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业生产条件 (一)农业生产条件(1)气候。该区气温低,河谷平原及丘陵地带,年均气温2~4℃,≥10℃积温2 000~2 800℃,无霜期125天左右,青河、富蕴只有70~100天。作物一年一熟,可种春麦、大麦、豌豆、胡麻、油菜、马铃薯、苜蓿及喜凉蔬菜等。冬季寒冷,极端最低气温富蕴达-50℃。乌伦古河下游、额尔齐斯河北屯至布尔津的河谷地带气温较高,能种植玉米、水稻。年降水量,平原110~190毫米,中高山地带400~600毫米。 (2)水资源。额尔齐斯河年径流量112.2亿立方米,约引用1/10,其余流出国外。乌伦古河年径流量12亿立方米,年际变化大。此外,还有吉木乃山溪水系,年径流量1.7亿立方米。 (3)荒地资源。据《新疆土地资源》一书(下同)提供,该区草质植被覆盖度小于5%的宜农荒地有52.18万公顷,主要分布在福海县。其中,一等地占0.49%,二等地占8.83%,三等地占90.68%。 (4)草场资源。据自治区畜牧厅组织完成的新疆草场资源调查成果资料(下同)提供,该区有天然草场986.67万公顷,可利用面积726.67万公顷,占自治区的15.14%,其中割草场14.31万公顷。人工草场1.49万公顷。天然草场缺水面积占61.36%。可利用草场饲草贮量758.1万吨,其中夏牧场占39.8%,冬牧场和春秋牧场,分别占28.6%和28.2%。草场理论载畜量1 259.89万只羊单位。可利用天然草场,一等面积占4.0%,二等占37.1%,三等占14.5%,四等占23.7%,五等占20.7%。 (5)森林资源。据《新疆森林资源汇编》(下同)提供,该区林业用地89.27万公顷,有林地38.54万公顷,占全自治区的25.3%,其中山区天然林36.12万公顷,占全自治区的36.6%;河谷次生林1.84万公顷,占全自治区的72%。疏林地18.13万公顷,灌木林地12.29万公顷,无林地17.09万公顷。土地森林覆被率4.39%。活立木蓄积量9 508.3万立方米,占全自治区的36.2%,人均占有180.9立方米,为全自治区的10.9倍,是自治区主要商品木材产区之一。 ☚ 一、阿尔泰山南坡牧林水产区 (二)农业生产特点 ☛
(一)农业生产条件 (一)农业生产条件(1) 气候。年平均气温 5℃以上,≥10℃积温2 300~3 600℃,适于春麦、玉米、油料、甜菜等作物生长。精河县和博乐市附近,热量资源丰富,是自治区优质棉重要产地。 年降水量平原一般为200毫米,中山带可达300毫米,2 000米以上山地降水更多。年降水量夏季占40%,春季占20%~40%,有利于农作物和牧草生长,也为发展旱地农业提供了较好条件。 (2)水资源。该区地表水年径流量35亿多立方米,主要集中于春季,且洪水期短,加上水库调蓄能力不足,水资源利用率低,夏收作物用水供不应求,塔城、额敏因秋水少,还影响播种。地下水动储量21.6亿立方米,埋深一般5~20米,水质好,易开发,但利用量尚少。 (3)荒地资源。该区有宜农荒地29.24万公顷,其中,一等地占11.44%,二等地占40.12%,三等地占44.67%,四等地占3.55%。荒地质量较好,主要分布在和布克赛尔县。 (4)草场资源。该区共有天然草场686.67万公顷,其中可利用面积589.0万公顷,占自治区的12.3%;缺水草场171.73万公顷,占天然草场的25.0%;在可利用草场中,割草场6.48万公顷,半人工草场1.03万公顷,退化草场143.73万公顷。人工草场1.6万公顷。 可利用天然草场贮草量857万吨,其中冬牧场占49.9%,夏牧场占26.5%;理论载畜量,夏牧场为601.9万只羊单位,冬牧场为351.3万只羊单位。可利用天然草场面积,一等占7.0%,二等占29.2%,三等占37.6%,四等占14.5%,五等占11.7%。 (5)森林资源。林业用地17.2万公顷,有林地7.99万公顷,占全自治区的5.25%,其中山区天然林5.23万公顷,平原荒漠林与河谷次生林1.0万公顷,平原人工林1.76万公顷。土地森林覆盖率0.91%。活立木蓄积量1 008.3万立方米,占全自治区的3.84%。 ☚ 二、准噶尔西部山地农牧区 (二)农业生产特点 ☛
