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齐家文化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齐家文化

中国新石器时代末期和青铜时代初期文化。因20世纪20年代发现于甘肃广河县齐家坪遗址而得名。主要分布于甘、青境内的黄河沿岸及其支流。碳-14测定上限为公元前2000年左右,下限更晚。石器、骨器发达,耕种、收割、加工工具齐备。家畜有猪、羊、狗、牛、马。农作物主要是粟。制陶业发达,典型器为双大耳罐和高领双耳罐。房屋为方形、长方形半地穴式,房内地面和墙壁下部常抹一层白灰面隔潮。墓葬多为竖穴土坑,发现木质葬具,多见夫妻合葬墓,各墓随葬品差别甚大。发现小型红铜器和青铜器以及原始宗教遗迹。

齐家文化

齐家文化

我国铜石并用时代的一种文化。1924年发现于甘肃省广河县齐家坪,故名。分布较广,以甘肃之洮河、大复河、渭水上游、青海之湟河为中心,南达白龙江流域,北入内蒙古。文化特征: 以真砂及泥质红陶为主,器形以小型双耳罐为代表; 有少量绘有几何图形纹的彩陶; 生产工具仍以石器为主,出现红铜器,且已使用较多,器形有刀、凿、斧及装饰品。经济生活以农业为主,畜牧业也较发达,猪、羊等随葬品很多;发现大量男女合葬墓,但女子从属于男子,并有象征男性崇拜的石祖。当为父系氏族公社制解体,行将向阶级社会过渡的时期。绝对年代约为公元前2000年前后。

☚ 齐民要术   农政全书 ☛
齐家文化

齐家文化

因首先发现于广河县齐家坪遗址而得名。其年代相当于中原的夏代, 距今约4 000~3 600年。主要分布在河陇地区黄河沿岸及其支流渭河、泾河、洮河、湟水流域和河西走廊疏勒河流域。遗址一般位于河旁台地, 房屋主要是方形或长方形的半地穴式建筑,大多有白灰铺设的居住面,生产工具有石器、陶器和铜器,以石器为主。其主要文化特征表现在:第一,彩陶数量较少,彩绘以黑色为主,纹饰常见篮纹和绳纹。器型以平底器为主, 多为罐类,以双大耳罐和高颈双耳罐最具特色。第二,冶铜业有了更大进步。铜器种类有斧、刀、匕、锥、凿、镜和饰品等,质地有红铜和青铜两种。第三,普遍发现成年男女合葬墓和殉人墓,男性仰身直肢,女性屈肢面向男性。随葬品多寡悬殊,但大都集中在男性身边。综此,齐家文化的农牧业、制陶业和其它手工业都有较大的发展,冶铜业的出现,标志着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贫富分化严重,私有制已经产生,男子占据主要地位,出现了阶级对立,氏族制已趋瓦解,文明时代即将到来。

