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至正中大理童谣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至正中大理童谣》
莫道君为山海主, 山海笑咳咳。 园中花谢千万朵, 别有明主来。 ——清·陈衍《元诗纪事》卷四十五 真挚的情感、生动朴素的语言应该说是民间文学十分突出的特点,而在民歌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因为诗歌创作的第一要素就是“真”,作为“我口唱我心”,没有忸怩造作之态的民歌更是体现了这种品质。这首民谣,若要深究,其中思想意识方面并非没有值得商议之处,但其直露无碍不加掩饰的情感与特殊的表情方式构成一种明净的单纯美,读来颇为动人。 元末至正二十八年(1368),朱元璋灭元,建立了明朝政权。地处西南的云南大理的总管见大势已去,赶紧派人奉表请降。对元代统治政权早就十分不满的大理人民自然非常喜悦,他们唱道:“不要说尊贵的长官您是我们平民百姓的主人了,如今我们喜上眉梢开怀大笑。请看园中昔日的鲜花已经凋谢,将有圣明的君主来取代你们啰”。获释的欢欣和对未来的期待之情流溢在字句之间,乃至每一个音节之中。 “山海笑咳咳”之“咳咳”二字是民歌中常见的摹声,用在此处使我们仿佛可以听到回荡在山林幽谷之中经久不绝的笑声。这是对腐朽政权即将崩溃的欢呼,更是对未来的憧憬。 盼望“明主”或“真命天子”的到来是封建社会人们固有的思想意识,有人称之为“皇权”思想。中国的平民百姓世世代代受着沉重的剥削压迫,他们不满自己的现状,要求反抗斗争,追求平等、平均。可是作为小私有者,他们又有狭隘保守的一面,尤其是受地主阶级的封建道德伦理思想的侵蚀,使得他们只能将梦寐以求的平等、平均的社会理想寄托在某个“真命天子”的身上。可悲的是他们一代代重复着这样的梦,而一个个的梦总是破灭,因为无论是“暴君”还是“明主”,他们都是封建制度的代表人物,他们不可能真正改变中国穷苦百姓的命运。 显然,农民思想意识中的这种局限性是封建社会本身造成的,我们今天对之不能过于苛求,正如何其芳先生在《陕北民歌选·序》中所说的:“旧的民间文学既然是封建社会和半封建社会的产物,如果在它身上找不出封建阶级的影响,那反而是奇怪的,不可想象的。要紧的是我们应该认识它的根本性质。”这也是我们今天看待旧民歌所应持有的态度,何况作为抒发劳动人民真情实感的民歌在文学美学等方面尚有其独特的价值。 民歌创作虽如“天籁”,不似文人诗作那样颇为注重技巧的修饰,但是有时为了便于记诵与流传,民歌作者从生活实际出发有意无意地作些艺术的加工以增强形象性与生动性,尤其是童谣更要带点趣味性,以便儿童乐于传唱。这首大理童谣中比喻、拟人等手法的运用,使作品的艺术性明显增强。如说“山海笑咳咳”。“山海”指老百姓,实际的山海显然不会笑,此处则是将山海拟人化了,仿佛山在欢呼水在欢笑,由此生动形象地抒发了人民欢悦的心情。后两句则用园中凋谢的鲜花来隐喻摇摇欲坠的大理总管的统治,也十分生动,与前两句联系来看,这两句似乎游离开去,与前面的意境不很统一,但这恰是民歌不甚注重修饰所会产生的现象,可以说也是民歌的特点之一吧。 至正中大理童谣这是一首在元代至正年间流行于云南大理的一首童谣。 云南大理,本是一个半独立性的少数民族地区。据《大理县志稿》记载,元至正二十八年,朱元璋率农民起义军攻破燕京,赶走了元朝统治者。大理的总管段宝,见大势所趋,就派人奉表请降。这首童谣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产生了。 童谣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表达了人民的火热情感。“山海”即苍山洱海,借代大理地区。“君”和“山海主”指的是大理总官段宝。段宝的父亲段功,曾经帮助云南的元统治者梁王镇压过农民起义军明玉珍的队伍。而段宝的这次请降,并不是深明大义,顺应潮流,而是企图另觅靠山,继续在大理称王称霸,鱼肉人民。人民早已看穿了他的把戏,对他予以了无情的嘲讽。 “笑咳咳”,以口语入歌,纯真自然,在对“山海主”表示了极大的鄙弃和讥刺的同时,也抒发了人民心底的喜悦,以至情不自禁地朗朗笑出声来。“笑咳咳”表达了人民今日之喜,也衬出了昔日之悲。过去,大理人民在元统治者和大理统治者的双重压榨下,一直在死亡线上苦苦挣扎。现在,于农民起义军的摧枯拉朽之下,元朝统治大厦将倾,大理总管的统治地位也似将灭。面对这样的形势,人民怎能不从心底发出爽朗的笑声? “园中花谢千万朵”,再次以比喻的手法,高度而准确地概括出反动统治者濒临灭亡的形势:人民起义,如火如荼;反动政权,行将崩溃。“园中花谢干万朵”,是自然规律使然;反动政权行将崩溃,则是历史的必然。如同园中的花朵凋零、破败是不可逆转的一样,反动统治的覆灭也是不可抗拒的,任何把戏都将枉费心机。 “明主”,指的是人民理想中的、能真正关心人民疾苦、造福人民的领袖。希望 “别有明主来”,正说明现在的统治者是残害百姓的独夫民贼; 企盼“别有明主来”,表达了人民对自由安定的幸福生活的热切期待。此外,盼望“明主”来,还有一层意义。来的若真是明君,那么段宝之流妄想以请降来换取大理土皇帝的地位,继续剥削和压迫人民的阴谋就不会得逞,人民就会脱离苦海,获得新生。因此,“别有明主来”是人民的坚定信念,更是人民的殷切希望。 这首民歌篇幅短小而内容丰富深刻。全诗才四句二十四字,然而就在尺笺之中,不仅表达了人民对反动统治者的憎恶和满腔愤怒,表达了人民要推翻反动统治的意志,更充分表现了人民的期待和向往。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