(一)农业生产条件 (一)农业生产条件(1) 气候。热量资源丰富多样。 ❶伊犁河干流河谷平原。年平均气温7.5~9.2℃,≥10℃积温2 940~3 500℃,无霜期160~170天,可两年三熟。适种小麦、玉米、水稻、大豆、甜菜、油菜、啤酒花及薯类等作物; ❷特克斯河与喀什河谷丘陵区。年平均气温5~6℃,≥10℃积温2 300℃左右,无霜期100~142天,一年一熟。主要作物有小麦、大豆和油菜、胡麻、马铃薯等。苹果品质优良,且病虫害少; ❸昭苏盆地。海拔在1 600米以上,年均气温近3℃,≥10℃积温1 340℃,无霜期80多天。农作物有春麦、大麦、油菜、胡麻、马铃薯等。气候凉爽,小麦成熟度低,品质差,但有利于牲畜上膘和马铃薯块根生长; ❹山区中海拔800~1 200米的谷地。冬季逆温层土地面积约74.0万公顷,其中最佳带海拔900~1 100米的谷地约36. 67万公顷,有灌溉条件的13. 3万~20.0万公顷。逆温层是园艺果树栽培的天然基地,是喜温凉作物的高产区,是放牧牲畜避寒的天然 “良港”。 降水较多。年降水200~500毫米,是自治区平原区降水最多的地区。一般随海拔升高,降水量增加。山区降水较多,利于旱地农业。 (2) 水资源。伊犁河年径流179亿立方米,占全自治区的20. 3%,流出国境的达130亿立方米左右,有待开发利用。区内地下水可开采量12亿~13亿立方米,水质较好。霍城、察布查尔2县可建立水源地。 该区水能资源约700万千瓦,占全自治区的1/5,对发展区内和全自治区经济作用很大。 (3) 荒地资源。该区宜农荒地很少,只有2.05万公顷,分布在伊犁地区的5个县中(霍城县为1.26万公顷),其中,9个县市中一等地占18. 13%,二等地占9. 55%,三等地占29. 63%,四等地占42.67%。 另据中国科学院新疆资源综合考察队调查,草质植被覆盖度小于15%的宜农荒地有48.0万公顷,质量是全自治区最好的。 (4) 草场资源。该区有天然草场341. 95万公顷,其中可利用面积310.43万公顷,占全自治区的6.47%,草的盖度高,产草量多,是我国三大优良草场之一。在可利用面积中,割草场78. 25万公顷,占全自治区的50.43%; 半人工草场3.71万公顷,占全自治区的36.3%; 人工草场3. 34万公顷,占全自治区的26. 77%。缺水草场39. 19万公顷,占本区天然草场11.46%,占全自治区缺水天然草场的1.8%。可利用天然草地饲草贮量为1 158.3万吨,其中夏牧场占44.01%,冬牧场占31. 64%; 理论载畜量夏牧场为887.2万只羊单位,冬牧场为559. 6万只羊单位。 (5) 森林资源。该区林业用地52.43万公顷,其中: 山区天然林44.08万公顷,河谷次生林2.4万公顷,平原人工林5. 96万公顷。有林地25.3万公顷,占全自治区的16.6%。土地森林覆被率5. 5%。活立木蓄积量8 710万立方米,占全自治区的33.2%,人均46.7立方米,为全自治区的2.8倍,是自治区主要林区之一。 ☚ 三、伊犁河谷农牧林区 (二)农业生产特点 ☛
(一)农业生产条件 (一)农业生产条件(1) 气候。平原区年均气温6~7℃,1月平均气温-17~-21℃,7月平均气温24~26℃,≥10℃积温3 400~3 800℃,无霜期160~180天,日照2 600~3 000小时。适于甜菜、早熟陆地棉、小麦、玉米等作物生长。小麦收获后尚有积温1 400~2 000℃,可复播蔬菜、绿肥、糜子、荞麦等作物。 (2) 水资源。平原农区年降水150~200毫米,年蒸发量1 700~2 200毫米,克拉玛依市达3 100~3 600毫米。冬季积雪厚度15~25厘米,公路干线南部较深,车排子、莫索湾等地常在10厘米以下,冬麦易受冻害。天山前山带年降水250毫米以上,中山带以上可达600毫米。 