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黄热病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黄热病yellow fever

系由虫媒病毒所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病原体为黄热病病毒,由伊蚊为媒介而传播。流行于南美洲、中美洲、非洲等热带地区。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病急骤、剧烈头痛、相对脉缓、黄疸、出血倾向、肾脏损害等。典型经过可分3期:病毒血症期、肝肾中毒性期、恢复期。其中肝肾中毒期可有多脏器损伤,广泛出血,病情危重,死亡率高。流行病学资料、血清学检查有助于对本病的诊断。主要采取综合性治疗措施。

黄热病yellow fever

是由黄热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伊蚊为主要传播媒介,病人和动物为传染源。临床分为感染期和中毒期。预防以防蚊、灭蚊为主。无特效疗法。

黄热病

黄热病

黄热病是一种由黄热病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病。伊蚊为主要传播媒介。广泛流行于美洲和非洲。病变主要在肝与肾,临床表现为发热、出血、黄疸、蛋白尿等。轻者可完全恢复,并获终生免疫;重者死于心肌损害或无尿、出血等。我国迄今尚无黄热病报道。
黄热病病毒是乙组虫媒病毒之一,系小RNA病毒,直径17~25nm,属披盖病毒。黄热病病毒极不稳定,在室温下易死亡,易被热和常用消毒剂灭活,但在50%中性甘油可保存病毒数月;低温或冰冻情况下可长期保存。病毒对乙醚、氯仿和去氧胆酸钠均敏感,在组织培养和鸡胚中能生长繁殖。动物中以小白鼠和猴最易受染。各株病毒间的致病力不一,其产生的血凝抑制抗体及补体结合抗体与路易脑炎和登革热等有交叉反应,故特异性诊断需赖中和试验。
传染源是病人和动物。人的传染性以病后3日内最强,轻型病人也不例外。埃及伊蚊是传播媒介; 蚊体内病毒的传染性与气温关系密切,在37℃4天后即具传染性,20℃需3周后才出现传染性。受染蚊体终生带毒,但不能经卵传代。人和人之间的传播主要在城市,故称城市型。动物传染源主要是原始森林中的灵长类动物,以猴、狨为主,其次是袋鼠、食蚁兽、树獭、刺鼠、犰狳、豪猪、天竺鼠等。人仅在林区可被传染,传播媒介是趋血蚊属(Haemagogus),动物-人的传播称丛林型。
无免疫力的人群对黄热病普遍易感,隐性感染或发病均能获得稳固的免疫力,故流行地区以儿童发病占多数。丛林型黄热病几乎只限于男性成人,与风俗习惯或工作性质有关。
南美洲和非洲流行性季节一般集中于3~4月; 散发者无季节性。自20世纪以来,本病仅局限于中、南美洲及非洲。
黄热病病毒侵入人体后,病毒迅速扩散到局部淋巴结,不断繁殖,数日后进入血流,感染肝、脾、肾、骨髓和淋巴结。以后血中的病毒消失而淋巴结、脾和骨髓中的病毒依然存在。病毒的强毒株主要侵犯肝脏,而弱毒株则仅侵犯脾、淋巴结和骨髓。
病理检查肝、肾、心脏有退行性变,伴出血与黄疸。体表因静脉充血呈青紫色,体内及体腔内血液不凝固,并聚积于下垂部位。肝脏大小如常或略大,带黄色。肾脏肿大,包膜紧张,色发黄,皮髓质分界不清。心脏呈脂肪性变。脑组织有小出血灶。组织学变化以细胞变性、脂肪浸润、坏死,而无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为特点。病灶呈散在性分布。
潜伏期3~7天,突然发病,常伴寒战,无前驱症状。大部分为轻型病例; 少数病人病情严重终至死亡。典型黄热病可分二期:
❶感染期: 起病后可有发热、严重头痛、背痛、腿痛和全身衰竭,眼部充血、羞明、舌尖及舌缘红绛,体温骤升至40℃而心率相对缓慢(90~100次/分)。上腹部不适,压痛、便秘。血白细胞减少。第3病日出现黄疸、第4日起出现蛋白尿。
❷中毒期: 热度上升,心率减慢,黄疸加深,尿蛋白量增多,“黄热病”因此得名。本期发生各种出血症状,牙龈水肿出血、鼻衄、皮肤瘀点或瘀斑,胃肠道和子宫出血。呕吐血性液体。尿蛋白量增至3~5g/L。约经7~8天后,热退,尿蛋白逐渐消失,开始康复,不留后遗症。本期内如出现呃逆或呕鲜血、黑便、昏迷、谵妄及无尿者,乃病情转危之兆,常于第7~9日内死亡。轻型黄热病常在感染期症状出现后不久即恢复。
凡来自疫区的任何人,于3~15天内出现发热、黄疸等症状者,都应考虑本病。应尽早采集血标本作病毒分离或血清学检查,冰冻血清对保存病毒尤为适宜。以起病3日内血清接种于小白鼠脑内,数日后小白鼠可死于脑炎。自发病后5天内即可测到中和抗体,并于3~4周达高峰,故取病人早期和恢复期(3~4周)血清作中和试验,如效价增加4倍以上即有诊断意义。本病病后第2周可测到补体结合(补结)抗体。自然感染获得的中和抗体持续时间较长,可持续30年以至75年之久;但补结抗体持续时间较短,约6~12个月。联合进行补结试验与中和试验将有助于诊断:如中和试验与补结试验均为阳性,则为自然感染或近期感染; 若中和试验阳性而补结试验阴性则为预防接种或以往曾有感染的血清学反应。
早期和轻型病例应与流行性感冒等鉴别。发热、黄疸伴出血倾向、蛋白尿等应与病毒性肝炎、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登革热、恶性疟疾、黑尿热等鉴别。典型黄热病的发热、黄疸、蛋白尿、出血倾向等往往同时并存,且进行性加剧,为其他疾病所少见。
本病无特异性治疗。轻型可自愈。出现呃逆、大量呕吐黑色内容物、黑便和蛋白尿提示病情严重。病死率5~10%。出血时可用大剂量维生素K。患者应卧床休息,保持安静。严重头痛、肌痛可给予解热镇痛药。注意保护心脏。适量补液,饮食以流质或半流质为宜。
预防应加强国境检疫。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条例实施规则》进行检疫。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消灭蚊虫,填平水坑洼地。家庭及住处四周可应用药物灭蚊。出国去黄热病流行区的人员都应接种黄热病疫苗。我国采用干燥黄热病减毒活疫苗。皮下注射1次0.5ml。近年来有应用皮肤划痕接种法,划痕三条后置疫苗各一滴。划痕法不良反应较少。

