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

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

清诗篇名。七律。秋瑾作。见《秋瑾集》。《秋瑾史迹》此诗题作“日人银澜使者索题,并见日俄战地,早见地图,有感”。1904年,日、俄帝国主义者为重新分割朝鲜和我国东北而交战,战场在我国东北境内,清政府却宣布“中立”,听任帝国主义宰割。这首诗是1905年夏作者再次东渡日本时途中所作。全诗为:“万里乘风去复来,只身东海挟春雷。忍看图画移颜色,肯使江山付劫灰! 浊酒不(一作“难”)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秋瑾是我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著名的女革命家,且善作诗歌。这首诗是她晚期作品,笔调雄健,构思巧妙,以观看地图发现改变颜色,暗喻我国领土被帝国主义侵占。诗中对帝国主义强盗蹂躏我国领土,杀戮我国人民,表示极大愤慨,同时表达了不惜以一腔热血拯时救国、力挽狂澜的壮志。诗中渗透着爱国主义的革命激情。

☚ 狱中赠邹容   宝刀歌 ☛

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

 

秋瑾


 万里乘风去复来,只身东海挟春雷。忍看图画移颜色?肯使江山付劫灰!浊酒不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此诗一题《日人银澜使者索题并见日俄战地早见地图有感》,作于1905年东渡日本途中。当年日本与帝俄为争夺朝鲜和中国东北的霸权,爆发了一场罪恶的战争。战争在中国领土上进行,清廷却无耻地宣布中立。这时,作者从一个日本人那里看到日俄战争示意图,感慨时事,作为此诗,抒发了诗人满腔忧国之情和以身许国之志。
 首联言诗人正第二次东渡日本,暗用宗悫志在“乘长风破万里浪”之语,表明东渡之意在寻求救国真理。次联写看到日俄战争地图,痛恨于清廷的丧权辱国,使我山河破碎变色,而不忍坐视旁观。三联否定以酒消忧的消极悲观情绪,而呼唤礼赞出群之才,适见作者以天下为己任,亟愿拯救国家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之豪情壮怀。是本篇之警句。然有斗争就有牺牲,末联倡言为了挽狂澜于既倒,将国家从危难中拯救出来,中华儿女当不惜牺牲、前赴后继,“拼将十万头颅血”云者,与“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同为豪语。
 全诗感情激荡,一气呵成,纯写心事,羌无故实。作者后来用生命和鲜血证果了她的这番誓言,其诗亦可以不朽矣。

古典文学作品《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原文|注释|精注|赏析 - 可可诗词网

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

 万里乘风去复来〔2〕,只身东海挟春雷〔3〕。忍看图画移颜色〔4〕,肯使江山付劫灰〔5〕!浊酒不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6〕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1〕这首诗作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夏,作者第二次赴日途中。秋瑾(公元1879~1907),字璿卿,一字竞雄,别号鉴湖女侠,浙江绍兴人。少即蔑视礼法,慷慨任侠;受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影响,提倡男女平权。又眼见清王朝的腐败,帝国主义的侵略,民族灾难的深重,激发了她的爱国壮志。1904年东渡日本,次年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1906年回国后,在上海创办《中国女报》,鼓吹资产阶级革命。后回绍兴主持大通学堂,组织光复军,配合徐锡麟的皖、浙武装起义。后因徐锡麟起义失败,秋瑾在绍兴被捕殉难。她的诗多抒发忧时爱国的思想感情,慷慨悲壮,气势雄健。有《秋瑾集》。
 〔2〕去复来:指作者于1904年夏东渡日本留学,同年冬因事回国,1905年春再去日本。
 〔3〕挟春雷:比喻胸怀革命壮志。
 〔4〕移颜色:指我国领土被帝国主义侵占。
 〔5〕劫灰:原指佛教所谓“劫火”的余灰,后来引申为兵火毁坏后的残迹。
 〔6〕“浊酒”二句:意谓忧国伤时之情决不是酒所能消除的,拯救时局要依靠有超常才能的人才。救时,拯救时局。
 