地表水年径流量40多亿立米,其中春季占15%,夏季占57%,秋季占18%,冬季占10%。春季生产缺水尤以5月份为最。该区有水库50多座,库容7亿多立方米,灌溉农田20.0万公顷,为自治区平原水库最多的地区。地下水动储量10亿立方米,已有配套井1 000多眼,对缓解春旱、秋播用水起到了一定作用。 (3) 荒地资源。宜农荒地48.24万公顷,其中三等地占73%,主要分布在克拉玛依、奎屯、乌苏、呼图壁等市县。 (4) 草场资源。天然草场面积366.44万公顷,可利用面积297. 97万公顷,其中,天然割草场2. 5万公顷,半人工草场1.05万公顷,退化草场147. 97万公顷。人工草场6 600公顷。缺水草场146.06万公顷,占天然草场面积的39.86%。 可利用草场贮草量241. 57万吨,其中冬牧场占38. 2%,春秋牧场占34. 71%。理论载畜量冬牧场为177.4万只羊单位,夏牧场为142.81万只羊单位。 在可利用草场面积中,一等的占7. 37%,二等的占10.45%,三等的占35. 55%,四等的占44. 50%,五等的占2. 13%。 (5) 森林资源。该区林业用地37. 19万公顷,其中: 山区天然林11.43万公顷,平原荒漠林5. 48万公顷,平原人工林20. 27万公顷。有林地10. 25万公顷,占自治区的6.73%。灌木林地2. 81万公顷。土地森林覆盖率2.04%。活立木蓄积量1 724.82万立方米,占自治区的6. 57%,人均占有10.5立方米,为自治区人均占有量的63. 3%。 ☚ 四、天山北坡西部农区 (二)农业生产特点 ☛
(一)农业生产条件 (一)农业生产条件(1) 气候。因受地形的影响,地区气候差异明显。以山前平原为例,木垒至巴里坤一带地势较高,气温低,无霜期短,热量资源较少。由此向东向西热量都呈增多的趋势。如巴里坤年均气温1.1℃,≥10℃的积温1 739.3℃,无霜期103. 7天。伊吾年均气温3.5℃,≥10 ℃积温2 065. 7℃,无霜期158.4天。昌吉—米泉一带,年均气温2~6℃,≥10℃积温3 100~3 300℃,无霜期150~160天,可种植水稻等喜温作物,麦收后可复播蔬菜、绿肥等。三塘湖—淖毛湖一带,虽纬度偏北,因地势低洼,为该区热量最丰富的地区,年均气温8~10℃,≥10℃积温3 450~4 180℃,无霜期170多天,适于棉花等多种作物生长,但多大风。 平原区降水170~290毫米,南部山区可达500毫米,春夏两季占60%以上,吉木萨尔至巴里坤的低山地带,具有发展旱地农业的较好条件。 (2) 水资源。本区共有126条河流,均为独立的小水系,年均径流量28.64亿立方米。较大的河流主要集中在西部,愈往东河流愈短小,伊吾县地表水年径流量只有0. 9亿立方米。 该区乌鲁木齐、昌吉、米泉等地,由于地表水较短缺,多年来超采地下水,不少地方 “漏斗” 日益加深。 (3) 荒地资源。该区土地面积中,山地占57.3%,沙漠占12. 4%,平原占30.1%,水面占0.2%。有宜农荒地43. 59万公顷,其中,一等地占4.26%,二等地占1. 44%,三等地占91.23%,四等地占3. 07%。宜农荒地主要分布在昌吉、奇台、阜康等县市。 (4) 草场资源。该区有天然草场711.6万公顷,可利用面积656.24万公顷,占自治区的13.67%,其中天然割草场4.43万公顷,半人工草场2. 25万公顷,退化草场305. 8万公顷。人工草场1. 17万公顷。缺水草场449.02万公顷,占天然草场总面积的63.1%。 天然可利用草场,按利用季节,以冬牧场面积最大,为345. 75万公顷,其次是春秋牧场,为219. 17万公顷; 总贮草量1 225万吨,其中夏牧场占17. 50%,冬牧场占12. 84%;理论载畜量冬牧场为293. 23万只羊单位,夏牧场为251. 64万只羊单位。 (5) 森林资源。该区林业用地54. 71万公顷,其中,山区天然林21.05万公顷,平原荒漠林3.88万公顷,平原人工林29. 78万公顷。有林地16. 47万公顷,占自治区的10. 81%。土地森林覆被率1.74%。活立木蓄积量2 434. 16万立方米,占自治区的9. 27%,人均9. 8立方米,为自治区的59%。 ☚ 五、天山北坡东部农牧区 (二)农业生产特点 ☛