☚ 登革出血热   口蹄疫 ☛

黄热病

黄热病

黄热病是黄热病病毒所致的蚊媒急性传染病。主要流行于美洲和非洲。在美洲,有明确资料的人类黄热病,首先于1647年在加勒比海的巴巴多斯流行,并开始使用“黄热病”命名。1648年,黄热病又流行于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在非洲,直到1778年,才开始记载本病。由于在非洲和中南美洲的热带、亚热带丛林地区有本病的自然疫源地,故17~19世纪,美洲和非洲曾发生多次大小不等的本病流行,并曾通过交通工具波及欧洲与北美温带地区的某些国家。在每次较大流行中,患者人数常以万、千计,死亡人数常以千、百计。由于接种疫苗和认真灭蚊,北美和欧洲的黄热病流行目前已得到控制,但在非洲和南美,本病仍然不断发生。黄热病对人类的威胁,迄今仍未根除。
黄热病实际是一种累及肝脏的出血热。其潜伏期经蚊传播为2~6天,经气溶胶感染为5~10天。
典型病例的临床过程分为3期,即: 感染期,缓解期和中毒期。
感染期 突发高热、寒颤、剧烈头痛、全身痛,有时兼有恶心、呕吐、厌食、眩晕、严重口渴和全身乏力等。此时,患者呈急性病容,体温高达39~40℃左右,颜面潮红,眼结合膜显著充血,甚至颈部及上胸部皮肤也呈红色,皮肤干热,口臭,苔厚,咽炎等。脉搏初与发热平行,以后逐渐变为相对徐缓。此期内全身充血明显,出血则轻微或无出血,但可能有轻度黄疸。凡早期严重出血或黄疸明显者,预后不良。感染期一般持续3~4天。
缓解期 不少患者从第3~4病日起,体温下降,症状缓解。很多病例可从此退热恢复。部分患者在短暂缓解后,进入中毒期。缓解期长者1~2天,短者仅数小时,少数患者的缓解期不明显。
中毒期 临床表现主要是肝、肾功能不正常,尤其是由于肝细胞严重坏死引起的代谢异常症状。本期常开始于第4病日。患者体温再度上升,出血现象明显,如:牙龈出血、皮肤瘀点或鼻衄,黑色呕吐物或黑便,也可有子宫出血或血尿等,并出现黄疸。由于肾脏受损害,故出现蛋白尿和管型。此时患者精神淡漠、抑郁,面色苍白,眼球巩膜和皮肤有轻重不等的黄疸。心音弱,脉缓慢,血压偏低。患者可出现谵妄或昏迷,大量呕吐甚至出现“吐黑”,尿少,心率加速,甚至死亡。此期一般持续3~4天。死亡常发生在第6~7病日。
多数患者从第7~8病日起,体温逐渐下降,症状逐渐消退,并迅速完全恢复。黄热病的病死率约为2~25%。当地居民的病死率常低于5%。在有的流行中,病死率可达30~50%或更高,例如: 埃塞俄比亚1960~1962年流行本病时,发病人数约为10万,有3万人死亡。尼日利亚1973~1974年本病流行时,住院患者的病死率高达67%。
诊断需和临床表现相似且流行区重叠的其它疾病相鉴别,主要有: 拉沙热、登革出血热、南美出血热、裂谷热、病毒性肝炎、疟疾、钩端螺旋体病、伤寒和斑疹伤寒等。
确诊需从下列四方面进行:
(1) 分离病毒: 取急性期血清接种恒河猴或乳鼠,也可接种适当的细胞培养系统,如: CV-1细胞,Vero细胞或某些蚊虫细胞(如AP-61或埃及伊蚊细胞C-17株)。
(2) 检测抗体: 取双份血清作血凝抑制或补体结合试验,如有需要可再作中和试验。可用免疫荧光快速检测黄热病毒抗体,也可试用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
(3) 临床检验:白细胞初期增多,以后减少至15,000~20,000/mm3。胆红素增多。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血清肝功试验大多不正常。严重时可有血氮增高(总非蛋白氮,尿素氮和氨基酸氮均增高)和血液CO2结合力降低。
患者死后应立即作肝穿刺及病理学检查以确定诊断,但不可在患者生前作肝穿刺。肝脏的主要病变为: 肝小叶中间带有明显的玻璃样坏死。已经坏死的细胞内常凝固成嗜伊红性斑块,称之为Councilman小体。

☚ 黄热病毒   黄热病的流行病学 ☛

黄热病

yellow fever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2:5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