 这是一首壮怀激越的著名诗篇。面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清王朝的腐败,面对“图画移颜色”、“江山付劫灰”的现实,作者忧心如焚,在诗中抒发出了内心深处高昂的爱国主义激情,“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决心为祖国的前途不屈不挠地奋战到底。全诗格调慷慨悲壮,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和宏伟远大的抱负。

名诗《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翻译|译文|赏析|解读 - 可可诗词网

《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

《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

秋瑾

万里乘风去复来,只身东海挟春雷。忍看图画移颜色?肯使江山付劫灰?浊酒不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注释】 ①去复来:作者于1904年夏秋间出国留学日本,同年冬回国省亲。1905年春,再赴日本,“去复来”指此。②春雷: 喻革命壮志。③图画:指地图。④劫灰:佛教传说中能使一切毁灭的灾火叫劫火,劫火后的残余叫劫灰。

【诗大意】我满怀着春雷般的革命壮志东渡日本寻求救国真理,不远万里乘风破浪去了又来。看见在中国领土上进行的日俄战争地图,真叫我伤心,我怎忍心看着中国版图改换颜色?我岂肯让祖国江山遭敌蹂躏、任人割宰?喝酒不能消除我伤时忧国的热泪,拯救危亡要依仗超群的人才。愿意付出十万头颅的巨大牺牲,也一定要把祖国从危亡的局面中挽回!

【赏析】 秋瑾1903年5月末随丈夫王廷钧进京,这时距1895年中国甲午战败割地赔款和1900年八国联军占领北京都不过几年。徐自华在 《鉴湖女侠秋君墓表》 中说: “值庚子变乱,时事益亟。君居京师见之,独慨然太息曰: ‘人生处世当匡济艰危,以吐抱负,宁能米盐琐屑终其身乎?’”1904年夏历5月秋瑾只身离开北京赴日本留学寻求救国真理,在东京加入 “兴中会” 的外围组织 “三合会”,1905年回国省亲,6月在上海加入反清革命组织 “光复会”,旋又赴日。在赴日舟中看见日俄战争地图,又逢日本友人索取诗句而写下这首七律。

首联“万里乘风去复来,只身东海挟春雷” 气势开阔豪迈。“万里乘风”是化用 《庄子·逍遥游》“列子御风而行” 的 “御风” 和 《宋书·宗悫传》 “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的意思,表示志向远大,不怕困难。“春雷”是二十四节气中“惊蛰”才有的一年开春的第一声雷,这里隐喻胸怀壮志、有所作为、唤醒国人之意。这一联里把 “万里东海” 同 “只身去来”对比,显示了诗人勇毅豪迈的性格与远大的革命志向。颔联“忍看图画移颜色,肯使江山付劫灰”,是说她不忍心看到祖国国土沦丧。“日俄战争” 是当时的日本与沙俄为重新分割中国东北和占领朝鲜而在中国领土上进行的罪恶战争。1904年2月10日日俄宣战,清廷腐败无能竟宣布“局外中立”。1905年1月,日军攻陷俄军驻守的旅顺口。1905年9月日俄在美国签订朴茨茅斯条约,日本代替了俄国在中国东北的地位。据《日俄战纪》 第13册85页载: “东三省自旅顺迤北,直至边疆内外,凡属俄日大军经过处,大都因粮于民,菽黍高粱均被芟割以作马料,纵横千里,几同赤地。”可见日俄战争对中国人民造成的灾难何等严重!“忍看”二字,体现了诗人怒不可遏的爱国义愤,“肯使”二字,则表现诗人拯救祖国陆沉的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感。颈联 “浊酒不销忧时泪,救时应仗出群才”,这里的 “销”是 “解除、消除”,诗人认为借酒不能浇愁,更不是解除忧时伤国的办法。“出群才”指出类拔萃、超群出众的人物。杜甫 《诸将》 诗有 “安危须仗出群才” 的句子。这时秋瑾已认识到依靠革命团体、率领革命群众共同奋斗才是解救祖国危亡的正确办法。尾联是掷地有声的警句:“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乾坤”指天地,这里指祖国。诗人大声疾呼:只有组织人民进行殊死的武装斗争才能挽救祖国危亡,舍此别无他途。秋瑾在诗词中一再反复强调武装反抗的思想,如 “好将十万头颅血,一洗腥膻祖国尘”。( 《赠蒋鹿珊》) “卢梭文笔波兰血,拼将头颅换凯歌”。(《吊吴樾》) 她还在 《宝刀歌》 中强调: “沐日浴月百宝光,轻生七尺何昂藏; 誓将死里求生路,世界和平赖武装。”所以这首七律的尾联体现了诗人冲锋陷阵、视死如归的献身精神和坚定的必胜信念,闪耀着新世纪的曙光,这在近代爱国诗词中也是极为罕见极为珍贵的见解。

