9万人,是由人口自然变动和机械变动两个因素叠加的结果。其中自然变动是黑龙江省农村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约占70%; 机械增长约占30%。新中国成立46年来, 大体上经历了7个不尽相同的阶段。
第一阶段: 1958年以前, 由于盲目生育, 导致人口大幅度增长, 这个时期农村人口出生率很高, 年均人口出生率达3.44%, 出生人口累计158.9万人, 年均增长31.7万人。
第二阶段: 1959—1962年, 正值我国国民经济暂时困难时期, 农村人口增长缓慢, 形成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发展过程中的低谷阶段。这个时期人口出生率较低, 年均人口出生率2.93%。年均出生人口为30.1万人, 比前一阶段低0.51个百分点。
第三阶段: 1963—1965年, 由于国民经济处于调整时期, 出现弥补性生育高峰, 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迅速回升。这个期间年均人口出生率达4.12%, 年均出生人口达52.7万人。
第四阶段: 1966—1973年, 由于受 “文化大革命” 的冲击和影响, 人口生育处于无序状态, 出生率持续升高, 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自然增长最快、增幅最大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 年均出生率达2.25%, 年均出生人口达51.3万人, 其中最高年份1970年出生率达3.6%。
第五阶段: 1974—1985年, 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有效实施, 农村人口出生率逐年下降。这期间年均人口出生率为1.65%。年均出生人口32.6万人, 其中1983—1985年, 3年出生率降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低水平。
第六阶段: 1986—1990年, 由于历史上两次生育高峰的惯性作用, 农村开始出现第三次生育高峰, 人口出生率有所回升。1990年农村人口出生率达1.95%。
第七阶段: 1991—1995年, 随着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步健全, 越来越多的农民接受了少生快富奔小康的计划生育新观念。因此, 计划生育政策在广大农村得到进一步落实,农村人口增长基本得到控制。据1995年全省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测算, 人口出生率为1.32%。比1991年下降0.32个百分点, 比1994年下降0.19个百分点, 人口死亡率为0.53%。比1994年下降0.01个百分点; 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79%, 比1994年下降到0.18个百分点。据此推算,1995年黑龙江省农村人口为1840.9万人, 占全省总人口的49.7%。
2.农村人口机械变动。黑龙江省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经济地位, 人口机械变动对全省农村人口的增长影响很大。新中国成立初期, 黑龙江省经济基础十分薄弱, 但幅员辽阔, 资源丰富, 为适应开发、建设的需要, 国家有计划地积极迁入了大批移民。主要方式有4种:
❶大批复员官兵及其家属, 到黑龙江省垦荒支边, 开发三江平原, 建立起一批庞大的国营农场群;
❷国家统一组织的集体移民到黑龙江农村, 建立起移民新村;
❸京、津、沪、江、浙、皖等省市大批知识青年到黑龙江插队落户;
❹全国各地自然流入黑龙江省农村的人口。据不完全统计: 50、60年代,全省农村平均每年自然流入人口20万人左右, 70年代约15万人左右。80年代末出现了人口 “倒流”现象。新中国成立以来, 黑龙江省人口迁移变动情况,大体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1949—1961年为迁入人口急剧增长阶段。这一时期, 随着大型企业的迁入, 大量接收关内移民、灾民、十万官兵转战“北大荒” 和大批自然流入人口等较大规模的迁移活动都发生在这个时期。据有关资料记载: 1955—1961年, 年均净迁入量达34.7万人,净迁入总人口243.6万人。
(2) 1962—1968年为迁入人口缓增阶段。由于3年自然灾害和“文化大革命” 的影响, 年净迁入量降到0.12万人, 出现了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迁移人口“倒流” 现象。
(3) 1969—1980年, 是人口机械迁出迁入变动较大的阶段。这个期间移入人口主要是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加之外省自然流入人口, 机械增长约150.7万人。其中95%以上是 1978年以前增加的人口。1969—1974年, 外省市知识青年40万人, 占同期机械增长人口的25.3%。但自1976年以后由于政策调整, 外省大批知识青年陆续返城 (籍), 致使人口迁入率由 1970年的8.3%, 下降到1980年的1.7%,1981年还出现了迁出大于迁入的现象。
(4) 1981—1995年为迁入人口负增长阶段。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随着全国各地经济形势的好转,黑龙江省农村连续出现迁移人口的 “倒流” 现象。1981—1988年每年平均净出4.2万人, 1989—1995年每年平均净出8.1万人左右, 其中1984年净出9.5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