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至死不悟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当前位置:主页 > 成语大全 > 成语故事 > 至死不悟 【出处】: 唐·柳宗元《三戒·临江之糜》: “三年, 麋出门, 见外犬在道甚众, 走欲与为戏。外犬见而喜且怒, 共杀食之, 狼藉道上。麋至死不悟。” 【故事】: 古时候, 临江地方有个人捉到一只小麋鹿,便喂养在家。他家中豢养的几条狗, 看到主人带回一只小鹿, 个个垂涎三尺, 跑上来要吃它, 被主人赶跑了。后来, 他每天把小鹿抱到狗旁, 让狗接近它, 并让小鹿跟狗在一起玩。狗懂得主人要保护小鹿的心意, 因此, 即使口水直流, 也只得强忍着亲昵小鹿。小鹿也把狗当成朋友, 和狗打滚逗乐, 十分随便。三年后, 小鹿长大了, 胆子也越来越大。一次, 它独自出门去玩, 看见有几只别人家的狗, 便跑去和它们玩耍。这些狗看了既高兴又发怒。发怒的是这只鹿竟如此大胆, 高兴的是竟有这么好的肥肉送到嘴边来。于是一拥而上, 吃了麋鹿, 把它的骨头丢在路上。这只麋鹿直到大难临头都不明白为什么被狗咬死。 【意思】: 直到死时仍然没有醒悟、明白过来。至:到。悟:醒悟、觉悟。也比喻顽固不化。 【古例】: 毛泽东《国民党反动派由“呼吁和平”变为呼吁战争》:“国民党死硬派就是这样倒霉的,他们坚决地反对人民,站在人民的头上横行霸道,因而把自己孤立在宝塔的尖顶上,而且至死也不悔悟。”
当前位置:主页 > 成语大全 > 反义成语 > 恍然大悟;执迷不悟;至死不悟 恍然大悟 恍然:猛然醒悟的样子。一下子明白、醒悟过来。常作谓语,有时亦作定语、状语。 例 听着这比桃花还美的春之歌,我恍然大悟:原来,这人民公社的藏族女拖拉机手,才是高原最美的报春花。(杨星火《雪山之春·报春花》)梅佐贤听到最后一句才恍然大悟自己今天演出了一个大傻瓜的角色,给陶阿毛玩了这么久,自己一点也没有察觉。(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二) 执迷不悟 见90页。 至死不悟 到死都不醒悟。语义重。常作谓语,亦作定语。 例 至袁氏今日,势已穷蹙,而犹徘徊观望,不肯自归于失败,此固由其素性贪利怙权,至死不悟。(孙中山《第二次讨袁宣言》)中国僧徒对天竺佛书深信不疑,有如病僧服青龙汤,受了害还至死不悟。(范文澜《中国通史》第四册第七章)
至死不悟谓到死仍不醒悟。语出东晋·葛洪《抱朴子·道意》:“求乞福愿,冀其必得,至死不悟,不亦哀哉?”唐·柳宗元《三戒·临江之麋(mí)》讲述了这样一个寓言故事: 古时候,临江地区有一个人活捉了一只小麋鹿,便把它带回家中喂养。他家中豢养的几条狗一个个垂涎三尺,走上前来要吃掉它,被主人生气地赶跑了。从此以后,他每天把小鹿抱到狗的旁边,让小麋鹿和狗一块儿做游戏。狗虽然想吃小麋鹿,但因为怕主人,只好作罢。小麋鹿看见这些狗都不侵犯自己,便把狗看成自己的朋友。 一天,它独自走出家门去玩,看见路上有几只别人家的狗,便跑过去和它们一起玩耍。这些狗见竟有这么好的肥肉送到嘴边,便一拥而上,把麋鹿吃掉了。这只麋鹿到死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死(原文是“麋至死不悟”)。 现人们多用“至死不悟”来形容愚昧或顽固不化。 当前位置:主页 > 成语大全 > 精品成语 > 至死不悟 至:到。悟:醒悟,觉悟。到死都不觉悟。形容顽固到极点。巴金《我的梦》:“我究竟做过了什么举动会使人相信我要自杀呢?难道我是一个~的人么?” 〔出处〕《抱朴子·道意》:“求乞福愿,冀其必得,至死不悟,不亦哀哉?” 〔变式〕到死不悟 〔近义〕执迷不悟 顽固不化 〔反义〕迷途知返 翻然悔悟 〔辨析〕“至死不悟”偏重不觉悟的时间,“执迷不悟”偏重不觉悟的原因,“顽固不化”偏重坚持错误的顽固态度。另见“死心塌地”(539页)。