一般人认为女子的诗纤柔婉弱,前人评论秦观好为“女郎诗”、“妇人语”、“如时女游春,终伤婉弱”。实际上女子的诗并不都是如此。如秋瑾这首七律声情激越,词气雄浑,对仗工整,音韵铿锵。结构上意脉贯通。首联写豪情壮志; 颔联颈联写 “触景生情”,看见地图想起祖国危亡,抒发自己献身救亡的急迫心情;尾联点出挽救祖国陆沉的具体办法,表达必胜信念。语言是朴实晓畅的,有壮阔的形象、深刻的内涵和充沛的气势,读之令人神往,催人奋进。


诗词作品《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鉴赏和精讲 - 可可诗词网

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

 

秋 瑾


 万里乘风去复来,只身东海挟春雷。
 忍看图画移颜色?肯使江山付劫灰!
 浊酒不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
 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这首诗是秋瑾于一九○五年春,再度去日本时于舟中所作。《秋瑾足迹》中,此诗题为“日人银澜使者索题,并见日俄战地,早见地图,有感。”由此可知,“日人索句”,就是这个“银澜使者”;“战争地图”,不是一个词,而是两个词,即“战争地”与“战争图”。且“战地”与“战图”是在先后两个时间见到的。因此,我们可以推测,作者在东渡途中,船到黄海时,大约有人指点日、俄海战的战场,于是,秋瑾联想起不久前见到的旧俄战争地图,不由地思绪万千,无限感慨。恰在此时,日本使者银澜向秋瑾索诗,她就写下这首洋溢着炽烈的爱国思想和力挽狂澜的英雄气概的著名诗篇(一说,此诗写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冬,秋瑾自日本归国途中)。
 一九○四年(光绪三十年),日俄为重新分割朝鲜和我国东北领土进行了一场不义战争。战场放在我国境内,而清王朝竟宣布“中立”,并划出辽河以东大片疆土为“交战区”,并严防人民起来反抗,听凭帝国主义侵犯我主权,蹂躏我国土,残杀我人民。这就是此诗产生的历史背景。
 

* * * *


 以下分联详讲——
 

首联:乘风“只身挟春雷”


 万里乘风去复来,只身东海挟春雷。
 去复来,是指秋瑾曾经两次东渡日本而归国。挟春雷,“挟”,怀抱;“春雷”,是喻指革命力量与意志。此诗自始至终都在畅抒作者自己的热爱祖国的激情和献身革命的精神。开头二句,即抒发了诗人赴日留学,寻找革命真理的豪情。“万里乘风”、“挟春雷”,正是诗人借以呈现自己为祖国献身精神和豪迈气慨的载体。
 

颔联:岂肯“江山付劫灰!”


 忍看图画移颜色,肯使江山付劫灰。
 这联诗的感情由豪迈转入深沉悲壮。这是因为作者亲眼见到了日俄海战的战场,又忆起了早先见到的日俄战争地图,不禁激愤满腔。因此,连用了“忍看”、“肯使”两个反诘的对偶句,表明自己决不让祖国江山改色,人民财富遭劫化灰的坚强意志;同时,对丧权辱国的清廷表示无比愤慨。这诗的忍看与肯使,都是反诘语,即“岂忍看”、“怎肯使”。图画,即地图。移颜色,即指世界地图改变颜色。日俄此次战争,沙俄失败。经美国斡旋,两国签订了重新瓜分我国东北和朝鲜的《朴次茅斯和约》,其中规定沙俄在中国辽东半岛的租借权转让给日本等。鉴于此,秋瑾十分愤懑,于是借诗喷发了出来。
 