(一)农业生产条件 (一)农业生产条件(1)气候。该区为典型大陆性气候。吐鲁番盆地年均气温14℃,极端最高气温48.9℃,最低-26℃,平均日较差16℃左右,≥10℃积温4 512.5~5 454.5℃,年日照3 005.9~3 220.7小时,无霜期180~220天。该区是新疆热量最丰富的地区,农作物可一年两熟。哈密盆地年均气温9.1~11.4℃,最高43.9℃,最低-32℃,平均日较差11.7~14.8℃,≥10℃积温3 667~4 457.1℃,年日照3 303.4~3 377.1小时,居新疆之首,无霜期197~220天。 该区气候干燥,相对湿度38%~40%,干热风日数最多的年份达40天,严重危害小麦。春夏多大风,全年≥8级大风25~72天。 (2)水资源。天山东段海拔较低,山区降水和冰雪蓄积较少,河流短小,年径流量约12.8亿立方米,其中夏季占50%~80%,冬春季甚少。河流出山口后渗漏严重,多转为地下径流。火焰山北麓溢出的泉流及哈密东西河坝、白杨沟等地的泉眼,年径流4.6亿多立方米,年内变化小,水源靠近农田,大部分被灌溉利用。 该区地下水动储量约8.8亿立方米,除有较多的潜水外,有些地方还有较丰富的承压水。劳动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开凿了大量坎儿井,引水灌田。新中国成立初期坎儿井1 595道,年引水8.98亿立方米,但近20多年来,因打机井提水,地下水位下降,坎儿井引水量明显减少。 (3)荒地资源。共有宜农荒地16.47万公顷,没有一、二等地,三等地占6.50%,四等地占93.5%,盐碱较重,主要分布在绿洲南北两侧,其中哈密市占58.7%。 (4)草场资源。共有天然草场245.98万公顷,其中缺水面积占90.54%。可利用草场227.99万公顷,占自治区的0.47%,在各农业区中最小,且大部分为草质差的荒漠半荒漠草场。吐鲁番地区的放牧场大多在区外的天山北部。在可利用草场中,割草场850公顷,只有自治区的0.05%。人工草场880公顷,占自治区的0.70%。 在可利用草场中,冬季草场面积最大,贮草量以全年草场最多,理论载畜量以夏草场为首。其中,一等草场面积占2.29%,二等占18.83%,三等占40.90%,四等占31.70%,五等占6.28%。 (5)森林资源。本区共有林业用地16.79万公顷,其中,山区森林5.08万公顷,平原荒漠林0.67万公顷,平原人工林11.04万公顷。有林地5.38万公顷。土地森林覆被率0.39%。活立木蓄积量716.65万立方米,人均占有量9.1立方米,相当于自治区人均占有量的54.8%。 ☚ 六、吐、哈盆地特种经济作物区 (二)农业生产特点 ☛
(一)农业生产条件 (一)农业生产条件(1) 气候。平原气候温和,降水稀少,蒸发强烈,年均气温8~8.6℃,≥10℃积温3 300~3 600℃,无霜期170~185天,适于小麦、玉米、油料、甜菜等作物和苹果等耐寒果木生长。山区夏季凉爽,冬季严寒,巴音布鲁克草原年均气温-4.4℃,≥10℃积温198℃,无霜期12.2天,年降水284毫米,冬春气候多变,牧业常遭风雪冻害。 (2) 水资源。地表水年径流量39. 71亿立方米,地下水可开采量5亿立方米。西部开都河三角洲中水量充足稳定,丰水期与作物需水期基本一致。东部及北部水量不足,洪枯悬殊,春旱严重,主要靠打井提用地下水缓解旱情。 (3) 荒地资源。本区农用荒地只有1.85万公顷,是各农业区中最少的。其中,一等地3 040公顷,占16.43%,分布在和静县; 二等地8 750公顷,占47.30%,主要分布在博湖县(占8 250公顷);三等地6 600公顷,占35. 68%,分布在和硕县。 (4) 草场资源。天然草场329.46万公顷,其中可利用面积278.37万公顷,占自治区的5. 79%。可利用草场中,有天然割草场2.04万公顷,半人工场1 140公顷,退化草场77. 