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天蚕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天蚕Japanese tussah silkworm

吐丝结茧的经济昆虫之一。属鳞翅目、大蚕蛾科,学名为Antheraea yamamai Guenrin-Meneville,又名山蚕。主要分布于中国、日本、朝鲜等地。中国黑龙江、辽宁、吉林、广西、江西等省区的天然柞林里,均有野生天蚕发现,分布很广。日本对天蚕的驯化饲养历史较长,从1981年起长野县有明村以饲养天蚕作为产业加以发展。
天蚕系一化性、完全变态昆虫。卵产下后胚胎发育成蚁蚕后滞育,卵期经过270天左右。翌年,随着气温升高,柞叶开放,孵出幼虫。幼虫期4眠5龄,全龄经过50~60天成熟结茧。结茧开始后经7~8天化蛹,化蛹后经20~30天羽化,完成了一个世代。
在辽宁省的自然条件下,成虫8月间羽化,羽化很不集中,最早羽化与最迟羽化相差可达30天以上,羽化最适温度为22~26℃,雄蛾羽化时期和时间上都较雌蛾为早,雄蛾的飞翔力较强,能在500米范围内寻找雌蛾,雌蛾少动。成虫翅展12~15厘米,体长雌约4.5厘米,雄约3.7厘米,色泽不一,多达几十种,主要有橙黄色、灰黄色、赤褐色、红色、茶青色等各种各样不同浓淡程度的蛾色,其中以橙黄色较多,茶青色最少。前、后翅中央各有一透明眼状纹,在眼状纹的外围有黑褐色细线,前、后翅均有1褐色横线。体被覆很多鳞毛,复眼深褐色。交配多在午夜至翌晨3时,人为交配比较困难,交配率的高低与环境条件及翅色有关,温度低、湿度高(18℃、90%左右)、通风而风力不长、强的荫影处较为适宜,又橙黄色蛾交配率最高,其次为灰黄色蛾。交配时稍有惊扰便立即开对,为适应这些特征,交配环境必须安静、黑暗,最好在用细竹片编成有孔的小笼子(15×15厘米)内交配。一般交配只需30分钟即可受精。母蛾大多在午夜产卵,在18℃下经过2昼夜,产出卵占总卵数80%以上,经过3~4昼夜基本产卵完毕。在野外条件下,母蛾产卵于树干中、下部的侧枝上,贴在树皮上不易发现,产下的卵粒往往10~20粒成堆,每蛾产卵数150~250粒。产下的卵在25℃条件下,约经一周,卵内胚胎发育形成蚁蚕,但不孵化,在卵壳内越冬。
卵呈深黑褐色,卵壳乳白色,外被黑褐色胶着物,因此外观上黑褐色,胶着力强 卵扁椭圆形,长径280~290毫米,短径250~280毫米,厚160~190毫米,每克卵约120~140粒,卵壳比桑蚕卵壳厚3~4倍,十分坚硬,能在冬季零下20℃的低温条件下,经受严寒和风雪。
幼虫在中国东北地区的自然条件下,5月上、中旬孵化。暖卵的适温为18℃,相对湿度为75~85%,在此温、湿度条件下,经6天孵出蚁蚕,孵化率可达90%左右。蚁蚕体重5~6毫克,体长0.76厘米,黄绿色,有5条黑青色体线。头部1~2龄褐色,3龄起绿色。幼虫第2龄起体呈绿色,3龄起体侧各着生2~6对银光色辉点,辉点位于侧面的为侧点,背面的称背点。侧点形大带三角形,背点小带圆形,5龄盛食蚕体重达17~20克,体长7~9厘米,体幅约1.9厘米。幼虫体重成长约4,000倍。
天蚕主要取食壳斗科柞属的植物,如辽东柞、蒙古柞、栓皮柞、尖柞等树叶。
天蚕在野外放养,病害天敌比较严重,结茧率仅35%左右。为了防止天敌为害,可在小蚕期进行室内饲养,剪取鲜枝放在容器中饲育,每日早晚给叶一次,温度25~28℃,相对湿度70~75%,并适当添水,可减少发病率,提高结茧率。
天蚕的病害与柞蚕相同,脓病、软化病、微粒子病、硬化病均有发生,但以软化病最为严重,病害的发生除与种质有关外,气象饲料因子也是诱发蚕病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了减少病害,必须进行卵面消毒,改进饲养技术。
天蚕幼虫不群集,好孤独,容易爬散。从龄期来看: 1~2龄较稳定,3~5龄频繁爬动,特别是干旱无雨、天气燥热、饲料老硬、不适合蚕的要求时,就爬行下树,如中午气温达25℃以上时,蚕就乱爬。下地蚕体质虚弱,容易发病。因此放养天蚕的场地,特别是大蚕期,宜选择饲料鲜嫩、水分充足、温度较低、凉爽通风的场地。幼虫有饮水的习性,雨后常见蚕伏在叶面饮水。故遇干旱天气,宜在早晨或傍晚向树上喷水。眠起蜕皮后有吃蜕皮壳的习惯,大蚕期腹脚、尾脚的抓附力强,不易被风吹落或被害虫拖走。
天蚕至5龄末期,食欲减退,丝腺发达,蚕体渐缩小,卷于2~3片柞叶中,吐薄薄一小片较平整的浮丝,即茧衣,然后沿树叶主脉的基部吐丝结成茧柄,再进入已拉拢的叶片中吐丝,经一昼夜结茧完毕,排出排泄物,湿润茧层,再经一昼夜,茧干燥变硬,茧衣上有白色粉末。自结茧开始第7~8天(已化蛹)即可采茧。为了尽量减少蛹的振动,避免损伤,应连着包在茧外的叶片同时采下,以后再把叶片剥去。剥叶时兼行选茧,剔除死笼茧、薄皮茧、污染茧、蛆害茧,用作缫丝的茧则须杀蛹干茧,作种茧用的则放在通风良好的蚕室中平铺保护之。
茧呈长椭圆形,长径45~53厘米,短径23~27厘米。茧色可分深绿、浅绿、深金黄色,但绝大部分为绿色,一侧色较深,一侧较浅。在人工饲养条件下,茧为黄绿色。茧重雌为8克,雄约6克;茧层重雌约0.7克,雄约0.6克;茧层率雌约8.8%,雄约10%。茧能缫丝,1,000粒茧可缫生丝250~300克,一粒茧丝长600~700米,丝质优美、轻柔,不需要染色而能保持天然绿色,并具有独特的光泽。纤度5~6旦,约比桑蚕丝粗一倍;伸度约40~50%,比桑蚕丝高1.8倍;强力约为桑蚕丝的2.5倍。织成丝绸色泽艳丽、美观,可与其它纤维混织,是极高级的丝织物。

