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黄滔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黄滔 黄滔黄滔 (生卒年不详) 字文江,莆田 (今属福建省)人。昭宗乾宁二年(895年)擢进士第。光化中,除四门博士,寻迁监察御史里行,充威武军节度推官。有集15卷。 ☚ 宿山寺 游东林寺 ☛ 黄滔 黄滔840?—?字文江,泉州莆田(今属福建)人。屡试不第,困于场屋二十馀年,唐昭宗乾宁二年(895),人已垂老,方博一第。光化(898—901)中,为四门学博士,天复元年(901)应王审知辟,以监察御史里行充威武军节度使推官。审知之踞全闽,深得黄滔之助。时中原板荡,士夫四散,朝中名士如韩偓、王滌、崔道融等南奔闽中,闽中文学之盛,与滔援引提倡不无关系。其交游亦极广泛,如罗隐、林宽、徐寅、翁承赞等皆一时才俊,均与黄氏往来唱酬。滔能文工诗,《十国春秋》本传言“其《马嵬》、《馆娃》、《景阳》、《水殿》诸赋,雄新隽永,称一时绝调”。诗则多为寄赠送别、记游摅怀之作,如《游东林寺》、《寄汉上友人》、《送友人》、《出关》等皆其代表作品,少数作品亦能反映当时“望岁心空切,耕夫尽把弓。千家数人在,一税十年空”(《书事》)的社会现实与民间苦难。确如洪迈所言,黄诗“清淳丰润,若与人对语,和气郁郁,有贞元、长庆风概。”(见《黄御史集序》)黄氏编有《泉山秀句》三十卷,书中收录唐代闽中诗人作品,已佚。有《黄御史集》十卷。《全唐诗》录其诗三卷,《全唐诗补逸》补诗一首。《十国春秋》卷九五有传。 ☚ 司空图 韩偓 ☛ 黄滔?—?字文江。莆田(今福建莆田县)人。唐代文学家。昭宗乾宁二年进士,光化中任四门博士,迁监察御史里行。天复元年,威武军节度使召为推官。著有《黄滔集》十五卷,已散佚。今存《黄御史集》十卷,又编选唐代闽人诗作成《泉山秀句集》。 黄滔 黄文江力孱韵清,娓娓如与人对语。 诗类韦庄,源出齐梁,惟七言高华,气力自胜,无卑靡之习。 黄滔字文江,莆田人,昭宗乾宁二年擢进士第。《全唐诗》编诗三卷。 黄滔黄滔论文的美学观,仍以政教为中心,且以指陈时病俗弊,力挽文道衰微为己任。他倡导古文,反对骈文,慕“元次山、韩退之之风”,以为“骈丽之辞“乃“文家之戏”。为彻底杜绝“尚辞而鲜质”的状况,他要求首先要从官方的文化管理和科举政策做起,以改变科举取士的标准来达到改变文风的目的。他在《答陈磻隐论诗书》中说:“诗本于国风王泽,将以刺上化下;苟不如是,曷诗人乎?”对唐末诗风衰弊,他感叹说:“咸通、乾符之际,斯道隟明。郑卫之声鼎沸,号之曰今体才调歌诗。援雅音而听者懵,语正道而对者睡。噫,王道兴衰,幸蜀移洛,兆于斯矣!”把诗歌完全看成是国风王泽的附属品,只看到诗歌的社会政治功能而否定它的审美作用。但作为诗歌美学的评论家,黄滔以他“不正不应”的诗学观引起了后世的注意。 黄滔 黄滔生卒年不详。唐代辞赋家。字文江。泉州莆田(今福建莆田)人。乾宁二年(895)登进士第,光化(898—900)中除四门博士,寻迁监察御史里行,充威武军节度推官。王审知据有全闽而终身为节将,率皆黄滔规正之功。滔律赋为当时称许。黄滔赋作现存14篇,有《馆娃宫赋》、《明皇回驾经马嵬赋》、《送君南浦赋》等名篇,《全唐文》有载。其赋对语为工,借史实寄寓深意,《明皇回驾经马嵬赋》语多凄切,讽谕时世,为同题赋中之翘楚。李调元《赋话》称:“文江律赋,美不胜收”。著有《黄御史集》15卷。 ☚ 萧颖士 黄庭坚 ☛ 黄滔 黄滔1940—广西宁明县人。1964年毕业于湖北艺术学院音乐系。现为中南民族学院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艺术教研室主任、副研究员。曾在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武汉机床电器厂、武汉师范学院汉口分部艺术系工作,1980年调中南民族学院工作至今。撰有《壮族三声部民歌产生年代小考》、《民族兄弟不分开》等论文,作有歌词20多首。多篇论文获省级奖,多首歌词获歌曲创作奖。系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理事、东方民族艺术研究会会长。 ☚ 黄绍填 张弓 ☛ 黄滔Huang Taoman of letters of Min in the Five Dynasties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