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黄芪六一汤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黄芪六一汤

❶《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方。黄芪(蜜炙)六两,炙甘草一两。为粗末,每服二钱,加大枣一枚,水煎服。治诸虚不足,肢体劳倦,心中烦悸,唇口干渴,食少面黄,或先渴而欲发疮疖,或病痈疽而后渴者。
❷《外科正宗》卷三方。黄芪(半生,半蜜水炒)六钱,甘草(半生,半炙)一钱五分,人参一钱。水煎,食远服。治流注溃后,脓水出多,口干作渴,烦躁不宁。
❸《类证治裁》卷二方。黄芪六钱,甘草一两。水煎服。治肺虚自汗。

黄芪六一汤 《和剂局方》卷五

【组方药物】 黄芪180克(去芦,蜜炙) 甘草30克
【制剂用法】 上药2味,为末。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加大枣1枚,煎至10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
【主要功效】 补气生津。
【适应病证】 诸虚不足,肢体劳倦,胸中烦悸,唇口干燥,面色萎黄,不能饮食;或先渴而欲发疮疖,或病痈疽后而渴者。
【编者按语】 本方又名“黄芪汤”(《普济方》卷二百二十九)。

黄芪六一汤huáng qí liù yī tāng

《本草纲目》草部第12卷黄芪。方剂名。
【方源】《外科精要》。
【组成、用法】用黄芪箭杆者去芦六两,一半生焙,一半用盐水润湿,饭上蒸三次,焙锉,粉甘草一两,一半生用,一半炙黄为末。每服二钱,白汤点服,早晨、日午各一服,亦可煎服。
【功用主治】止渴补虚,男子妇人诸虚不足,烦悸焦渴,面色萎黄,不能饮食,或先渴而后发疮疖,或先痈疽而后发渴,并宜常服此药,平补气血,安和五脏,终身可免痈疽之疾。

黄芪六一汤

黄芪六一汤

本方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外科正宗》中黄芪六一汤系由本方加味而成。方由黄芪(去芦,密炙)六两,甘草(炙)一两组成。 上药㕮咀,每二钱,水一盏,枣一枚,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功能补气养血、生津。主治气虚血弱,肢体劳倦,胸中烦悸,时常焦渴,唇口干燥,面色萎黄,不思饮食,或先渴而发疮疖,或病痈疽而后渴者,或卫虚自汗等。本方所治证属气虚血弱,津液亏耗所致,故用黄芪为主药,以此大补元气,养血生津,更配以甘草甘润生津,亦可助其补气解毒,方药虽简而力专效宏,故为临床所常用。临床运用本方以肢倦怠乏力,不思饮食,面色萎黄,唇干口燥,脉象细弱为辨证要点。对于痈疽初起者忌用; 若痈疽溃后而邪毒犹炽者,亦须慎用,或配伍祛邪之品。
黄芪六一汤(《外科正宗》卷三) 黄芪(半生、半蜜水炒)六钱,甘草(半生、半炙)一钱五分,人参一钱。上药以水二钟,煎八分,食远服。功能益气生津,排脓生肌。主治流注溃后脓水出多,口干作渴,烦躁不宁者。本方即《局方》黄芪六一汤再加入一味人参而成,其益气生津之力,当比原方为强,疮疡溃后邪毒已去而体气虚弱较甚者可以用此。
黄芪人参牡蛎汤(《四圣心源》卷九) 黄芪三钱,人参三钱,甘草二钱,五味子一钱,生姜、茯苓、牡蛎各三钱。水煎大半杯,温服。功能益气健脾,生津长肌。治痈疽脓泄后,溃烂不能收口者。此方比《外科正宗》方多生姜、五味子、茯苓、牡蛎,在功效上更能健脾和胃,生津敛疮,故对疮疡溃后,久不收口者,更为适宜。

☚ 参苓白术散   补中益气汤 ☛
0000436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17:1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