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业主管部门办学
新中国成立初期,农业干部培训成为当时解决农业干部不足的重要措施和途径,主要工作由省农林厅主持。1951年成立福建省农村干部培训班,10月开学,学员360多人。经过3个月培训,一批农林干部走上工作岗位。
1.福建省农业干部学校。1953年成立福建省农业干部训练班,1960年更名福建省农业干部学校,校址设在福州市牛眠山,1965年全校建筑面积15750平方米,配备干部24人。按工作需要,确定培训对象、开设专业和相应的教学内容,先后开办了行政干部文化班、新干部专业基础班、领导干部(农业社长)以及各种短训班,受训人员达7 627人次。“文化大革命”期间,福建省农干校撤销,1974年复办。1974—1978年,共培训各类农业干部和技术人员1 060人次。1979—1988年举办各类短训班78期,共4 495人次。
1984年,福建省农干校受组织部委托,开办3期县级领导干部中专班,学制2—2.5年,学员140人。1990年举办干部职工中专班,开设农业开发与经营管理专业,共30人;1995年又招生33人。举办全省农业中专教育管理培训班等10期,共907人。
1985年定编40人,其中教师25人,比60年代增加80%;建筑面积24 398平方米,扩大61%。
2.福建省林业干部学校。福建省林业干部学校的前身是林业干部训练班。1951—1955年,省林业厅(含省农林厅林业局)、森林工业局先后组建了干部训练班、森工班,开办9期,共16个班,受训人员达1 000多人,为福建省山林普查、闽江造林事务所、省林野调查队输送了人才。1956年福建省林业干部训练班改组为福建省林业干部学校,1956—1961年福建省林业干部学校共办各类短训班16期,计37个班,培训2790人次,对林业、森工基层领导,生产管理、技术人员以及财务、统计、计划、劳动工资、公路工程、医疗保健、汽车驾驶等工作人员进行轮训。1964—1966年,虽因森工局成立,省林业干部学校分为林业厅和森工局干部训练班,仍继续培训各类林业干部1 000多人次。1969年撤销干训班。1978年复办福建省林业干部学校,迁址福州上渡尤溪洲。主要培训各县林业科(局)长,国营林场、伐木场场长,基层林业干部、职工,林区小学师资等。开设有政工、专业班,并开展岗位职务培训。此外,1989年还与福建师范大学合办“行政管理大专专业证书班”。
调整教育机构,改善办学条件。1986年,省林业干部学校与林业技工学校合并,师资、设备因教学需要统一安排;全校定编77人,其中,干校40人,技校37人。现有教师干部69人,其中教师43人。教师中,副教授、高级讲师6人,讲师17人,助理讲师16人。建有电脑室、标本室、物理电工室等实验室和实习车间、图书室。
1978年复办林业干部学校以来,开办各类培训班55期,培训2345人次。招收中专学历教育共137人,毕业112人。
3. 福建省水产技术干部学校。1962年福建创办福建省水产干部训练班。1966年停办,1969年撤销。1979年10月,省水产局重新组建福建省水产干部学校,地址福州仓山区后埔。1984年开始多层次、多形式办学,1985年开办水产养殖专业干部中专班, 1987年毕业18人;1986年又办2.5年制的财务会计专业职工中专班,1988年毕业47人。1988年2月,省水产厅决定省水产技工学校与省水产干部学校合并(两个牌子,一套人马)。1995年共有教职员工24人,专任教师14人,其中讲师以上6人。学校占地面积6170平方米,建筑面积5260平方米。1995年,举办实习班9期,共40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