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黄庭坚《清平乐》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黄庭坚《清平乐》《清平乐》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1。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2。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黄庭坚《清平乐》黄庭坚《清平乐》
今译 春天呵,渐渐消失了 你的脚步 悄悄地,谁也看不见 你的归路。 如果,有人知道春天 的去处, 请呼唤春神归来,与 我同住。 可是,谁又知晓春的 踪迹? 除非,去问一问 黄鹂。 谁人解得黄鹂 的百啭千啼? 顺着风儿,它飞过了 蔷薇。 黄庭坚《清平乐》《清平乐》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①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②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③ 【注释】 ①这句说,春天的消逝没有留下一点踪影。②唤取:唤来。取,语助辞。③因风:乘着风势。 【译文】 春天到哪里去了呢?悄然逝去,没有留下一点踪迹。如果有人知道春天的去处,就应把它召唤回来住在一起。春天无影无踪,有谁能知道它的去向?除非问取枝头的黄鹂。可是,黄鹂宛转地啼叫着,它顺着风势,飞过了蔷薇。 【集评】 宋·胡仔;“《复斋漫录》云:“王逐客送鲍浩然之浙东长短句:‘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韩子苍在海陵送葛亚卿,用其意以为诗,断章曰:‘明日一杯愁送春,后日一杯愁送君。君应万里随春去,若到桃源记归路。’苕溪渔隐曰:山谷词云:‘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王逐客云:‘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体山谷语也。”(《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九) 【总案】 这首词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春光的美好,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珍爱、留恋及对美好事物的执著追求精神。古典诗词中以惜春为主题者比比皆是,作者立意新颖,构思曲折。以丰富新奇的想象,把对春光的眷恋、珍惜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以黄鹂掠过蔷薇作结,余味无穷。 黄庭坚《清平乐》黄庭坚《清平乐》黄庭坚
黄庭坚 晚 春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鉴赏 这是一首惜春、伤春的小词。从古至今,以“惜春”为主题的诗词何止千百,然大多陈陈相因,了无情趣。这首小词却能以独特的感染力传唱千古,这是得益于作者选取的新奇角度,以及运用的新奇手法。它的高妙之处,便在新颖、清奇、隽永三词。作者写惜春之情,没有过多地涉及春天本身的逝去,而着重写人和物与春天的互动,赋予春天以人的性情和生命的气息。上下阕结构上各以一个问句总领,每阕自成问答,上下阕又形成对比,显得工整而意味隽永。 上阕以询问春之归处开篇,发问之时,一种惜春之情已经流露,下句又以“寂寞”二字渲染,“无行路”再写其孤独、彷徨的神情,加重了伤春的情绪。伤春之极便转而寻春,然上文已写明作者不知春之归处,所以他只能希望如果有人知道春天的去处,便能告知自己,以便再度唤来春天同住。这是多么痴情的念头! 前人写惜春、伤春之情,多是通过抒情或者写景来铺张哀伤,最后归于无限的闲愁或者自我的劝慰。但本词中,黄庭坚却用自问自答、自我幻想的方式来写自己的心绪,非常巧妙地把伤春之情写活、写深了。与黄庭坚同时代而略早的王观《卜算子》词有“若到江东赶上春,千万和春住”一语,跟这首词比较类似,不过王词只是被动地“赶”,这里却是主动地“唤”,更显痴情。 花鸟图(局部) 【明】 王维新 南京博物院藏 下阕以反问句开头,否定前文“春归何处”的疑问以及“若有人知春去处”的幻想,直接点明“春无踪迹谁知”。这一扬一抑之间,体现出极大的张力,细细品味,便有无穷的感情在里面。“除非”一句是说“只有枝上的黄鹂知道春的归处”,表面上是回答上面的问题,好像给人最后一丝希望。然而黄鹂的叫声又“百啭无人能解”,最后一丝希望也随之破灭。随即“因风”一句,极为清空、隽永、玄妙,既自然地承接了上文的语意,又生动地描绘出眼前的实景,给全词加入了灵动的生机,但它的背后也包含着深意。黄鹂因风飞过蔷薇,是否预示着春天就躲在蔷薇的彼方,抑或只是用拟人的手法写黄鹂恼恨人对自己的“百啭不解”,又抑或只是因为连黄鹂也不知道春的归处,所以黯然飞离。实际上,蔷薇的盛开已经标志着夏天的到来,作者“寻春归”的幻想,到此也完全破灭,黄鹂的迎风而飞,是否也代表着他凌乱飘摇的心绪? 我们看到,在这样一首短词里,作者能巧妙地写出曲折波澜,手法非常高明。词是一种适合表达微妙情绪、适合写得曲折生动的文体,而黄庭坚能很好地利用这个特点。明代陈廷焯说“黄九于词,直是门外汉”(《白雨斋词话》),恐怕是过于偏激了。(姚苏杰) 集评 明《沈际飞:“‘赶上和春住’,‘唤取归同住’,千古一对情痴,可思而不可解。”(《草堂诗馀四集《别集》卷一) 清《吴衡照:“山谷云:‘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通叟云:‘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碧山云:‘怕此际春归,也过吴中路。君行到处,便快折河边千条翠柳,为我系春住。’三词同一意,山谷失之笨,通叟失之俗,碧山差胜。终不若梁贡父云:‘拚一醉留春,留春不住,醉里春归。’为洒脱有致。”(《莲子居词话》卷一) 链接 黄庭坚的草书名作《诸上座帖》。黄庭坚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也是成就出众的书法家,尤工行草。《诸上座帖》是他草书的代表作之一。此贴是黄庭坚为其友李任道用大草所写的五代时期文益禅师的《语录》,通篇都是禅宗的语言。这幅墨迹通篇结字雄放瑰奇,运笔圆劲苍老,笔势雄畅隽逸,如轻云缓行,凌霄万变,但同时又能做到笔笔周到,皆按法度,完全体现了黄庭坚“楷法欲如快马入林,草法欲左规右矩”(《论书》)的书学主张。此卷曾经过吴宽、梁清标、周亮工、孙承泽、王鸿绪等人的收藏、题跋,后入清宫内府,今藏于故宫博物院。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