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麻作害虫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麻作害虫insect pests of bast fibercrops

全世界已知对麻类作物有危害性的动物计260余种,中国有190种以上,其中有20多种昆虫能造成灾害,每年损失纤维产量约15%。
麻作害虫中以玉米螟和地老虎危害最重。玉米螟是黄麻、红麻、大麻、青麻的主要蛀茎害虫,麻与玉米套作、混作地区尤为严重,甚至可致失收。地老虎是为害麻类作物最重要的地下害虫,造成缺苗断垅,甚至全田毁种。绿肥地、低洼地、耕作粗放杂草多的麻地为害较重。
黄麻害虫 黄麻桥夜蛾、玉米螟、地老虎、蝼蛄、斜纹夜蛾等是分布于各产区的重要害虫。其中黄麻桥夜蛾是间歇性害虫,8~9月份为害最严重。幼虫除取食叶片外,还为害花果,严重年份纤维减产20~30%,种子减产30~50%。绿盲蝽、红腹灯蛾、金刚钻、朱砂叶螨等在长江中下游麻区发生较普遍; 薄球蜗牛、野蛞蝓在低洼潮湿、靠近水沟、杂草多的麻地发生较多。
世界黄麻主产国的印度和孟加拉除上述害虫外,黄麻梨象、尘污灯蛾、环茎天牛、斑纹象甲等也是黄麻上的重要害虫。
红麻害虫 为害较重的有地老虎、小造桥虫、玉米螟、棉蚜等,其中小造桥虫在每年7~8月高温多雨时为害猖獗,是长江中下游和黄淮海红麻产区的重要害虫,一般纤维可减产10~15%。棉叶蝉、朱砂叶螨、斜纹夜蛾、棉铃虫、棉大卷叶螟、烟蓟马、红腹灯蛾、蝼蛄等在局部麻区为害。长江中下游麻区常受薄球蜗牛、野蛞蝓、绿盲蝽的为害,绿盲蝽在20世纪60年代发生量少,70年代以来,随着红麻面积扩大,其为害逐年加重。
世界红麻产区的害虫大致与中国相同,但各产区还有一些特有种。南亚和非洲有跳甲类和吉丁虫,中美洲有海岛切叶蚁,美国有红麻天牛、群栖金针虫,非洲有微弯梨象甲,都是当地红麻的重要害虫。
苎麻害虫 发生普遍而严重的有苎麻夜蛾、苎麻天牛、苎麻黄蛱蝶、苎麻赤蛱蝶、华北大黑金龟甲和铜绿金龟甲。长江流域和华南麻区的朱砂叶螨、大蟋蟀、苎麻瘤蚜、棉叶蝉、苎麻蓝翅跳甲、温室白粉虱、地老虎、薄球蜗牛等也有不同程度的发生。苎麻横沟象仅在贵州独山、遵义等麻区为害。苎麻象甲是菲律宾苎麻地的特有害虫;多鳞卷叶螟和豆荚卷叶螟则是巴西麻区的特有种。
亚麻害虫 主要有亚麻细卷蛾、苜蓿夜蛾、粘虫、地老虎、蝼蛄等。欧洲以亚麻蓝跳甲、亚麻长跗跳甲、窄头蓟马、亚麻蓟马为害较重,玉米穗虫在北美为害较重。
大麻害虫 主要有大麻跳甲、大麻天牛、大麻小象甲、大麻食心虫、款冬螟、大麻花蚤、地老虎、蝼蛄、玉米螟等。在北美和欧洲还有大麻天蛾、大麻螟、苜蓿小食心虫、大麻蚜等为害大麻。
青麻害虫 主要有麻天牛、棉大卷叶螟、小造桥虫、地老虎、金刚钻、玉米螟等。在美国有棉拟蠖夜蛾、青麻粉虱;在非洲有青麻夜蛾、辣椒小叶蝉、棉红蝽等为害大麻。
剑麻害虫 较少见,中国剑麻产区以红蜘蛛为害最严重,褐圆蚧和砂皮球蚧在部分麻区也有发生。在墨西哥和东非,剑麻黑象(Scyphophorus interstifialis)也是剑麻上的重要害虫。
中国麻作害虫由于采用了综合防治措施,自1949年以来,尚未发生过因虫害造成的毁灭性损失。防治措施是:以农业防治为主,与其他作物轮作,适时播种,合理的水肥管理;充分利用麻类作物对害虫的抗耐性和补偿能力,合理使用农药,使麻地亩用药量控制在只及其他作物的1/2~1/3的水平上;保护和释放天敌,如生产中释放澳洲赤眼蜂能控制多种夜蛾的为害;利用夜蛾和金龟子等害虫的趋光性,采用灯光诱杀;严格执行检疫,防止危险性害虫从国外传入。苎麻横沟象也一直被控制在贵州局部麻区,不使其蔓延扩散。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4:5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