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黄叶虫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黄叶虫almond chrysomelid

桑树叶部害虫之一,鞘翅目,叶䖬科。学名Mimastra cyanuraHope。别名蓝尾金花虫、萤火虫。
形态 成虫体长8~10毫米,腹部黑色,背面土黄色,头顶后缘有黑色山字形斑。触角线形,土黄色,端部色较深。前胸背板中央有一浅纵沟,两侧各有一个三角形黑褐色浅凹陷。雄虫前足基节扁平而宽大,鞘翅黄色,外缘黑色,少数个体在近外缘处有蓝黑色大斑。卵圆球形,直径0.7~1毫米,麦杆黄色。幼虫头黑色,体土黄色。前胸硬皮板及末节硬皮板均黑色有光。其余各节具深茶褐色的突起,中、后胸各节背侧面有7对,腹面2对;腹部各节8对。成长幼虫体长


1. 成虫 2. 幼虫 3. 雄虫前足基节
4. 蛹 5. 卵 6. 被害叶

10毫米。蛹纺锤形,长8毫米,麦杆黄色,腹节背面有瘤状突起,其排列与幼虫相似,尾端有2个黑色刺状突起(见图)。
生活习性 黄叶虫一年发生一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下越冬。在浙江于次年4月上旬化蛹,4月下旬及5月上旬羽化,6月上旬产卵,8月下旬或9月上旬孵化,10月下旬入土越冬。成虫日中活动,日落后至次晨早露未干前不活动,具假死性和群聚性。常数十多个集一叶上为害,沿叶缘向里咀食,形成不规则细齿状缺刻。产卵期10天,长的可达32天,产卵后5~10天雌虫即死亡。卵多产在土表或土块裂隙缝中,群集一处,卵期长达105天,至少75天。孵化后幼虫多在土表活动,气温至32℃以上时潜入阴湿的土隙中,至9、10月之交开始入土准备越冬。入土后在1.5~2厘米深处,营造圆形光滑的土室,体屈曲,仰卧室中越冬。据四川观察,黄叶虫羽化后,先在榆树、梧桐、沙桐、黄桷树上为害,至这些树木的嫩叶基本食光,或桑树新梢长到8~10叶时才陆续迁至桑树上为害。桑树上虫口密度一般以4月中下旬最高,5月中旬后逐渐减少,至5月底即很少看见,但随各年气温不同而略有迟早。
分布、为害 黄叶虫分布江苏、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广东、四川及贵州等省。寄主为桑树、梧桐、榆树、沙桐、榉、黄桷树等。以成虫食害桑树新梢嫩叶,造成春叶减产,春蚕缺叶。
防治 对桑园周围其它寄主林下的草坪和荒石砾地施药,杀死幼虫,利用成虫假死习性,于清晨露水未干时,进行打落捕杀; 在桑株上喷布40%乐果乳油3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1500倍液进行药杀成虫。

黄叶虫almond chrysomelid

Mimastra cyanura Hope,又称桑黄米萤叶甲、蓝尾金花虫、萤火虫。鞘翅目,叶甲科。分布于浙江、湖北、江西、福建、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缅甸、印度、尼泊尔也有分布。寄主有桑、苹果、桃、梨、苎麻、大麻、梧桐、茶、榆等。成虫体长8~10mm,土黄色,头顶后缘有黑色山字形纹。幼虫土黄色,头部、前胸和腹末节硬皮板均黑色有光泽,胸腹各节有茶褐色疣状突。蛹麦秆黄色,背面有疣状突,排列与幼虫相似。成虫食害桑叶,丘陵山区发生较多,一年发生一代,以幼虫在土下越冬。防治方法;捕杀成虫;在桑树上盛发期喷布40%乐果300倍或80%敌敌畏1 500倍。

成虫

幼虫

黄叶虫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3:2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