17万公顷。人工草场5 550公顷。缺水草场41.65万公顷,占天然草场的12. 64%。 在可利用草场中,饲草贮量387. 99万吨,其中夏场占53.3%,理论载畜量595. 87万只羊单位;春秋牧场70.63万吨,占18. 20%,理论载畜量113.92万只羊单位。一等草地面积占16. 07%,二等占48.68%,三等占27.35%,四等占6.56%,五等占1.34%。 (5) 森林资源。本区林业用地5.35万公顷,其中,山区森林2. 6万公顷,平原人工林2.7万公顷。有林地2.48万公顷,其中用材林占 36. 29%,防护林占50.81%,薪炭林占0.81%,特用林占0.01%,经济林占9.27%。土地森林覆被率0.97%。活立木蓄积量438. 9万立方米,人均15.2立方米,比自治区平均少1.4立方米。 ☚ 七、焉耆盆地农牧水产区 (二)农业生产特点 ☛
(一)农业生产条件 (一)农业生产条件(1) 气候。北部低山河谷及山间盆地气候温凉,年均气温7~9℃,≥10℃积温3 340~3 440℃,无霜期168~183天,适于种植谷物、油料、甜菜等作物。渭干河冲积平原,年均气温10.2~11.2℃,≥10 ℃积温4 180~4240℃,无霜期215~228天,日照2 500~3 000小时,可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适于棉花等喜温作物生长。塔里木河冲积平原,年均气温10℃左右,降水量40~50毫米,≥10℃积温4 000℃左右,无霜期180~210天,可满足水稻、长绒棉等喜温作物生长。 (2) 水资源。地表水年径流量156.85亿立方米,约占自治区的18%,以阿克苏河、渭干河、孔雀河水量较大,径流量年内变化较小。其它山溪性河流,水量集中于夏季,春旱严重。塔里木河因上游农田引水增加,中游牧区堵坝引水或抽水,使下游水量锐减,造成下游垦区水量不足,铁干力克以下河段久已断流,土壤沙化扩展,威胁绿色走廊的安全。地下水储量约30亿立方米,主要分布于各河冲积扇下部和大河三角洲。 (3) 荒地资源。该区宜农荒地231. 33万公顷,占自治区的47.24%,其中一等地占1.84%,二等地占29.34%,三等地占31. 32%,四等地占37.35%。主要分布在沙雅 (34. 8万公顷)、尉犁 (33.6万公顷)、阿瓦提 (27. 3万公顷)、库车 (29.8万公顷) 等县。 (4) 草场资源。天然草场693. 33万公顷,占自治区的47.24%,其中可利用面积575.15万公顷。可利用草场中,割草场5.85万公顷,半人工草场8 330公顷,退化草场178. 28万公顷。人工草场5 270公顷。天然草场缺水面积243. 73万公顷,占35. 15%。 可利用天然草场贮草量590. 87万吨,其中夏牧场占9.07%,全年牧草场占60.20%。理论载畜量全年牧场243. 58万只羊单位,夏牧场158. 75万只羊单位。可利用草场面积中,一等占5. 86%,二等占13. 19%,三等占30. 39%,四等占42.67%,五等占7. 89%。 (5) 森林资源。林业用地181.45万公顷,其中,山区森林8. 15万公顷,平原荒漠林149. 6万公顷,平原人工林23.7万公顷。有林地17.43万公顷。灌木林35. 12万公顷。土地森林覆被率2. 40%。活立木蓄积量1 906. 1万立方米,人均占有8. 5立方米,相当于自治区人均占有量的51. 3%,活立木蓄积量中,平原荒漠林占43.15%。 ☚ 八、天山南部农区 (二)农业生产特点 ☛
