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旱灾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旱灾 旱灾短篇小说集。周楞伽著。1935年9月上海中华书局初版。收《旱灾》、《木匠》等短篇小说6篇。 ☚ 爱华山 无形的家产 ☛ 旱灾hànzāi干旱缺水造成的灾害。 旱灾hànzāi〈名〉由于长期干旱而造成农作物枯死或严重减产的灾害:战胜旱灾│连年旱灾│发生旱灾。 旱灾hànzāi由于缺雨而给农业生产造成的灾害。 旱灾hàn zāi名词。由于缺乏水份影响作物生长而造成的灾害,用于贬义。 旱灾(反)水灾 旱象、旱灾;涝害[涝灾]、水灾○旱象hàn xiàng(名)干旱的现象:~严重|~有所缓解| 由于降水量小,华北一带出现~。 ○旱灾hàn zāi(名)由于长期干旱缺水造成作物枯死或大量减产的灾害:预防~| 同~作斗争|~连年|~造成大面积农田减产。 ●涝害lào hài(名)因雨水过多而对农作物等造成的灾害:低洼地最怕~|农田排水系统能减轻~。也作【涝灾】。 ●水灾shuǐ zāi(名)因久雨、山洪爆发或河水泛滥等原因而造成的灾害:防止~再度发生|南方多~|去年~严重。 旱灾←→水灾hàn zāi ← → shuǐ zāi旱灾:因长期没有降水或降水极少而缺乏水分影响作物正常生长或使作物枯死而造成大量减产的灾害。 旱灾 旱灾旱荒 旱歉 旱祸 旱殃 旱沴 旱虐 旱俭 灾旱 炎灾 炎沴 魃虐 亢阳 亢旸 亢厉 亢暵 ☚ 干旱 饥荒 ☛ 旱灾hanzaidrought一种农业气象灾害, 是干旱对农业所造成的严重损害。干旱是一种因长期无雨或少雨, 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气候现象。在气象上有两种含义: 一是干旱气候, 即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的基本情况; 一是气候异常, 即半湿润地区在某一时段降水量比多年平均值大大偏少的情况。作物的水分状况是由吸收和蒸腾这两方面决定的, 吸收太少或蒸腾太多都会发生水分亏缺。作物体一旦由于干旱引起严重缺水, 就会影响正常生长发育,而造成损害。长期的大范围干旱形成旱灾, 将使农业大幅度减产,甚至无收。在农业气象上, 研究作物受旱机制时, 通常分为大气干旱、土壤干旱和生理干旱。大气干旱主要是空气十分干燥, 作物蒸腾强烈, 致使体内严重缺水而受害;土壤干旱是耕层缺水,作物根系吸收不到足够水分, 以补偿蒸腾的消耗, 致使体内水分状况恶化而受害; 生理干旱是土壤不缺水, 但其他不良土壤状况, 使根系吸不到水, 造成体内缺水受害。 旱灾drought由大范围地区持续干旱,造成农业减产或无收的灾害。是世界性的灾害、在热带至冷温带的干旱与半干旱地区,常有旱灾发生;半湿润与湿润地区,在降水比常年偏少很多的年份,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旱害。严重旱灾不仅给农业生产造成损失,甚至人畜饮水亦有困难。旱灾的发生具有准周期性,据中国气象部门对1470~1977年近500年中国旱涝分布资料的分析,中国旱灾具有2~3年、5~6年、10~11年、20年和35年的准周期波动,频发年代与少发年代交替出现。中国旱灾发生的主要季节各地并不相同,北方多春旱,长江中下游地区多伏旱,华南及华北的部分地区有时发生秋旱。 旱灾2002年春季,喀什、和田、昌吉、博尔塔拉、塔城及哈密、吐鲁番等地州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旱情。南疆5个地州主要河流来水量比常年偏低,降水明显减少,6—7月哈密持续高温干旱天气。据统计,全区农作物受灾面积14.3万公顷。成灾面积12.5万公顷,受灾人口49万人,成灾34.1万人,直接经济损失5.4亿元,农业直接经济损失1.9亿元。 旱灾降水量过少造成的农业灾害。全球有36%的土地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区。主要集中于非洲撒哈拉沙漠边缘、中东、西亚、美洲西部、澳大利亚大部和中国西北部;半干旱地区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30%,分布于非洲北部一些地区、欧洲南部、北美中部、西南亚和中国北方。20世纪60年代末期至80年代初期,非洲大旱遍及34个国家,近1亿人口遭受饥饿威胁。中国旱灾频繁。中国25°~40°N间越往北发生旱灾频率越高,40°N以北干旱减少。公元前206~1949年,中国发生较大旱灾1056次,平均两年一次。其中16世纪至19世纪,受旱范围在200个县以上的大旱有8年,发生于1640、1671、1679、1721、1785、1835、1856和1877年。1640年(明崇祯十三年)大旱,不同地区先后持续受旱4~6年。1785年(清乾隆五十年)有12省受旱,时间长达120~200 d。20世纪的大旱年有:1920年陕、晋、豫、冀、鲁5省大旱,灾民2000万人,死亡50万人;1928年华北、西北、西南等13省535个县遭旱灾,灾民达1.2亿人;1942~1943年大旱,仅河南一省饿死、病死即达数百万人。1949年之后旱灾较重的达10多次,1960年受灾面积高达3330 万hm2。1949~1999年全国平均每年受旱面积2160万 hm2,相当于耕地面积的1/5,其中成灾面积873万 hm2。全国平均每年因旱灾损失粮食1238万 t。50年中有10年发生严重干旱,1960、1961、1972、1978、1986、1988、1989、1992、1994和1997年全国受旱面积都超过2700万 hm2,成灾面积超过1300万 hm2,相当于5年发生一次重旱。1978年全国一些省份1~10月降水量比常年少30%~70%,全国受旱面积4017万 hm2,其中减产3成以上的成灾面积1773万 hm2;1994年,全国受旱面积3028万 hm2,成灾面积1705万 hm2,干旱遍及北方15省、市;1997年,全国因旱受灾面积3352万 hm2,成灾面积2001万 hm2。 旱灾长期无雨或少雨引起的干旱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等造成的严重损害。是气象灾害之一。参见“干旱”。 旱灾因土壤水分不足和水源短缺致使农业减产和供水不足所形成的灾害。黄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带,年降水量偏小,年际间变化大,因此干旱频繁,旱情严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尽管对旱灾采取种种防御措施,但干旱威胁仍很严重。据气象部门对1950年~1974年灾害性气候分析,在这25年中,黄河上中游黄土高原区发生干旱17次,平均1.5年一次。其中严重干旱有9年,平均2.5年一次。严重的旱灾是本区经济发展缓慢和群众生活贫困的重要原因之一。 旱灾drought 旱灾drought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