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黄溍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黄溍/方斋铭 ☚ 涵养铭 黄溍 ☛ 黄溍 黄溍黄溍(1277—1357),字晋卿,义乌(今属浙江)人。元延祐进士,历诸暨州判官,累擢侍讲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在朝挺立,史称清风高节。卒,追封江夏郡公,谥文献。博极群书,文辞谨严。有《黄文献集》、《损斋稿》等。 ☚ 黄溍 方斋铭 ☛ 黄溍 黄溍1277—1357字晋卿,又字文潜。义乌(今属浙江)人。延祜进士,任诸暨州判官。官至侍讲学士、知制诰。死后封江夏郡公,谥文献。为元代著名古文家,宋濂曾师事之。风格谨严。有《义乌志》、《日损斋稿》。 ☚ 揭傒斯 马祖常 ☛ 黄溍 黄溍黄溍 (1277—1357) 字晋卿,婺州义乌 (今属浙江)人。传说其母童氏怀胎24个月生溍。幼俊异聪慧,迨长,以文名于四方。延祐二年(1315年)及进士第,授台州宁海丞,后入为应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转国子博士。出为江浙等处儒学提举。年67,以秘书监致仕。未几,落致仕,除翰林直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兼经筵官,升侍讲学士。诏许南还,优游田里间,又7年而卒,年81岁。谥文献。在州时,清白为治,在朝挺立无所附,时称高风亮节。作为理学家,其学博极群书,而约之于至精。解析经史疑难及古今因革制度名物等,时有超越前人。《元史》卷一八一有传。有《文献集》 10卷传世。 ☚ 题焦山方丈 题石门净胜寺 ☛ 黄溍 黄溍1277—1357字晋卿,世称金华先生。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少时从南宋遗民方凤学,受老师影响,壮岁隐居不仕,县吏强迫他应试,中元仁宗延祐二年(1315)进士,授台州宁海丞,改诸暨州判官,皆有治绩。文宗至顺(1330—1333)初,以马祖常荐,入为应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诰,转国子博士,出为江浙等处儒学提举。亟请侍亲归,俄以秘书少监致仕。顺帝至正七年(1347),起为翰林直学士知制诰,升侍讲学士。屡上章乞休。至正十年,得请南归。至正十七年卒,年八十一。谥文献。史称溍清风高节,足不入权势之门,纤尘不染。与虞集、揭傒斯、柳贯齐名,号“儒林四杰”。以文章出名,为文严谨精切。诗以五言见长。杨维桢称其诗“多冲淡简远之情”,胡应麟《诗薮》也称其“仿孟浩然”,大抵指其五言诗而言,如五古《游西山同项可立宿灵隐西庵》、五绝《山中偶题》等。虽然溍出生时宋室已倾覆,而其诗中亦有故国之思,如《金陵天津桥》、《宣和画木石》等诗都流露出对故宋的怀念之情。溍诗多议论,如描写塞外风物的《上京道中杂诗十二首》中也杂以议论。著有《黄学士文集》。《元史》卷一八一有传。 ☚ 张雨 陈泰 ☛ 黄溍1277—1357字文潜,又字晋卿,号东阳布衣。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县)人。元代学者。“儒林四杰”之一。仁宗延祐二年进士,历诸暨州判官。文宗至顺初荐入应奉翰林文字,历官国子博士、江浙等处儒学提举,官至侍讲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卒,追封江夏郡公,谥文献。著有《黄文献集》十卷,《日损斋稿》二十五卷等。 黄文献集/黄文献公集/金华黄先生文集 ☚ 五峰集 黄文献集 ☛ 黄溍 黄溍1277—1357字晋卿。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延佑二年(1315)进士,授台州宁海丞,升侍讲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同知经延事。谥文献。与虞集、揭傒斯、柳贯号为“儒林四杰”。他为学尊崇朱熹,论文亦不出南宋理学家观点。他的散文,不少为颂扬操行高洁之士之作,反映了作者自身的品格。其文章风格,《元史·黄溍传》评曰:“文辞布置谨严,援据业切,俯仰雍容,不大声色。”著有《黄学士文集》。 ☚ 刘将孙 马祖常 ☛ 黄溍1277—1357元朝文学家。字文晋、又字晋卿。浙江义乌人。官至侍讲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其文章布置严谨,援据精确,剖析经史疑难及古今因革制度名物之属,旁引曲证,多先儒所未发。与虞集、揭傒斯、柳贯号称元末“儒林四杰”。著有《黄金华集》等。 黄溍(元·至元十四年—至正十七年 1277~1357) 婺州義烏 (今浙江義烏)人。字晉卿,一字文潜,顏居室曰日損齋。延祐二年 (1315)進士,授臺州寧海丞,人為應奉翰林文字,累擢侍講學士,拜知製誥,同修國史。卒謚文獻,追封江夏郡公。溍天資介特,以清白為治,在朝挺立無所附,足不登鉅公勢人之門。君子稱其清風高節,如冰壺玉尺,纖麈弗污。溍之學,博極天下之書,而約之于至精。宋濂、王溍均出其門。工書法,宗薛晉公 (稷),而自成一家。明危素云: “溍筆札俊逸,類薛嗣通(稷)。吾平生學書所讓者,晋卿一人耳。”存世書迹有 <兔穎帖>、<跋蘭亭圖>等。著《日損齋稿》三十三卷、《義烏志》七卷、《筆記》一卷、《黄文獻公集》十卷。 黄溍書 (局部)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