天蚕Japanese tussan silkworm

Antheraea yama-mai Guérin-Méneville,又称日本柞蚕、山蚕。吐丝结茧的经济昆虫之一。鳞翅目,大蚕蛾科。一化性,卵越冬,卵内胚胎发育成蚁蚕后滞育,随着柞叶的开放、蚁蚕孵化。4眠5龄,经50~60天成熟结茧,熟蚕卷于2~3片叶中。吐薄薄一小片较平整的浮丝,即茧衣,然后沿叶片至枝条反复吐丝,形成细而短的茧柄,再进入叶间吐丝结茧,经2昼夜结茧完毕。茧长椭圆形,茧色通常为绿色,一侧较深,一侧为浅绿。茧能缫丝,从1 000粒茧可缫得生丝250~300 g,一粒茧丝长600~700 m。丝质优美,能保持天然绿色,永不褪色。丝的伸度较桑蚕丝大1.8倍,强力约为桑蚕丝的2.5倍,织成的丝绸是极高级的丝织物。天蚕成虫酷似柞蚕成虫,翅色较复杂,但以橙黄色较多,羽化期很不集中。饲料与柞蚕同,也以壳斗科栎属植物为主。分布于中国、日本、朝鲜、韩国。中国主要分布于东北各省,浙江、山东、河南等省也有饲养。

天蚕

giant(/wild)silkworm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1 21:3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