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生态旅游开发模式
黄山是一个在生态保护的前提下,立足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旅游区范例。黄山位于风景秀丽的皖南山区,横亘于黄山市歙州区、太平区及休宁、黟县之间。是我国赫赫有名的自然生态旅游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黄山位居我国十大名山之首,被人们誉为 “世界公园”、“人类生态第一山”。黄山生态优美、物种繁多、峰林地貌独特、冰川遗迹丰富,1990年12月被列入 《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名录》。联合国专家考察后指出: “黄山的自然美和自然文化世界罕见”。管理区按照 “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 的方针,切实、有效地对黄山这一世界双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进行了保护性开发。黄山风景区明确提出: “保护风景名胜区自然地貌,使其不受破坏; 保护风景名胜区自然生态环境系统,使之永续利用; 保护景区内原生物种资源,使之不致减少和灭绝; 保护人文胜迹和景观资源,使之不受破坏。在保护的前提下,立足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对景区进行合理开发; 使旅游与环境协调发展” 的保护措施。但是黄山开放以来,游客逐年增多,设施增量,所带来的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黄山风景区虽然采取过许多措施,但生态环境的破坏仍然有增无减。具体保护措施如下:
❶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及生物多样性,具体措施有护林防火、防治松树 “艾滋病” (松材线虫病)、保护古树木、生物多样性保护等。
❷治理生态环境污染,具体措施有改革能源、加强环卫工作、水污染处理、分片保护等。
❸加强环境监测。在山上建立了环境监测站,对全山水质、大气、噪音等多项生态环境因子进行常年监测; 与安徽环境监测中心合作,编写了《黄山风景区环境质量评估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建立了环境质量化指标体系。
❹保护黄山文化遗产。黄山坚持自然和文化保护并举、人文胜迹和景观资源管理并重的原则,有计划地对文化遗产进行挖掘、修复、管理和保护。
❺建立游客教育中心。以上措施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就连世界知名环境专家在黄山考察后都赞道: “黄山的管理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一些办法似乎很笨,但很有效。有效的才是先进的。” 并欣然题词: “人类生态第一山,永葆其 ‘甲天下,秀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