至死不悟zhìsǐ-bùwù谓到死仍不醒悟。语出东晋·葛洪《抱朴子·道意》:“求乞福愿,冀其必得,至死不悟,不亦哀哉?”唐·柳宗元《三戒·临江之麋(mí)》讲述了这样一个寓言故事: 至死不悟(反)顿悟前非 痛定思痛 败子回头、浪子回头、迷途知返、悬崖勒马[勒马悬崖];顽固不化、执迷不悟、至死不悟○败子回头bài zǐ huí tóu败家子改邪归正,重新做人:~金不换|希望那些失足青年,早日~,获得新生|古语有云,~便作家。 ○浪子回头làng zǐ huí tóu比喻干了许多坏事的人改过自新:~金不换|~,黄土也能变成金|~,才有出路。 ○迷途知返mí tú zhī fǎn迷失道路之后,知道再返回到正路上来,比喻犯了错误之后知道改正:可怕的是执迷不悟,可喜的是~|如能~,还不算晚|~是好汉|或许丈夫会~|你什么时候~,改邪归正了 |你应该再给他一次机会,或许他能~呢? ○悬崖勒马xuán yá lè mǎ比喻到了危险的边缘及时醒悟回头:~,立即回头|~正是时候|你必须改弦更张,~| 当机立断,~|如果不~,肯定要摔得头破血流。也说〖勒马悬崖〗。 ●顽固不化wán gù bù huà坚持错误,不肯改悔:有些首犯、要犯实在~|他们始终抱着~的态度。 ●执迷不悟zhí mí bù wù坚持错误,毫不觉悟:~是非常危险的|你怎么还~|要还~,留心武工队的神枪|如她~,不听劝告,就开除她。 ●至死不悟zhì sǐ bù wù到死都不觉悟:那些~的坏分子,只能是自绝于人民|看他那副~的表情|~的匪徒还在负隅顽抗。 至死不悟 至死不悟到死都不醒悟。形容糊涂到底。 ☚ 瞎子摸鱼 不了事 ☛ 不悔改 不悔改多次告诫,仍不悔改:屡诫不悛 屡戒不悛 ☚ 不改 作恶不改 ☛ 不觉悟 不觉悟不悟(至死~) ☚ 不知 不懂 ☛ 至死不悟到死都不觉悟。唐代柳宗元《临江之麋》: “麋出门,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戏,外犬见而喜且怒,其杀食之,狼藉道上,麇至死不悟。” 至死不悟zhì sǐ bù wùincorrigibly stubborn;never wake up to the fact; refuse to repent even at death’s door; remain benighted to the end of one’s days 至死不悟refuse to come to one’s senses to the very end;be incorrigibly stubborn 至死不悟zhì sǐ bù wù形容到死也没有醒悟。incorrigibly subborn, remain benighted to the end of one’s days, not repent even unto death 至死不悟zhì sǐ bù wù【解义】到死也不悔悟。形容顽固之极。 至死不悟zhì sǐ bù wù到死也不醒悟。“至”,到;“悟”,醒悟。唐·柳宗元《临江之麋》:“麋出门,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外犬见而喜且怒,共杀食之,狼藉道上,麋至死不悟。” 至死不悟古时候,临江地区(今江西省清江县)有一个人外出打猎,捉到了一只小麋鹿,心中十分高兴,便把这小麋鹿带到家中养了起来。 至死不悟zhì sǐ bù wù至:到。悟:醒悟,觉悟。到死都不觉悟。形容顽固到极点。巴金《我的梦》:“我究竟做过了什么举动会使人相信我要自杀呢?难道我是一个~的人么?” 恍然大悟;执迷不悟;至死不悟huǎng rán dà wù;zhí mí bù wù;zhì sǐ bù wù恍然大悟 恍然:猛然醒悟的样子。一下子明白、醒悟过来。常作谓语,有时亦作定语、状语。 痛定思痛tòng dìng sī tòng至死不悟 至死不悟zhì sǐ bù wù悟:醒悟。直到死还不觉醒、悔悟。 至死不悟zhìsǐ-bùwù至:到。到死仍不醒悟。形容极其顽固。 至死不悟zhì sǐ bù wù到死都不醒悟。形容非常顽固。 至死不悟zhì sǐ bù wù【解义】 到死也不悔悟。形容顽固之极。 至死不悟zhi si bu wu至:到。悟:醒悟。至死仍不觉悟。形容极其执迷、顽固。 【至死不悟】zhì sí bù wù指人到死都不醒悟。形容糊涂到底。悟:觉醒,明白。 至死不悟zhìsǐ-bùwù〔述补〕 到死都不醒悟。唐·柳宗元《河东先生集·临江之麋》:“麋出门,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外犬见而喜且怒,共杀食之,狼藉道上,麋~。” 至死不悟zhì sǐ bù wù至:到,达。悟:醒,觉悟。即到死都不觉悟。形容顽固之极,糊涂之极。唐·柳宗元《临江之麋》:“麋出门,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外犬见而喜且怒,共杀食之,狼藉道上,麋至死不悟。”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