麸读音f·u(-),为u韵目,属u—ü韵部。芳无切,平,虞韵。 ❶麸子也叫麸皮,通常指小麦磨成面以后所剩下的麦皮。 上一条: 邞 下一条: 麩 麸〔fu〕 ghob plob. 麸子 〔fu·zi 〕 ghob plob:小麦~。ghob plob jangbmel. 麸䴸《广韵》芳無·虞;poō‖fū另见hū。 ❶麸皮,小麦磨成面筛后剩下的麦皮和碎屑:麦~bbéhpoō。《说文》:“麸,小麥屑皮也。從麥,夫聲。”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谷部·小麦》:“滅瘢痕:春夏用大麦麸,秋冬用小麥麸,篩粉,和酥傅之。” ❷碎屑:头~táopoō(头皮屑)。《新唐书·南蛮传上·南诏上》:“麗水多金麸。”
麸麩;粰《广韵》芳無·虞;hū‖fū另见poō。 碎屑;末子:塗豆~toódâohū(花生末子) ❍ 饼~bniǎhū(饼屑)。《晋书·会稽文孝王道子传》:“于時揚土饑虚,運漕不繼,玄斷江路,商旅遂絶,於是公私匱乏,土卒唯給粰橡。”
◇ hū❶腐朽,变成碎屑:索仔~去sōh'ǎ hū ki(绳子腐朽成碎屑)。 ❷酥脆,松散:贡糖真~gòngtńg zīn hū(酥糖很酥脆) ❍ 人喙~lípcuìhū(一入口就散了)。 麸麩、䴸、粰{}四5249闽语。福建厦门〖hu44〗。①名碎屑;末子:饼~。②形酥脆;松散:贡糖真~。③动腐烂:索仔~断‖椅骹~去。   麸麩*粰䴸fū麸子 △ 麦~|~皮。 麸䴸小麦磨成粉,过筛后剩下的碎屑:~皮︱~子。 麸fū小麦等粮食磨成面以后所剩的麦皮等物:麸皮│麸子。 麸fu麸皮 麸子1 麦麸 古代名物 > 穀蔬類 > 穀部 > 九穀 > 麩 麩 fū 亦作“䴸”,亦稱“麥麩”。小麥的皮屑,今俗稱麩子,用作飼料。《說文·麥部》:“麩,小麥屑皮也。”段玉裁注:“麩之言膚也,屑小麥則其皮可飤獸。”《宋書·五行志》:“百姓謡云:‘昔年食白飯,今年食麥䴸。’”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雜說》:“〔夏〕至後糴𪌯,曝乾,置甖中密封,至冬可養馬。”元·劉時中《端正好·上高監司》套曲:“或是捶麻拓稠調豆漿,或是煮麥麩稀和細糠。” 麦黍等粮食 麦黍等粮食麦子:麦(麦子;~浪;大~;小~;燕~;黑~;莜~;油~) 大麦:麰(麰麦;麦麸) 倮麦 大麦的一种:稞(青稞) 元麦 裸麦 穬麦 米和麦:米麦 小麦:来 小麦的皮屑:麸(麦~) 稃(粰) 麦糠 高梁:秫(秫秫) 稷(木稷) 粱 芦穄火谷 桃黍 木稷 荻粱 乌禾 芦檫 茭子 名禾 一种高粱:蜀黍 高粱米:秫米 包谷:粟(~米) 玉米 玉麦 玉茭 包米 包芦 棒子 珍珠米 玉蜀黍 黄米:黍(黍子;黍米) 糜(糜子;糜黍) 穄(穄子) 黄粱 香合 黍的不粘者:糜(糜子) 黑黍:秬(秬黍) 一种黑黍:秠 小米:粟米 颗子 ☚ 各种用途的粮食 豆类 ☛ 麸(麩);[䴸、粰]fū (麸子) wheat bran ◆麸皮 bran; 麸曲 mouldy bran; 麸子 middlings;(wheat) bran 麸*麩;粰;䴸fū(11画)
 【提示】麦, 上面是, 下面是夂, 不是 下一个又;位于字左时,末笔的捺改点。 *麸(麩)〔粰 〕fū11画 麦部 麸子,小麦磨面用罗筛过后剩下的皮儿: ~皮|麦~。 麸麩䴸粰fū古代形声字。从麦(麥),夫声。用于麸皮,麸子。是小麦磨面过箩后剩下的皮儿。 中古又作䴸,从孚声。 又作粰,从米,孚声。现以麸为规范字。见《总表》。其他两形作异体字,见《异体字表》。 麸麩★繁◎常★规
fū麩,形声,从麥,夫声,小麦磨成面筛剩下的外皮和碎屑。《简化字表》类推简作“麸”。 【辨析】 ❶麸/肤 “麸”指麦子的外皮,“肤”指皮肤,都有表皮义,读音又相同,是同源字。 ❷在台湾,“麩”是半包围结构。 |