(一)农业生产条件 (一)农业生产条件(1)气候。年均气温10~12℃,≥10℃积温4 000~4 500℃,极端最低气温不到-20℃,年降水30~50毫米,无霜期200~240天,年日照2 900小时,作物越冬条件好,适于多种作物生长。莎车县北部、麦盖提县、岳普湖县东部和巴楚县南部,夏季气温高,日差较大,利于发展长绒棉和葡萄制干生产。区内多大风和干热风灾害,≥8级大风年均30天,莎车一带干热风年均6.7天,对夏粮作物有一定影响。 (2)水资源。年均地表水径流量125.83亿立方米,地下水动储量51亿立方米,地表、地下水开发利用条件较好。但是喀什噶尔河流域水资源较缺,3~5月河流来水量只有全年的13%,6~9月高达69%,导致春旱严重,夏秋又有洪水威胁。 (3) 荒地资源。本区宜农荒地43. 96万公顷,其中一等地1. 22万公顷,占2. 77%,零星分散在巴楚县;二等地4. 67万公顷,占10. 62%,主要分布在巴楚县(3. 52万公顷)和皮山县 (8 990公顷);三等地21.07万公顷,占47. 93%,主要分布在巴楚县 (10. 55万公顷)和皮山县(4.23万公顷);四等地17.0万公顷,占38. 68%,主要分布在巴楚、疏勒、阿克陶、伽师等县。宜农荒地质量差。 (4) 草场资源。天然草场644. 31万公顷,可利用面积563. 52万公顷,占自治区的11.81%,其中割草场31.20万公顷,半人工草场1.02万公顷。人工草场1. 99万公顷。天然草场中缺水草场89.44万公顷,占13. 88%。载畜量333.8万只羊单位。在天然草场面积中,一等占11.28%,二等占47. 99%,三等占22. 62%,四等占17. 65%,五等占0.47%。 (5) 森林资源。林业用地66.80万公顷,其中山区森林1. 57万公顷,平原荒漠林37.76万公顷,平原人工林27.47万公顷。有林地19.60万公顷,疏林地11.27万公顷,灌木林地14. 30万公顷,无林地20.90万公顷。土地森林覆被率1. 62%。活立木蓄积量1 150. 14万立方米,人均占有3立方米,相当于自治区的18.08%,其中平原人工林占62. 35%。 ☚ 九、喀什三角洲农区 (二)农业生产特点 ☛
(一)农业生产条件 (一)农业生产条件(1)气候。平原年降水15~47毫米,蒸发量为降水量的70~150倍,是新疆最干旱的地区之一。各绿洲年均气温10~12.1℃,低于-20℃的寒冷日只有0.2~2.1天。果树除葡萄、无花果、石榴外,都能直立越冬。平原≥10℃积温除且末为3 793.4℃外,其它各县市均在4 000℃以上,无霜期185~230天。年日照2 623~3 062.3小时。大部分地区农作物可以一年两熟,对发展棉花、瓜果、蚕桑生产尤为适宜。但初夏常出现8级以上大风、沙暴和干热风,浮尘天气也较多。 (2)水资源。河泉水年径流量80亿立方米,地下水动储量20亿立方米左右。水资源分布特征是西多东少。西部玉龙喀什河和喀拉喀什河径流量约占全区水量的55%;于田以东除车尔臣河外,无大河分布,水量较小。地表水的季节分配,春季(3—5月)只占9.2%,夏季(6—8月)占75.4%,秋季占11%~12%,冬季占3.3%。除车尔臣河地区有泉水补给,春水比重较高外,大部分地区春旱较普遍。 (3)荒地资源。该区有宜农荒地17.16万公顷,只有二等地和三等地,主要分布在民丰、若羌和墨玉县。 (4)草场资源。天然草场738.83万公顷,可利用面积578.17万公顷,其中割草场10.03万公顷,半人工草场2 130公顷,退化草场40.11万公顷。人工草场9 920公顷。天然草场中缺水面积242.27万公顷,占32.79%。可利用天然草场饲草贮量345.47万吨,理论载畜量,夏秋牧场154.34万只羊单位,全年牧场111.73万只羊单位。可利用天然草场中,一等占8.69%,二等占31.59%,三等占36.21%,四等占18.46%,五等占5.05%。 (5)森林资源。该区没有山区森林。林业用地66.64万公顷,有林地9.10万公顷,其中,平原荒漠林4.48万公顷,平原人工林4.62万公顷。土地森林覆被率0.59%。该区1986年就普遍实现了农田林网化。平原人工林中,经济林占22.06%,是各农业区中较高的。活立木蓄积量564.9万立方米,人均4.3立方米,相当于自治区人均的25.9%。 ☚ 十、昆仑山北坡农牧蚕桑区 (二)农业生产特点 ☛ 00021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