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黑刺粉虱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黑刺粉虱spiny white fly

茶树叶部害虫之一, 属同翅目粉虱科, 又名桔刺粉虱, 学名为Aleurocanthus spiniferus Quaintance。
分布与为害 中国各主要产茶省都有分布, 以长江中、下游丘陵茶区发生为害较重。日本、东南亚亦有发生。幼虫定居叶背刺吸汁液, 并排泄“蜜露”招致煤病发生, 使树势减退, 芽叶稀瘦。此外还为害油茶、柑桔等。
形态 成虫体长0.95~1.35毫米, 除腹部橙黄色外, 体翅均紫褐色,前翅周缘有7个白斑: 后翅淡褐,无斑。体表薄覆白色蜡粉, 腹红色。卵呈香蕉形,长0.21~0.26毫米, 乳白至黄褐色, 卵基有一短柄,附于叶背。幼虫黑色, 共3龄, 1龄长椭圆形, 长约0.25毫米, 扁平光滑, 具足, 背面有2条稍弯曲的白色蜡线; 2龄体长约0.5毫米, 背面稍隆起, 有刺10对, 周缘具一圈白蜡, 足及白色蜡线消失; 3龄体长约0.7毫米, 背面有刺14对。幼虫蜕皮常在体背堆积。蛹椭圆形, 长约1.0毫米, 背脊两侧具19对黑刺, 周缘有10对(雄)或11对(雌)黑刺。


黑刺粉虱


生活习性 在长江中、下游均一年发生4代, 以幼虫在叶背越冬。在皖南1~4代幼虫分别于5月中旬、7月上旬、8月下旬、10月中旬前后盛孵。成虫羽化后, 蛹壳背面留有“丄”形裂口; 成虫不善飞翔, 多栖于丛间叶背, 晴日昼间都较活跃, 晨昏喜在芽梢叶背停息, 且常随风扩散, 郁闭阴湿窝风低洼的茶园, 往往发生较多。卵成簇产于叶背, 初孵幼虫就近在叶背定居刺吸为害, 直至化蛹羽化。
在茶树上的垂直分布, 以中、下部成叶叶背居多,新梢叶背亦有相当虫口,特别是鱼叶附近的一些叶片。因此, 茶叶采摘对虫口有一定抑制作用。黑刺粉虱受多种天敌制约, 主要有斯氏寡节小蜂和粉虱黑蜂等以及红点唇瓢虫、刀角瓢虫等捕食, 还有腥红菌等致病微生物寄生。
防治 加强茶园管理, 结合修剪疏除脚枝压低虫口。注意保护和利用天敌,日本曾引进斯氏寡节小蜂,国内研究利用粉虱黑蜂防治黑刺粉虱, 均取得良好效果。受害较重茶园,宜掌握在幼龄幼虫盛期适时喷药,通常可用50%辛硫磷、50%敌敌畏、50%乐果、50%杀螟松或25%亚胺硫磷1 000倍液等喷至叶背。

黑刺粉虱spiny white fly

Aleurocanthus spiniferusQuaintance,又称橘刺粉虱。同翅目,粉虱科。分布中国主要产茶省区;日本、东南亚也有分布。幼虫在茶树叶背刺吸汁液,使树势衰弱,并诱发煤病。成虫体长1~1.4mm,表覆有蜡质白粉,前翅浅紫褐色,边缘有白斑7个,后翅浅褐色。卵呈香蕉形,基部较钝,下有一短柄固定在叶背,孵化前紫褐色。幼虫长椭圆形,略扁平,漆黑色,边缘有白色蜡圈,背侧具刺多对;末龄幼虫长约0.7 mm。蛹近椭圆形,漆黑色有光泽,沿背脊两侧有黑刺19对。成虫羽化后,桶壳仍留在叶背。一年发生4代,以幼虫在叶背越冬。防治方法:加强茶园管理,改善通风条件;保护多种寄生蜂、红点唇瓢等天敌;在幼龄幼虫盛期进行化学防治。

黑刺粉虱

1.成虫 2. 一龄幼虫 3. 二、三龄幼虫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8:5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