☚ 马家窑文化   辛店文化 ☛

齐家文化

黄河上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时代早期文化。因甘肃省广河县齐家坪遗址得名。主要分布于甘肃、青海境内黄河沿岸及渭、洮、大夏河和湟水流域。共发现遗址或墓地350余处。
基本特征 该文化有一群特征鲜明的陶器,其质地以泥质红陶和夹沙红褐陶为主,有少量的灰陶。器表纹饰有篮纹、绳纹和少量的彩陶。有黑彩或红彩,花纹有菱形纹、网格纹、波折纹、变形蛙纹等。代表性器形为双大耳罐、高颈双耳罐、三耳罐、浅腹或深腹盘、袋足鬲等。由于地域的不同和文化面貌的差异,可分为3个类型。(1)七里墩类型: 以甘肃天水市七里墩遗址为代表。分布于甘肃东部地区。以红褐陶为主,纹饰中以粗绳纹和篮纹为多,不见彩陶。代表性陶器为侈口罐、单耳圆腹罐、高颈双耳罐、双耳罐形甑等。(2)秦魏家类型: 以甘肃省永靖县秦魏家遗址为代表。分布于甘肃中部地区。陶器纹饰以竖篮纹和绳纹为多。代表性的陶器有单把鬲、双大耳罐、三耳罐、高颈双耳罐、镂孔豆等。已出现了青铜器。(3)皇娘娘台类型: 以甘肃省武威市皇娘娘台遗址为代表。主要分布于甘肃西部和青海东部地区。有彩陶器,彩绘花纹有波折纹、菱格网纹、变形蛙纹等。代表性陶器有壶、尊、高颈折肩罐、双耳彩陶罐、彩陶豆等。并出土了较多的铜器。总的看来,东部的要比西部的早。其早期年代为前2000年左右,下限当更晚。
居住遗址 人们多选择在河流两旁的台地上建立方形和长方形的半地穴式建筑,过着较稳定的定居生活,永靖大何庄发现的房子有大小两种,面积小的地面不涂 “白灰面” ,结构较为复杂。房子周围及其附近,分布着圆形或椭圆形的窖穴。
社会经济 以原始农业为主。石质、骨质工具有石镰、石刀、石斧、骨铲、石磨盘、磨棒等。发现的粮食品种有粟。养猪业较发达,仅大何庄等3处遗址和墓葬中就出土了800多件猪下颌骨。制陶以手制为主,部分经慢轮修整。陶色多呈橙黄或砖红。以竖行的篮纹和绳纹多见。器形多样、规整。陶制的人头及动物塑像,十分生动逼真。冶铜业已初具规模,出土的青铜、红铜器共50余件,铜刀较常见,还有斧、凿、锥、匕、环、泡、镜及装饰品等。青海贵南尕马台遗址出土了1件直径9厘米,厚0.4厘米,一面饰七角星形纹的铜镜,为铜器中的珍品。制作铜器多采用冷锻法,也出现了单范铸造与简单的合范铸造。齐家文化的晚期已进入青铜时代。
埋葬习俗 发现墓葬逾800多座。氏族公共墓地的规模有大有小,一般的几十座墓,多者如青海乐都柳湾达366座。以竖穴土坑墓为主,平面除长方形外,还有的呈 “凸” 字形。部分墓有木制葬具。墓向不尽一致。分单人葬与合葬墓两种。前者以仰身直肢葬为主,也有俯身葬、侧身葬、瓮棺葬。有成年男女合葬、成人和儿童合葬及多人合葬。秦魏家的成年男女二人合葬墓,男左女右,男性仰身直肢,女性侧身屈肢面向男性;皇娘娘台的成年一男二女的3人合葬墓,男性仰身直肢居中,二女性分列左右,屈附其旁,反映出父系氏族社会中男性已居于统治地位。墓内多数有随葬品,包括陶、石、玉、骨、铜器,有的还以猪、羊的下颔骨随葬。随葬品少者1件~2件,多者几十件,说明随着生产的发展,社会成员之间在财富占有和社会地位诸方面已出现了明显的变化。一般认为该文化已处于原始社会行将崩溃的军事民主制阶段。齐家坪遗址1996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齐家文化

齐家文化

中国铜石并用时代文化之一。1924年首先发现于甘肃广河齐家坪, 故名。分布于甘肃洮河、大夏河、渭河上游和青海湟水流域。距今4000年左右。生产工具仍以石器为主,也出现一些红铜或青铜制造的手工业、农业工具。过着定居农业生活,种粟,住白灰面房子,用窖穴储粮。农业工具中骨铲出土较多,畜牧业比同期的龙山文化发达。以养猪为主,盛行以猪下颌骨随葬。成群放牧羊群,以羊骨占卜。还饲养牛、马、狗等。狩猎在经济中不占重要地位。各墓葬随葬品数量质量差别很大,出现妾奴从殉墓,私有制与阶级均已产生。

☚ 马家窑文化   河姆渡遗址 ☛

齐家文化qi jia wen hua

【考古】the Qijia culture

齐家文化

Qijia culture

齐家文化

铜石并用,向青铜时代过渡时期的文化。1924年首先发现于甘肃广河县齐家坪。时间约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东起渭泾流域,西至湟水流域,南达白龙江流域,北入内蒙阿拉善左旗附近。当时人们不仅从事农业、畜牧业,而且已掌握了冶铜业。不仅有铜刀、凿等工具,而且有指环、铜饰和铜镜。经鉴定,这些铜器既有红铜也有青铜,有冷锻也有冶铸。结合墓葬中的葬式和随葬品的悬殊,所反映的男子压迫女子及贫富对立的存在,说明原始社会已在解体,阶级对立正在形成。(参考图41、4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0:0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