颈联:应当“仗才救时”


 浊酒不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
 这里的销,同“消”。时,是指时运、国运。这一联紧接上联而转折,即诗意、诗情由“肯使”转上一层,进入认真思考:怎么才能救国济民? 怎样真能力挽狂澜呢?诗人认识到,当国土沦丧,生灵涂炭之际,人们忧心如焚,但“浊酒”是不能消除国忧民困的,救时拯世,还得依靠超群拔萃的英才。出群才,原是由杜诗《诸将》中“安危须仗出群才”句,化脱而来的。引用贴切自然,但观点上,却流露了对历史人物的“唯心史观”的通病,将自己放在救世主的地位,见不着人民群众的力量。这正是辛亥革命失败的主因。
 

尾联:拼将“乾坤力挽回”


 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拼将,拼,同拚,即不顾惜之意。将,动词词尾,如“寄将去”、“拿将去”等。在中间两联中,作者的感情还未达极至,是处于醖酿和压束状态中,未曾“奔放”;在尾联,即不能不喷发而出,把全诗的诗情、诗意推向了高峰,从而点出诗歌之主旨,使诗歌境界来了一次升华。诗人明白无误地亮出了自己的宏伟抱负:即使拼掉十万头颅,也要力挽中华乾坤,务必推翻满清腐朽统治,拯救中华民族。其实,这是全国人民的共同呼声,诗人为之代言而已。诗人在这里的“豪言壮语”,并非空喊的口号。时隔两年,秋瑾即以革命家的崇高志向,鉴湖女侠的豪迈气概和女诗人的忧国忧民的感情,完全实践了自己的诺言,浩气凛然地就义于绍兴轩亭口。她领导的“光复军”虽然未得成功,但她为中华民族的历史所谱写的光辉篇章,永为后世所景仰、所效尤。
 

* * * *


 秋瑾,是我国近代著名的革命家,也是成就杰出的女诗人。她幼年就能吟诗、赋诗,“偶成小诗,清丽可喜”(秋宗章《六六私乘》)。后来,竟成为一位革命家兼诗人,写下了大量诗词作品。
 她的诗歌创作,可分前后两期,以东渡日本(1904)为界标,此前为前期,约二十多年,其后至就义(即1905年6月),约近三年,为短暂的后期。前期作品多数写风花雪月、离情别绪,也有一些疾俗愤世的作品。自从参加革命活动后,诗情、诗意和诗风均为之大变,其作品,则充满忧国伤时的感慨和舍身取义的心志和誓言,表现了一位诗人的罕有的革命斗志和爱国豪情,诗歌格调雄健奔放,并最终奠定了她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我国古典诗歌,从先秦发展到近代,诗歌这一艺术样式已经成为革命斗争的一种锐利武器。这个特征,在秋瑾的后期创作中表现得特别明显。她的诗歌基本内容是:忧国伤时,愤恨清廷,为拯救祖国、拯救民族,充满自我牺牲精神,杀身成仁,展望美好的未来。特录她的别一首七律《感愤》如下:
 莽莽神州叹陆沉,救时无计愧偷生。
 抟沙有愿兴亡楚,博浪无椎击暴秦。
 国破方知人种贱,义高不碍客囊贫。
 经营恨未酬同志,把剑悲歌涕泪横。
 此诗的思想风格,与我们现在选读的七律《黄海舟中》相仿。它们那种慷慨高歌、爽朗豪迈的风格,也完全说明是一种革命者的革命诗、政治诗,倾向性极强,也塑造了一位革命新女性的形象。这在我国历代女诗人中,几乎可称得上“前无古人,鲜有来者”。她的诗歌最大感染力,在于用直抒胸臆的方式发出时代的最强音,体现了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那种生气蓬勃的进取、向上精神。
 秋瑾运用文艺为革命服务,可以说达到了自觉程度。她除写诗歌鼓吹革命之外,还写了不少通俗的弹词和思想与艺术均为上乘的词,也用来为当时政治斗争服务。如有名的《满江红·小住京华》等等。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4:2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