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寄托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寄托 寄托与诗学有关的古代文论概念。原指寓意,如晋王羲之《兰亭序》云:“或因所寄托,放浪形骸之外。”后来被文学家所运用,于是逐渐成为古代文学创作的一个美学原则。如清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云:“初学词求有寄托,有寄托则表里相宜,斐然成章。既成格调求无寄托,无寄托则指事类情,仁者见仁,知者见知。”寄托,指文学家运用比兴手法,藉物寄情,因事托意,由近及远,在具体事象的描述中,蕴涵无限感慨和窅渺的思致,让人读后,产生由此及彼的丰富联想。寄托之作,既区别于直接抒情述志,更不同于单纯咏物状景,与一般的情景交融也不属同一个概念。寄托的显著特点是,诗人真实的思绪深潜在作品具象及其表面的意义背后,构成复合意蕴。古人对运用各种文体写作几乎都提出过寄托的要求,如叶燮肯定戏曲家学习屈原“不得于君,其忧愁之思,托之美人香草”(《巢松乐府序》)。柴虎臣论小说创作“必有托寄”(《李卓吾评定小说序》)。“寄托”说在诗、词创作中尤为盛行。它最典型的型态是,借美人香草以表达政治和伦理愿望。乔亿《剑谿说诗》)卷下:“张衡《同声歌》,繁钦《定情篇》,托为男女之辞,不废君臣之义,犹古之遗风焉。”袁枚《随园诗话》卷一四:“写怀,假托闺情最蕴藉。”林昌彝《海天琴思录》卷三:“才人畸士身世之感,往往借倡妓、优人自写身分,悲歌慷慨,情见乎词。”王寿昌《小清华园诗谈》卷上:“要之情有所寄,则思妇怨女之辞,可以悟君亲于顷刻。”所以他认为辛延年《羽林郎》、曹植《美女篇》、宋子侯《董娇饶》、繁钦《定情篇》“皆非漫为婉媚以摇动人心,其大旨实有在耳”。一篇作品表面上看是男女情词,其实是写君臣之遇和友朋之义;香花奇草的诗句,其实也不是以状写植物和景观为目的,而是表现人物的品格和志性。这种美人香草的写作传统起自《诗经》、《楚辞》,为后来诗人继承发扬,比兴寄托说也以此为最重要的内容。其次,借游仙诗以寓托身世和对现实的深思忧虑。郭璞以写《游仙诗》著称于世,钟嵘《诗品》评这组作品,“词多慷慨,乖远玄宗。其云‘奈何虎豹姿。’又云:‘戢翼栖榛梗。’乃是坎𡒄咏怀,非列仙之趣也。”这正好揭示了游仙诗的寄托实质。厉鹗有《游仙诗三百首》,他在序里谈到写这组诗的缘起和作品的寄托,“予闲居寡欢,偶尔缀韵,辄成百章,大要游思呓语,杂以感慨。”人评其“语带烟霞,有云愁海思之遗”(陈鸿寿《樊榭山房外诗引》)。借话仙境,喻写人寰,这构成了“寄托”说的第三种特点。再次,以寄托之心咏物,则所咏事物无不蕴含深意。施补华《岘佣说诗》:“咏物必有寄托,如《观打鱼歌》‘众鱼常才尽却弃,赤鲤腾跃如有神。潜龙无声老蛟怒,回风飒飒吹沙土’,见贤才被困,愤懑无聊光景。‘君不见朝来割素鬐,咫尺波涛永相失’,告以爱惜贤才之意。‘既饱欢娱亦萧瑟’,更为饕餮者戒。”“又《观打鱼》:‘日暮蛟龙改窟穴,山根鳣鲔随风雷。干戈兵革斗未止,凤凰麒麟安在哉?’见严法暴政,贤才引避,又是一种寄托。”以上说明,寄托的对象可以无所不包,寄托的内容也可以应有尽有。“寄托”说既满足了尊奉“主文谲谏”的人委婉表达讽喻之见的要求,也符合渴望曲尽各种隐衷而又不愿明白直陈心迹的诗人口味,所以长期遭到众多诗人普遍的推崇。总之,应该肯定,“寄托”说作为一种文艺创作的规律,有助于形象思维与意境的拓展。但是,矫枉过正,如果作为普遍的艺术法则,一切创作都必须循此而行,那就反而变成了束缚心手的框套,其片面性也是明显可见的。 ☚ 兴寄 感兴 ☛ 寄托;寄予jìtuō jìyǔ【同】 都是动词;都含有将希望、理想、感情等放在另外的人或事物上面的意思。 寄托jìtuō❶托付 寄托jìtuō❶ 〈动〉托付:寄托在朋友家。 寄托jìtuō❶托付。 寄托jìtuō【释义】 寄托jìtuō〈名〉 GRE和TOFEL考试的并称。 寄托jìtuō〈名〉GRE和TOFEL考试的合称。 寄托jituo❶把人或物托付给人家;把思想感情放在某人或某事物上面:去南极之前他把女儿~给他弟弟了|一叠厚厚的捐款~着同志们的友爱之情|脱贫致富的希望~在矿产资源的开发上。 寄托Jì-Tuō〈名〉GRE和TOFEL考试的合称。 拜托、付托、寄托、恳托、请托、托付、委托、信托、央托、嘱托;受托○拜托bài tuō(动)敬辞,托人办事:~朋友照顾母亲|这儿就~您了|外事就~足下罢。 ○付托fù tuō(动)交给别人办理:~得人|~终身|恐~不效|不胜~|我没亲人,没有谁可以~的|~我的事,我一定完成。 ○寄托jì tuō(动)托付:以尺书~使者|把儿子~在亲戚家里。 ○恳托kěn tuō(动)恳切地托付:他临终前~我照顾孩子|~再三|一再~。 ○请托qǐng tuō(动)请求和托付(别人办事):~媒人去说合|拒绝~|不负~,将她扶养成人。 ○托付tuō fù(动)委托别人照料或办理:~终身|~你们的事完成得怎样啦|受大人~,一定会好好照料她的|将自己无法实现的愿望~给后人。 ○委托wěi tuō(动)请别人代办:受他人的~|政事~军师|~别人代理|您母亲并没~我办任何事。 ○信托xìn tuō(动)信任人,把事情托付给他:不肯~他人|那管家深得老爷的~|值得~|你是可以~的邻居。 ○央托yāng tuō(动)请托:在这种时候,有谁可~|不得不~邻居帮忙| ~他打听消息。 ○嘱托zhǔ tuō(动)托(人办事):~弟弟照顾母亲|不负亲人的~| 受人~向你讨取这物件|这是丈夫的临终~|~她好好照料妹妹。 ●受托shòu tuō(动)接受人家的委托:~代理|我是~办事|~调查有关材料|受朋友之托。 寄托存身,安身。《劝学》:“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蟺之穴无可~者,用心躁也。” 寄托/寄托思想感情/借事物来寄托 ☚ 怀着不好的思想 寄托 ☛ 寄托 寄托托 寓(属寓) 庇托 引托 寄予意寄 另见:托付 委托 安慰 ☚ 寄托 寄托思想感情 ☛ 技法 技法作文造句之法:文法 另见:技巧 叙述 比喻 夸张 ☚ 技法 措词 ☛ 安身 安身立(立身;立命;立脚;立足) 存身 置身 居身 容身 抚身 寄身 措身 寘身 禔身 藏身 栖身 委身 顿身 托迹 托足 托根 落脚 寄足 蹭窝 敛影(~无地) 栖影 投林 ☚ 安家 分家 ☛ 委托 委托委(委畀;见委) 托(见托) 嘱置 诿(诿托;诿諈) 寄付 另见:请求 帮助 办事 办理 代办 ☚ 委托 托付 ☛ 寄托jì tuò❶托身,依托。《荀子·劝学》:“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蟺之穴无可~~者,用心躁也。” 寄托jì tuō依托。指把理想、希望放在某人、某事上。《瘟疫条辨摘要·裴念谟序》:“独念先生品学足以医国医俗,上下均无所施,而仅寄托于方书小道,致足惜耳。” 寄托❶entrust to the care of sb;leave (with sb)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